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99a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Akt/HIF-1α/DRP1轴促进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心肌细胞H9c2线粒体修复

    郑君毅李晓凤郭绪昆
    2317-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99a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外泌体修复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心肌细胞H9c2线粒体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SCs,转染miR-199a mimics或miR-NC,48~72 h后收集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泌体的miR-199a水平.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199a修饰外泌体(Exosmimie,终质量浓度50μg·mL-1)组、miRNA阴性对照修饰外泌体(ExosNC,终质量浓度50μg·mL-1)组和miR-199a修饰外泌体+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Exosmimic+MK2206 10 μg·mL-1)组,除对照组外,制备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模型.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上清液8-羟基脱氧尿苷(8-OHd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Ψm)和线粒体动力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α)和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xosmimic中miR-199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提取的外泌体直径平均为109.3 nm,浓度为1× 106颗粒·mL-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和ATP、SOD、△Ψm水平显著下降,LDH、MDA、8-OHdG水平和HIF-1α和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0.001),线粒体分裂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Exosmimic组细胞存活率和ATP、SOD和AΨm水平显著升高,LDH、MDA、8-OHdG水平和HIF-1α及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0.001),线粒体分裂水平减少;MK2206能明显逆转Exosmimic效果(P<0.05、0.01).结论 miR-199a修饰的MSCs外泌体通过Akt/HIF-1α/DRP1轴促进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修复.

    miR-199a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H9c2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线粒体Akt/HIF-1α/DRP1轴

    肠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46a调控NF-κB通路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炎症反应

    江茜徐娟王宏康利...
    2326-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46a调控NF-κB通路介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炎症反应.方法 Caco-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10ng·mL-1的脂多糖(LPS)刺激构建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组、NCmimic组和miR-146amimic组,提取各组外泌体(30μg·mL-1)孵育HK-2细胞,记为对照-Exos、LPS-Exos、NC-Exos、miR-146a-Exos组.转录组学测序对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46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IL-1β、IL-6、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co-2细胞炎症因子IL-1 β、IL-6、TNF-α和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培养基中IL-1p、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及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miR-146a mimic组细胞及外泌体中miR-146a表达显著增加(P<0.01).外泌体与HK-2细胞共孵育后,与对照-Exos组比较,LPS-Exos、miR-146a mimic组培养基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5),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及NF-κB炎症通路相关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肠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46a调控NF-κB通路介导HK-2细胞炎症反应.

    肠源性外泌体微小RNA-146aNF-κB信号通路HK-2细胞炎症反应

    白藜芦醇温敏型凝胶剂的制备及抗膀胱癌细胞研究

    王立红吴文丽罗永明车鑫...
    2334-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用于治疗膀胱癌、可经膀胱灌注给药的白藜芦醇温敏型凝胶剂.方法 以最低胶凝温度、溶蚀时间为指标,筛选凝胶处方;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凝胶基质与药物的相容性,溶出度测定仪考察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体外培养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LUC),划痕实验和MTT实验考察白藜芦醇浓度、作用时间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凝胶的最优处方为白藜芦醇30%、泊洛沙姆407 19%、泊洛沙姆188 7%、海藻酸钠0.3%、碳酸钙0.06%、NH4HCO3 0.2%;SEM显示凝胶呈疏松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FTIR显示凝胶材料官能团结构无明显改变,相容性良好;药物从漂浮凝胶中缓慢释放,80d内累积释放50.37%,药物释放量达135.58 mg.划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60 μmol·L-1可显著抑制MB49-LUC细胞的迁移(P<0.05);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作用24 h的120、150 μmol·L-1组,48 h的60、90、120、150 μmol·L-1组,72 h的30、60、90、120、150 μmol·L-1 组,96、120 h 的 15、30、60、90、120、150 μmol·L-1 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0.001).结论 白藜芦醇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相关性,其温敏型凝胶剂能够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

    白藜芦醇温敏型凝胶缓释膀胱癌膀胱灌注

    基于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探究滑膜炎颗粒的肠吸收特性

    彭紫薇黄嘉怡李花花宋扬...
    2343-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滑膜炎颗粒中丹参素、新绿原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在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差异,探究滑膜炎颗粒主要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以上8个指标性成分的浓度;考察不同肠段对8个指标性成分的吸收情况,计算肠吸收参数.结果 8个指标性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大于1.2×10-3 cm·min-1,说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情况均良好;各成分在空肠的吸收情况最好,其次是回肠和十二指肠.结论 滑膜炎颗粒各指标性成分在小肠中的吸收情况良好,符合口服制剂的要求,为探讨滑膜炎制剂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作用特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滑膜炎颗粒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肠吸收丹参素新绿原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

    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的制备、表征及药动学研究

    杨璞李晓宋亚琼穆卫卫...
    2351-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DMY-MM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口服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区间,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DMY-MMs处方.透射电镜观察DMY-MMs微观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析法考察DMY-MMs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二氢杨梅素和DMY-MMs,比较药动学行为和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DMY-MMs最佳处方为:载-药用量比为7.6∶1,Soluplus与TPGS用量比为6.4∶1,水化时间为2h.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90.21±1.60)%、(10.43±0.21)%、(68.14±7.23)nm和(1.07±0.26)mV.DMY-MMs外貌为类球形,并以无定型态存在于DMY-MMs冻干粉中.DMY-MMs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释药方程为lnln[1/(1-Mt/M∞)]=0.639 7lnt-1.781 1(r=0.978 4).药动学结果显示,DMY-MMs半衰期(t1/2)延长至(4.11±1.07)h,Cmax增加至4.41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5.18倍.结论 DMY-MMs改变了二氢杨梅素体内药动学行为,显著促进了口服吸收.

    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药动学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

    厌食康颗粒干预特制饲料叠加夹尾致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张磊耿杨冯倩倩赵子阳...
    2361-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厌食康颗粒对特制饲料叠加夹尾致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特制饲料叠加夹尾幼龄大鼠的方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厌食康颗粒低、中、高剂量(2.8、5.6、11.1 g·kg-1)组和儿滞灵冲剂(10.1 g·kg-1)组.监测各组大鼠的情绪行为状态、体质量、摄食量;采用MP150多导生理记录仪系统检测十二指肠生物电信号的频率和振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瘦素(LEP)、生长抑素(SST)、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水平;16S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厌食康颗粒给药后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显著增长(P<0.05、0.001);十二指肠生物电信号振幅和频率显著升高(P<0.05、0.01);血清LEP和SST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MTL水平升高(P<0.05、0.01);肠道菌群Firmicutes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厌食康颗粒对特制饲料叠加夹尾致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有关.

    厌食康颗粒小儿厌食症肠生物电信号肠道菌群胃肠激素儿滞灵冲剂

    丁香花蕾乙醇提取物在39℃条件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体外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许远红田杰张雪冉黔川...
    2369-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香花蕾乙醇提取物(AEC)在39 ℃条件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0.05%、0.10%、0.20%AEC组,分别于39 ℃条件下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培养72 h.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e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0.05%、0.10%、0.20%组口腔鳞状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克隆形成随着浓度增加集落形成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逐渐减弱;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均与AEC呈浓度相关性.在39℃条件下,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细胞凋亡更加显著.结论 AE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在39℃条件下,具有协同作用,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凋亡的作用更明显.

    丁香花蕾乙醇提取物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凋亡热疗

    司美格鲁肽周制剂对比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花一鸣王可邢晓璇张蔷...
    2377-2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综合评估司美格鲁肽周制剂与国内7个已上市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差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同时检索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协作网、加拿大药物卫生技术局等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官方网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对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文献筛选共纳入2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6篇经济学研究.有效性方面,司美格鲁肽周制剂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7%合格率、空腹血糖(FBG)和降低体质量方面的疗效相比其他GLP-1RA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性方面,使用司美格鲁肽周制剂引发部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GLP-1RA,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和低血糖的风险与其他GLP-1RA无显著性差异.经济性方面,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内,使用司美格鲁肽周制剂相比于其他GLP-1RA是更具有经济性的治疗方案.结论 司美格鲁肽周制剂在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比其他GLP-1RA更具有优势,其安全性与其他GLP-1RA差异不大,但需要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卫生技术评估不良反应

    肾衰宁颗粒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对肾衰患者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牟筱倩蔡威巍于颖吉陈奕纬...
    2388-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衰宁颗粒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对肾衰患者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就诊的200例肾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衰宁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天3次,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CTGF表达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IL-6、TNF-α、IκB-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SCr、CCys-C、GF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TGF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CTGF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衰宁颗粒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对肾衰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其可显著改善炎症反应,提高残余肾功能,并显著抑制CTGF表达.

    连续性血液透析肾衰宁颗粒肾衰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甘精胰岛素生物仿制药与原研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金秋阳朱明亮刘群辛义周...
    2395-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生物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2次及以上且住院间隔大于3个月的应用甘精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根据患者基线水平进行1∶1匹配.比较2组患者用药至少3个月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值,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值及HbAlc<7%的达标率.安全性指标为低血糖和皮疹瘙痒等发生率.结果 PSM前仿制药组患者67例,原研药组64例,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使用非胰岛素降糖药物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PSM后2组患者各42例,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HbAlc的降低值、FBG降低值及HbAlc<7%的达标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低血糖、皮疹瘙痒等的发生率,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甘精胰岛素生物仿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劣于原研药.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生物仿制药原研药有效性安全性倾向匹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