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消极空间到积极空间——汕头市苏埃海湾隧道建筑工程

    石东浩徐钦牛帆刘洋...
    8-11页

    消极空间积极空间多义性社会意义

    知觉体验与游牧空间——再读斯蒂文·霍尔的芬兰现代艺术中心

    胡清波苏腾飞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蒂文·霍尔在现象学领域的建筑创作实践深刻影响了建筑师对物理空间"在场性"的丰富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数字、AI等技术的发展,虚实交融,对物理空间的单一研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空间的多元感官需求.文章再读霍尔的经典作品芬兰现代艺术中心,提出空间行走知觉和游牧映射交叠的双重建筑知觉现象,总结出真实在场知觉体验与神经元感官沉浸式体验成为展览空间发展的趋势,延展了现象学的边界及意义.

    艺术中心游牧空间知觉体验现象学AI交织

    从秩序到感知——孟加拉国会大厦的纪念性分析

    陈先鹏王语琴张福鹏柳思勉...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经典建筑的解读有助于把握历史建筑的发展脉络、汲取前人的建筑智慧,为现代多元的建筑设计与保护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与科学支撑.以孟加拉国会大厦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提取孟加拉国会大厦的地域文化属性与表达要素,从几何图形、空间秩序、光影塑造3个方面对孟加拉国会大厦进行纪念性的感知分析.研究发现孟加拉国会大厦主要通过几何图形本身的纪念性特征、核心空间的纪念性原型、光影营造的静谧深沉氛围以及地域与文化属性来表现建筑的纪念性气质.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现代纪念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孟加拉国会大厦路易斯·康纪念性几何原型空间秩序

    从古埃尔公园解读高迪设计隐藏的后现代性

    刘晔陈永良侯泽华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尼·高迪的作品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设计思想受到不同时期思潮影响又充满内在的复杂性、创新性.古埃尔公园作为高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成熟时期承上启下的作品,对于研究高迪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高迪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梳理,从而进一步探讨古埃尔公园中的自然主义、在地性、结构的科学性、绿色生态理念以及社会性的诉求,归纳总结了其浪漫主义表象之下隐藏的后现代性.以期为当下建筑创新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及启示.

    古埃尔公园安东尼·高迪自然主义新艺术风格后现代性

    折叠布局中的治愈性建筑——里格斯医院"北翼"扩建项目

    冯勃杨建范万青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完善医院主楼功能,丹麦哥本哈根的里格斯医院新扩建了院区"北翼"建筑群,该设计以治愈性为基调,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与理念、高效明快的建筑布局、美观与节能相结合的外立面设计、让不同角色的使用者便捷使用的高效流线等诠释了项目设计理念.建筑外形设计灵感源于心电图的波纹图,由多个建筑单元合并造型以"之"字形,与贯穿建筑的主要交通轴结合相交,打造人性化的医疗科研教育功能空间与艺术性十足的公共空间,创造出一座现代科技与先进理念相融合的医院建筑.

    里格斯医院治愈性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高效流线设计结合自然可持续建筑

    融合多源大数据的街道品质评估方法及应用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中山路街区为例

    徐蕾黄梦欣姚水林吴莞姝...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人本层面的品质提升是街道设计的核心目标,需要一套从使用者多样化需求出发、精准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街道品质进行精准感知.研究以厦门市中山路街区为例,融合多源大数据构建以"功能多样""景观丰富""出行便利""居住舒适"4个街道主导功能维度的评价指标,采用回归模型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校核、赋权和评分,进而形成了一套街道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街道品质提升策略,并开发面向规划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和空间使用者的应用平台,便于城市规划的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其中,从而为规划编制、管理和实践提供科学支撑,落实该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街道品质综合评价应用策略多源大数据中山路街区公众参与

    面向精细化的控规编制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控规评估工作为基础

    乔雅楠刘华平耿鹤杨武亮...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存量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规划即将进入以详细规划为主导的"下半场",如何提升控规编管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以湖南省为例,基于评估发现现阶段控规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精细化管理在控规编管中的关注要点,进而提出面向精细化管理的控规编管水平提升策略:分层编制、分区引导、分类管控、分时推进的弹性适应编制方法,分级审批、分类调整、信息管理、动态监测的灵活多元管理模式,以期为新时期控规编管水平提升相关研究及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精细化管理详细规划编制管理水平控规评估湖南省

    武汉城市用地扩张和空间形态演变研究(1949-2013)

    李桐松邹涵程雯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的失序和低效扩张引发众多城市问题.揭示扩张的时空轨迹和模式是控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研究以武汉为例,基于1949、1966、1978、1996、2013年城市用地测绘图,在GIS中进行数字化转译.综合运用扩展强度、紧凑度、分维数等指标以及象限、重心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城市用地扩张和空间形态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武汉空间形态经历"点核—带状—环聚—放射"4个阶段变化;(2)20世纪90年代前后扩张差异明显,扩张导向由线性转为"十"字最后呈发散状;(3)城市紧凑度较低且持续下降,土地碎片化程度较高.分维数在阶段性"填充—外扩"中,周期性高低起伏;(4)重心轨迹呈"U"型周期回转,扩张分布由带状聚集转为全方位发散.文章为城市用地布局及形态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对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历史借鉴,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及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形态城市扩张时空演变形态指数空间分布武汉

    性别差异理论视角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

    冒亚龙熊颖晏忠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生活和品质需求日益提高,而老旧小区作为老年人的主要居住场所,却普遍存在着设施陈旧、环境落后、服务缺乏等问题,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为了改善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水平,需要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老年男女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打造更加人性化和关怀化的适老化设计.性别差异理论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不同的性别角色和身份会影响个体的空间感知和行为方式;因此,性别应该成为空间设计的重要维度.运用"性别—空间"设计方法,从室外空间环境、公共设施和适老化住宅3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旨在为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性别差异理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女性关怀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视频文创园区的出圈逻辑与创新实践

    张蓉梅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介融合语境下,视频文创园区发展已深度嵌入文化赋能与科技创新的肌理中.研究发现马栏山园区显露出技术研发能力欠缺、服务管理水平不足以及产业结构分布失衡等问题.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区在品牌孵化、场景应用、版权保护及算力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而且以音视频大模型建设促进数据平台的拓展.同时,加快"云、网、端"通用基础建设,强化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关键支撑,完善集群生态链体系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节点.

    云网算科文融合产业集群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