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师帅

旬刊

1674-6805

zwyxyj01@163.com,zwyxyj.com@163.com

010-83637135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中外医学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权窦艳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 月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小儿肠套叠患儿 220 例,根据选用普通补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分为两组,各 110 例,两组患儿均采用B超引导整复治疗,对照组患儿灌肠前 0。5 h静脉补液后灌肠,研究组患儿灌肠前 0。5 h静脉滴注 0。6~2。0 mg/k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后灌肠。比较两组B超引导整复效果,比较两组复位压力、复位时间。结果:研究组B超引导整复首次成功率为 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位压力低于对照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灌肠复位前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治疗中,能够极大降低患儿手术率,提高首次整复成功率,减少复位时间,患儿复位压力更小。

    复位压力B超引导整复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涂显琴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 50 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较对照组的 76。00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FIB、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两组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V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及炎症反应,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颈性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针刺颈夹脊穴

    "十字"缝合法在腹腔镜APR会阴部切口重建中的应用

    韦小波劳景茂刘广邓伟...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十字"缝合法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会阴部切口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 60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均给予腹腔镜APR,试验组腹腔镜APR会阴部切口重建应用"十字"缝合法,对照组腹腔镜APR会阴部切口重建应用常规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 7 d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正常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字"缝合法用于腹腔镜APR会阴部切口重建,能够降低切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住院时间短。

    "十字"缝合法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会阴部切口重建

    超微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的效果

    陈浩王英俊杨帆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2022 年 7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 348 例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93 例)和观察组(1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微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后 1 个月睾丸血运,腹部瘢痕长度。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1 个月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MOV)与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部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0,P<0。001)。结论: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超微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对睾丸血运影响更小。

    超微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隐睾腹部瘢痕三孔腹腔镜手术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陈清瑞刘雨林苏长生朱国绍...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 年 6 月—2023 年 4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接诊的 103 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R2 组(n=51)、R4 组(n=52)。R2 组术中给予 2 μg/(kg·min)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R4 组术中给予 4 μg/(kg·min)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术中镇静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补救次数、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OAA/S评分、BIS、MAP、SpO2、H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 5 min、20 min、45 min,R2 组BIS、MOAA/S评分、MAP、SpO2、HR均高于R4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 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R4 组,苏醒时间短于R4 组,镇静补救次数多于R4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h、12 h、24 h,两组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9。61%,低于R4 组的 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选用小剂量麻醉患者苏醒时间更短,既能满足镇静深度,又能保证术中安全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且不良反应更少。

    剂量瑞马唑仑罗哌卡因髋关节置换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刘英赵雁琳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 112 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漏尿情况、盆底肌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下降,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均明显升高,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压漏尿点压(ALP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均明显升高,观察组ALPP、SFL、MUP、MU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SUI可改善漏尿情况,提升盆底肌力,改善尿动力学指标。

    生物反馈电刺激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特征分析

    洪远玲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特征。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 100 例ASD患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 26 例为对照组,对其BAE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观察组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两组Ⅰ波与Ⅲ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Ⅴ波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波、Ⅲ波波间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波、Ⅴ波,Ⅰ波、Ⅴ波波间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 周、1 个月,异常组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分均低于非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 2 周,异常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均低于非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2 周CARS评分差值均大于非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检测能够为ASD患儿诊断提供依据,且听觉统合训练对于BAEP异常患儿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听觉统合训练

    CBL联合心电图诊断案例库在心电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何小莲张瑾骆双燕李碧妍...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病例分析教学法(CBL)联合心电图诊断案例库在心电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 月—2022 年 12 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轮转的 116 名规培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57)实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察组(n=5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CBL联合心电图诊断案例库线上教学。比较两组心电图考核成绩、学习投入度[学习投入量表(UWES-S)]、教学模式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心电图分析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WES-S中活力、奉献、专注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新颖、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认可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心电图诊断案例库辅助心电图线上教学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投入度,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

    心电图病例分析教学法诊断案例线上教学教学模式

    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效果

    蒋徐灵龚桂香时增玉李莲丽...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 100 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50 例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50 例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辅助应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辅助应用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泡通气量(AV)、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发热、咳嗽、气促、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7 d后,两组DLCO、AV、KCO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喘息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后,两组hs-CRP、TNF-α、IL-2 及IL-8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辅助应用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确切,不仅能降低气道反应性,还能缓解躯体不适症状,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穴位敷贴雷火灸老年支气管肺炎

    肠道菌群与肿瘤临床治疗相关性研究概述

    王潇陈华春严家栋杨雨顺...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其主要作用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及炎症因子等有关。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及中医药理论在肠道菌群调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肠道菌群-免疫-肿瘤"轴或是构建肠道菌群与肿瘤之间关系的桥梁,而中医药干预也是调节此轴平衡的可行方式之一,并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以期为更多、更有效的肠道菌群调节剂的发现及中医药抗肿瘤具体作用机制的阐述等方面研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肠道菌群肿瘤中医药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