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夏俊生

月刊

1992-7711

zxkcfd@126.com

025-83345311

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5-2号教育厅大院1号楼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Journal ZHONGXUE KECHENG FUDAO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如何让小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刘爱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品德教育工作中,笔者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从学会自理,理解责任;确定角色,明确责任;主动分担,自觉尽责三方面对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了探讨.

    德育对自己负责途径

    让孩子安全快乐地成长

    王久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陈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力求能够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措施

    初中语文备课组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郭静
    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集体之一,也是我们每位老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平台,对上联系学校教学处和教研处,对下联系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教学研究阵地.但是目前语文备课组活动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基础上,对完善语文备课组活动提出相关策略.

    语文备课组学习型组织竞争与合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倾听艺术

    李英才
    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话教育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和“倾听”意识,教育对话和倾听或多或少体现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当对话教学逐步取代传统的“传话”教学,我们不仅要实践对话而且需要学会倾听.

    新课程语文教师学会倾听艺术

    对一个留守儿童犯错后的教育思考

    侯庆武
    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铅笔刨丢失而后在一个留守儿童那里再次出现的案例,就加强留守儿童犯错后的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进行反思,认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师应做到:重在留心了解“内情”,让德育更“悄然化”,让德育更“个性化”,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德育案例留守儿童

    在语言训练中尝试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研究

    沃丽萍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教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词语的教学立足生活,使理解充满情趣;句子的训练融以情感,使积累充满意趣;篇章的分析渗透人文,使运用充满理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语言的感受、理解、运用为基本内容,从语言出发,感悟内容,激发情感,再回归语言,使学生的言语能力获得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丰富,精神世界得到熏陶,从而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

    语言训练情感体验言语能力

    深邃的头脑——语文教学中理性思维养成

    陈振宇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清文学作品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以及感性向理性发展的必然,培养学生透过形象、感性思维,启动理性思维,进行抽象理解的素质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观点可以用哲学的方法去分析和判断,将哲学观点恰当地引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培养.

    理性思维哲学观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养成语文阅读习惯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余青松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外部的强化训练很难奏效,必须要依靠长期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因此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成为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阅读习惯培养途径

    小学低段数学3Q课堂的建构技巧

    邢瑾
    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3Q课堂之Q,取义于孩子们喜欢的QQ糖,Q另取趣之意.3Q,即激发情趣、培养理趣、树立志趣也.所谓“情趣”即“怡情之趣”,指愉悦的感受和情绪,常表现于对悦耳之声、夺目之色、新奇之事的怦然心动;所谓“理趣”即“穷理之趣”,指探索的欲望和思考的执著,常表现于格物致知、推演思辨,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所谓“志趣”即“理想之趣”,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情趣”是感性的,“理趣”是理性的,“志趣”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介绍了3Q课堂的建构技巧.

    小学数学3Q课堂建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