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医学
植物医学

王进军

双月刊

2097-1354

zwys78@sina.com;zwys69@yahoo.com.cn

023-68250657

400715

重庆北碚西南大学

植物医学/Journal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凯特韩佳怡胡怡珊牟娓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严重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并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基于此,系统探讨了药用植物绿色防控技术的5大核心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植物源活性成分的应用、基因工程改良技术、生态调控以及纳米技术应用,详细论述了各类技术的独特优势,并剖析了潜在的技术瓶颈与挑战.研究结果为构建高效环保的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药用植物绿色防控技术中药材品质病虫害治理研究进展

    木霉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王兴娥赵永田刘荣刘善灵...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真菌病害占植物总病害的70%以上,其寄主广泛、发病形式多样、传播途径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环境污染小、抗药性风险低、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等优点,成为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支撑.木霉菌作为一类生物防治菌,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重寄生和分泌抗生物质等特性,尤其在真菌类病害的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综述具有生防活性的木霉菌的种类、抑菌生防谱以及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与生防机制,为木霉菌在植物真菌病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木霉菌生防活性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活性诱导抗性

    数字农业发展中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陈海涛成鑫刘恒金亚波...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农业数字化转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数据体量大、要素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影响,农业数据资源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这使得农业大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立足于农业数字化进程中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与数据安全管理模块,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农业数据安全优化策略,旨在推进我国农业数字化进一步发展.

    农业数字化数据资源数据安全优化策略

    基于Resnet-101模型的烟蚜数量图像识别系统开发

    孙佳照李群岭林小兴梁桂广...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蚜是危害烟草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烟蚜发生量的准确识别及为害程度的精准分级对指导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烟草生长过程中烟蚜在烟株上发生数量的图片,补充图像采用锐化、翻转、亮度改变等数据增强方法,构建了烟蚜危害作物图像数据集.并对烟蚜数量图片进行3级分类,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采用Resnet-101模型进行图像识别训练.根据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在Resnet-101训练周期中训练集准确率平均值为85.49%,最高值为87.33%;测试集准确率平均值为80.13%,最高值为89.92%;识别系统在烟草蚜虫数量识别方面平均准确率为83.00%.本研究实现烟蚜数量等级图像识别,为烟草虫害自动化防治系统的开发提供模型支撑.

    烟蚜Resnet-101模型图像识别数据增强

    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李群岭孙佳照陈天才林小兴...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株打顶是烟叶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烟株进行打顶,可人为干预烟株生长过程,调整烟株营养物质的输送位置,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烟叶产量.通过分析烟株打顶时对应烟叶的生长状况数据,对打顶后烟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探讨影响烟株打顶的关键因素,构建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并采用BP神经网络对烟株打顶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烟株打顶的主要因素包括烟株叶片数、花蕾到烟株最上部叶距离及花蕾开放程度.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验证集准确率为78.33%,R2=0.82,MSE=0.59.采用J2EE平台结合Spring框架对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进行应用开发,经实地验证,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平均吻合度为79.32%.研究结果为烟株打顶农事操作提供了合理的判断依据,为烟草种植数字化和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烟株打顶影响因素指数模型应用平台

    烟草靶斑病预测模型构建及数字化应用研发

    冉渝澳金亚波王振国成鑫...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烟草靶斑病在田间发生动态,本研究采用SPSS Statistics 26,R4.2与JAVA-SE对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病情指数预测系统,旨在对烟草生产基地靶斑病在田间发病情况进行预警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10 d平均温度(X1)、10 d平均湿度(X2)和日最高温度10 d平均(X4)3种气象因素与烟草靶斑病病情指数具有较强相关性.在不同时间段下环境因素与病情指数灰色关联度不同,根据病情指数与上述因素建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Y=-50.454+0.414X1+0.184X2+1.313X4.在重庆巫山烟草种植地区选取3个验证点(天蒜村、腰栈村和龙淌村)对模型进行验证,准确率为88.8%.基于J2EE平台,集成Spring应用框架开发烟草靶斑病病情指数预测系统,将预测模型注入用户端应用组件,经过分析生成交互界面,包含实地病情预警、发病程度判断及防治措施建议等,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病害数字化、智能化预警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烟草靶斑病气象因素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预测系统

    生防菌哈茨木霉TMN-1最佳固体发酵条件探究

    魏周玲朱洪江陆宁万军...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茨木酶TMN-1对烟草青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能将哈茨木酶广泛应用于田间病害的防治,需对其进行菌剂的制备.因此,本研究在试验室条件下,探究土壤分离的生防菌哈茨木霉TMN-1菌株的固体发酵条件,试验从发酵固体培养基、发酵温度、含水量、接种量及外接营养元素等因子出发,探究不同条件对TMN-1菌株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壳粉在木霉的发酵条件中效果最优,可作为良好的木霉TMN-1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TMN-1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含水量为30%,最佳发酵温度为28 ℃,在此条件下,培养一周,木霉分生孢子产量可达1×1010 cfu/g左右.同时,外接淀粉作为碳源可以显著提高木霉TMN-1的分生孢子产量.通过该研究可为木霉固体制剂的制备及木霉的商品化提供基础条件和理论依据.

    哈茨木霉固体发酵生物防治

    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

    陈梅兰韦琪琳莫丹妮潘珍美...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黄斑盘瓢虫(Lemnia saucia)和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和控害潜力,在室内条件下分别评估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达到256.4头和277.8头.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玉米蚜的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捕食者在限定的空间内存在干扰作用,当瓢蚜比不变时,随着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平均捕食率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此外,瓢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影响,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捕食玉米蚜的竞争参数分别为0.814 5和0.831 9.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具有较强的控害潜力,研究结果为玉米蚜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黄斑盘瓢虫六斑月瓢虫玉米蚜捕食作用生物防治

    长江上中游柑橘产区2023年秋季果实蝇发生动态及防控措施

    任家琼徐翔王前涛喻枢玮...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11月,长江上、中游柑橘产区出现果实蝇严重危害柑橘的新动态.桔小实蝇为主要害虫,其发生范围较往年急剧扩大;南亚果实蝇亦在部分区域出现,对柑橘果实造成危害,为该部分地区首次报道.田间调查显示,多数地区8月下旬果实蝇虫量明显上升,9月进入成虫盛期,10月初至上旬达到田间虫量高峰.其中,9月中下旬至10月初为果实蝇为害盛期,随后至10月末,为害程度明显下降.为应对这一新动态,湖北、四川、重庆的部分区域实施了诱蝇球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并进行了试验和示范.这一策略有效控制了果实蝇为害,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长江上中游柑橘果实蝇发生动态防控措施

    植保无人机精细施药关键技术

    蒋金成刘赵玉王沛杨宇衡...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精准农业的理念在我国不断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为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植保无人机具有易于操作、农药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极大提升了病虫害防控能力,降低了地形对喷洒作业的限制,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喷药作业方式,在绿色农业植保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能够根据田间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病虫草害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作物喷施农药,可显著提高施药作业效率、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植保无人机精准农业施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