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Meta分析

    李吉旭张林孟宪亮李伟...
    320-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 Meta分析评价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收集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 RevMan 5。4。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1 项 RCTs,涉及 870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54,95%CI(2。34,5。35),P<0。000 01],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D=-3。93,95%CI(-4。57,-3。28),P<0。000 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MD=-1 104。11,95%CI(-1 669。10,-539。13),P =0。000 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D=8。02,95%CI(6。71,9。33),P<0。000 01],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13。52,95%CI(3。95,23。09),P =0。006]。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加味当归补血汤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病人的心功能和贫血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

    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加味当归补血汤临床疗效Meta分析

    脂蛋白相关lncRNA参与炎症反应致冠心病的分子机制

    解晨曦毕波
    326-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 lncRNA H19(H19)参与炎症反应导致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 月 100例冠状动脉造影后新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和 100例因不明原因的胸痛或疑似冠心病症状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但最终被确定患有冠心病以外疾病的受试者(对照组)。收集血浆样本,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19 和 miR-212-5p,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结果:冠心病组 H1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27(1。68,3。39)和 1。00(0。60,1。41),P<0。001];H19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3[95%CI(0。847,0。958)]。lncRNASNP2、Starbase和 LncBook数据库预测 miR-212-5p与 H19结合。冠心病组 miR-212-5p表达低于对照组[0。44(0。32,0。70)和 1。00(0。78,1。37),P<0。001];miR-212-5p诊断冠心病的 AUC为 0。839[95%CI(0。760,0。918)]。冠心病组 H19 和 miR-212-5p呈负相关(r =-0。436,P<0。001)。H19 表达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0。430,P<0。001);miR-212-5p表达与 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 =-0。315,P =0。006)。冠心病病人 H19表达与 TNF-α(r =0。273,P =0。008)和 IL-17(r =0。310,P =0。003)呈正相关。miR-212-5p表达与TNF-α(r =-0。272,P=0。001)、IL-1β(r =-0。223,P =0。030)、IL-6(r =-0。295,P =0。004)和IL-17(r =-0。348,P<0。001)呈负相关。结论:循环H19及其靶标miR-212-5p与冠心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相关。

    冠心病长链非编码RNAH19miR-212-5p炎症反应

    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曾云飞石泽亚刘芷静李嫔...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 2021年 5 月—2022 年 5 月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心脏康复量表得分将病人分为不依从组和依从组。收集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因素。采用 R软件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果:42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中有 176 例心脏康复不依从,不依从率为 41。9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OR=1。740)、月收入水平(OR=1。747)、焦虑(OR=2。371)、抑郁(OR=2。521)、社会支持情况(OR=2。633)、医护人员的督促(OR=2。693)、康复场所情况(OR=2。166)、对疾病认知情况(OR=2。24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187)均为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行内外部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校准曲线显示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均较好,表明模型预测心脏康复依从性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基本一致;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心脏康复依从性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3[95%CI(0。760,0。845)]、0。801[95%CI(0。739,0。86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学历、月收入水平、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情况、医护人员的督促、康复场所情况、对疾病认知情况、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依从性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凝血-纤溶系统、肝肾功能和出血风险的影响

    张塬坤赵友民郝冬琴张力俨...
    337-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凝血-纤溶系统、肝肾功能和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6月—2022年 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老年冠心病合并 NVAF病人 112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56 例)和标准组(56例),低强度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使抗凝强度维持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0;标准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使抗凝强度维持在 INR 2。0~3。0。观察两组治疗后终点事件及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水平。结果:低强度组PAI-1、D-D、FIB、PT、APTT低于标准组,t-PA高于标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ALT、AST、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可明显改善病人凝血系统,出血风险较低,且不良反应少。

    冠心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凝血-纤溶系统肝肾功能出血风险

    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右美托咪定处理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脑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景海娟徐红党林洪启赵亮...
    340-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右美托咪定(Dex)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脑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22例行CPB的瓣膜置换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采用 Dex处理。比较两组麻醉后开胸前(T1)、CPB开始前即刻(T2)、CPB停机即刻(T3)、停机后 2 h(T4)、停机后 6 h(T5)、停机后 24 h(T6)时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脑氧代谢指标、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 T1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内皮素-1(ET-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ERO2)、血清中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T2~T6 时 MAP、HR、CVP、Da-JvO2、ERO2、NO、SOD明显低于 T1时,CK-MB、cTnI、ET-1、H-FABP、SjvO2、S-100β、NSE、MDA明显高于 T1时(P<0。05);观察组 T2~T6 时 MAP、HR、CVP、Da-JvO2、ERO2、NO、SOD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CK-MB、cTnI、ET-1、H-FABP、SjvO2、S-100β、NSE、MDA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及再灌注早期给予 Dex处理能够减轻对 CPB下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脑氧代谢、脑损伤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右美托咪定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氧化应激反应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梁春芳郭静徐宁宁刘婷...
    346-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 月—2022 年 1 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 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 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 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心肺复苏质量改进

    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动脉彩超异常的关系

    李晶晶谢小菲陈红敏卢婉...
    350-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 年 12月—2020年 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 80例 T2D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周围神经受损程度将病人分为 T2DM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44例)与 T2DM组(36例),均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分析 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PN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 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下肢血管病变(LEAD)发生率为 59。09%,明显高于 T2DM组的 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足背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r)均低于 T2DM组,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力指数(RI)均高于 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病人神经传导异常与 LEAD密切相关,对合并 DPN的 T2DM病人定期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利于神经传导异常的早发现、早治疗。

    2型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动脉硬化斑块下肢血管病变

    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病人非语言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孔乔常静玲黄幸何鋆怡...
    353-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PSA)病人非语言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语言功能的改善,探索 PSA病人语言和非语言认知功能改善间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从建库至 2022年 6月 1日发表的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改善 PSA病人非语言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 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作,采用 RevMan 5。4。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5 项 RCT,涉及 1 192 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语言功能方面,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PSA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5。15,95%CI(3。10,8。58),P<0。000 01],失语商高于对照组[MD=10。87,95%CI(8。16,13。59),P<0。000 01];针对非语言认知功能方面,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后 PSA病人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MD=3。98,95%CI(3。43,4。53),P<0。000 0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MD=3。35,95%CI(0。87,5。82),P =0。008]均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8。22,95%CI(-8。68,-7。75),P<0。0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MD=-7。47,95%CI(-7。82,-7。13),P<0。000 01]、脑卒中失语抑郁量表(SADQ)评分[MD=-3。95,95%CI(-5。51,-2。39),P<0。000 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PSA病人的非语言认知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非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伴随着语言功能的改善。

    卒中后失语针刺语言康复训练非语言认知情绪障碍Meta分析

    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郑勇程贝陈亦辉刘苗苗...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 年 6 月—2022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化瘀通脉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 34例。神经节苷脂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化瘀通脉汤组给予化瘀通脉汤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评估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反应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GQOLI-74)、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定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 MESSS评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IL-1β、IL-8、TNF-α、NSE水平和 MESSS评分低于化瘀通脉汤组(P<0。05);与神经节苷脂组相比,化瘀通脉汤组与联合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GQOLI-74、ADL评分升高,且联合治疗组BDNF水平和GQOLI-74、ADL评分高于化瘀通脉汤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轻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化瘀通脉汤神经节苷脂神经功能炎症反应

    基于伏邪理论探究冠心病的治疗

    王健康纪爱欢郭家娟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为我国疾病谱的常见病、多发病,现成为我国医药领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疾病。伏邪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感而不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的病邪。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伏邪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也愈见增多。基于"伏邪理论",从伏寒、伏痰、伏瘀、伏毒角度论治冠心病,把握冠心病的发病规律,丰富伏邪理论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冠心病的辨证施治、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冠心病伏邪理论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