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承先继后 缝合校园——湘潭大学文科实训楼(现商学院新楼)

    胡清波
    8-13页

    肌理融合场地缝合体量叠合界面复合

    数字时代的建筑史类课程改革探索

    王荷池陈鑫鑫葛建伟胡占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传统的建筑史类教学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教学课堂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将建筑史类课程教育与元宇宙融合,利用元宇宙、VR等数字化技术搭建沉浸式的建筑史教育环境,构建数字虚拟人物,实现历史情景再现的数字化文档,以探索虚拟现实在建筑史类教育的特色体验.研究表明,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历史建筑或历史环境的数字信息进行沉浸式体验,更能引导学生互动式学习相关建筑史的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跨媒介的表达方法,达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数字化建筑史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建筑学新生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解明镜罗明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筑学新生课"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即将开始专业学习的第一步.通过介绍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架构新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并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新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重要阶段,非常有必要强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以OBE目标为指导,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讲授建筑学的学习方法.文章旨在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个方面全面探讨课程思政的策略,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和多环节的育人模式.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建设课程思政的机制,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扩充课程思政团队,以期真正成为一门"同向同行、价值引领"的专业入门课.

    OBE理念建筑学新生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教学改革

    遵循结构逻辑与材料适用的体育建筑设计课程建设

    刘伟刘明岳天宇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长安大学建筑学专业在四年级所开设的体育建筑设计专题课程为例,阐释其教学理念以遵循结构逻辑和材料适用为核心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为高年级学生在大跨度体育建筑及其他公共建筑设计中教授相应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建设进程中的模型制作与表达、参数化设计、联合教学及评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研究特色.

    体育建筑设计课程建设结构逻辑

    多平台导向互喻教育培养体系教师角色转变之思考

    余翰武金熙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当前时代发展的多向性和建筑行业的复杂环境,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之一.师生的"互喻教育"和多平台导向方式的培养体系构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角色逐步转变成引导性、启发性的角色,把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需要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导向,以实现知识传授、知识生产、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的相互叠加.

    互喻教育教师角色转变培养体系建筑学专业多平台导向

    双碳背景下"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研究

    姚刚韩超凡罗萍嘉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零碳理念在建筑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旨在构建以零碳理念为指导的零碳设计意识和素质培养体系,以应对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以中国矿业大学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通过实践深入剖析了"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研究"的成果.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对零碳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零碳设计意识和素质.实践取得的成果为建筑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双碳背景零碳社区跨专业联合毕设培养体系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驱动的建筑学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金熙余翰武李丹胡隽...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行业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成为当前建筑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基于对建筑行业与建筑教育共轭发展的反思,湖南科技大学构建了"以价值塑造为引领、设计创新为核心、社会服务为导向"的三维驱动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锤炼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思政+专业+素质"的育人合力.该模式旨在为处于行业转型期的地方院校建筑教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变革路径.

    建筑教育育人模式三维驱动设计创新地方院校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丁树芳向云波许煜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区域的健康发展.基于江西省5批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用集中化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区位熵等方法,探析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结构分布不均匀,呈三级梯度分布.(2)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具有北密南疏、北多南少的特点,呈现"一心多带多核心"的分布结构;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地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非遗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为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上述结论可为江西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旅游关系江西省

    湖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对比与思考

    陆俊才李智勇胡璐璐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城市管控和规划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对比湖北省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发现其存在省域覆盖率不高、法律层级多样、内容各有取舍、实施细节的推行逻辑不清或差异化明显、弹性不足等现象.基于此,研究进行了区域性通用规定、以规范性文件为主进行迭代、优化内容体系、增加弹性等方面的思考,以此为城市工作提供参考.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素区域协调完整性弹性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乡村旅游智慧导览系统设计与应用

    何玮程凡芮郑煜川王振宇...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辐射范围也从工业领域拓展到了旅游业.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与数字化仿真模型进行实时连接,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导览系统相结合,以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导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孪生技术发展与应用差异,提出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导览系统设计框架,探讨其在乡村旅游业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为未来乡村旅游业数字化导览系统提供一定的启发.

    数字孪生技术智慧导览系统乡村振兴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