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杨辉祥

月刊

1002-2201

029-85234213

710062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紧密结合中学教材进行交流、研究,内容力求新意,中学教师阅后可立即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氢气燃烧火焰呈黄色的原因探究及实验改进

    李敬亮李江军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氢气燃烧火焰呈黄色的原因,验证了主要干扰因素不是普通玻璃管中钠的焰色反应,而是生成的高温水蒸气.通过调节氢气的流速来降低氢气燃烧时环境的温度,可以看到明显的淡蓝色火焰.设计出了简便、安全的实验方案,即先将氢气收集在集气瓶中,再用自来水将氢气排出,通过调节自来水流速可获得持续、稳定的氢气流,点燃氢气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燃烧黄色火焰水分子振动实验研究

    百草霜在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应用

    吴琳洁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百草霜作为还原剂,通过药品摆放、加热方式的创新,可以极大地缩短反应时间,实验现象明显,更具趣味性.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作为替代品,让学生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百草霜加热方式药品放置502胶水

    指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及实践——以"亚硫酸钠质量分数测定"复习课为例

    胡珍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前学生从价态、类别、元素周期表三个视角整合硫及其化合物,并自主设计"亚硫酸钠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方案;课中开展以展示、评价、创新、实施设计方案为主的学生活动;课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数学工具、信息技术制作亚硫酸钠质量分数测量仪,体现了 STEM理念.

    创新能力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跨学科数字化实验

    化学实验与定量计算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硫酸铜晶体制备与相关测定"为例

    庞红梅刘江田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硫酸铜晶体制备、纯度测定和结晶水含量测定三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分组实验和数据分析,进行化学实验和定量计算的大单元复习,在动手操作、感受真实实验的过程中建构解题的方法模型.

    化学实验定量计算方案设计真实情境大单元教学

    室温下电催化甲烷和氧气可转化制甲酸

    《中国科学报》报社
    57页

    "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案例评析——以"科学解释类试题的解答"复习为例

    龚文莲王宝斌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能力、思路方法和认识方式三个方面.在九年级化学"科学解释类试题的解答"复习教学中,通过三大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凸显科学能力,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突出学科思维,培养三重表征认知方式;突显系统思维,培养系统思维认知方式.

    科学思维科学能力思路方法认识方式系统思维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学科理解——以2023年江苏高考化学第7题为例

    董拥军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挖掘高考真题的素养教学功能,可以充分发挥高考对日常教学的指导作用.从化学学科理解的角度,深度剖析高考真题蕴含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并将之与日常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以考促教"和"以考促学".从本原性和结构化两个层面深入挖掘高考真题的素养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才能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考引导作用素养教学功能以考促教学科理解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道、法、术"——以观摩"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例

    王先锋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道、法、术"的内涵;并以2023年杭州市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为例,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讲究"道、法、术"完美融合的实践意义及追求课堂教学"道、法、术"高度融合的基本做法.

    教学之道教学之法教学之术融合

    由"考的都不是老师教的"说起

    张金伟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视角阐述教与学、考之间的联系,并从"教"的视角阐释对教材的认知经历——依赖教材、舍弃教材、超越教材.

    教学考试理解教材认知

    "央馆虚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洪玲凤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入央馆虚拟实验系统辅助教学,实现微观世界可视化、操作能力可量化、有毒环境无害化、探究思维模型化、探索空间灵活化、创新试错常态化等,有助于学生突破现实条件的局限,第一时间在虚拟实验中获得科学数据;在无污染、无毒、无危险的环境中开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实验;在逼真模拟反应机理实验中掌握知识;在生动仿真实验的探索及不断试错创新中初步形成融合化学、技术、工程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立足于此,剖析央馆虚拟实验室,从培养方式和素养取向两个核心维度构建基于央馆虚拟实验中的SIP-P模型,赋能科学素质提升框架.SIP-P模型以"低阶—高阶"思维培养、"虚拟实验—素养"为两轴,将虚拟实验过程划分为"模拟感悟型""科学探究型""应用创新型"三种主体类型,最终再到现实世界中的"项目产品化".在四个主体类型的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下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央馆虚拟实验青少年科学素质跨学科融合化学实验高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