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for Teaching Research in School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减"背景下高品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索

    吴良根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给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机会.高品质初中化学作业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采取故事型作业、探究型作业、实践应用型作业和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型作业等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双减"政策高品质作业设计实践应用跨学科

    习作目标导向:破解读写融合壁垒——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灰雀》为例

    陈新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阅读与习作教学分离的现状,教师应积极探寻阅读与习作的链接点,以单元习作为导向策划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中的任务活动,促进深度阅读的同时满足学生写作素养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灰雀》一文时,参考所属单元的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教师要重新审视课文的文本特点,针对单元习作要求,就如何完整地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从主旨的确立、情节的选择、语言的展开等要素进行习作指导,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地,实现教学的创新实践.

    习作指导读写融合阅读教学

    焦点阅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以《昆明的雨》为例

    郑德智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倪文锦教授提出的"焦点阅读"理论进行教学,不仅能解决中学语文问题式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也有利于散文教学内容杂乱之弊的解决.教师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散文文本时,应当抓住文本的特点确定基本问题,以此为中心沿逻辑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昆明的雨》作为散文名篇,因单元导语的影响和部分教师的解读偏误使得文本解读侧重于写景抒情,未能引导学生把握该文的语言风格与想传递的真实情感.教师要对文本进行仔细解读,梳理自身阅读过程,以科学合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沿一定路径逐步聚焦文本中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焦点阅读散文教学《昆明的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

    韦君霞
    6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度低、创造力受限、展示平台少、与生活割裂等问题,文章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融合,提出教学目标素养化、课前学习知识化、课堂过程体验化、项目设计迁移化、活动评价多元化五个教学原则,并以一个语篇教学为例,阐述具体的实践步骤:基于项目式学习,确定素养化目标;利用网络资源,设计有效学习工具,创造知识化空间;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展示空间,打造素养化课堂;发掘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优化教学环境,实现多元化评价.

    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素养化课堂

    基于CASES-T模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比较及启示——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为例

    李俊红丁辉王立秀潘春玲...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课异构是"研课"的一种主要形式,有利于教师反观课堂.文章以两位教师设计实施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为例,基于CASES-T模型,分别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系统等教学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提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启示:增强化学学科理解,凝练教学内容的素养发展功能;规划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素养目标的达成;依据学生表现证据适时改进教学,促成素养提升.

    CASES-T模型酸碱盐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例析以读促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车向军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理解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语言输入、语言理解及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习使用语言,能促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得体性.与此同时,评价不仅对以读促说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反拨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的进步与成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文章以一节阅读课为载体,通过对读前、读中、读后环节的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从激活已知、内化语言、实际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为终身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口语表达以读促说评价设计以评促学

    立足课堂教学 聚焦"四能"培育——以"复数的几何意义"的教学设计为例

    杨元韡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复数的几何意义"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立足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四能",并给出了几点思考:把握学情,找准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营造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适切场域;设计关联,提供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时空机会;评价跟进,激发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积极动机.

    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复数的几何意义

    读思言立学树人的深度融合——记首届英语"读思言"教学研讨会

    林赟林明金
    85-86页

    破浪前行 砥砺奋进——记"语文三层级阅读教学实践"项目年度工作总结会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