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表达与肾功能及疾病进展的关系

    安然韩建妙师志芳崔立静...
    3969-3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表达与肾功能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在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病人44例作为CKD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病人分为CKD 2~3期组[eGFR 30~90 mL/(min·1.73 m2),22例]和CKD 4~5期组[eGFR<30 mL/(min·1.73 m2),22例].另选取20例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单核细胞亚群的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聚集物(MPAs)的比例,包括经典CD14++CD16-(CM)、中间CD14++CD16+(IM)和非经典CD14+CD16++(NCM)单核细胞.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法分析MPAs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 2~3期组和CKD 4~5期组IM较高(P<0.05);与CKD 2~3期组比较,CKD 4~5期组IM较高(P<0.05).3组CM、N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4~5期中合并CM的MPAs比例高于CKD 2~3期组和对照组(P=0.007).CKD 2~3期组中合并NCM的MPAs比例高于CKD 4~5期组和对照组(P<0.05).CKD 4~5期组中合并IM的MPAs比例高于CKD 2~3期组和对照组(,P<0.05),CKD 2~3期组中合并IM的MPAs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CKD病情的加重,合并IM的MPAs比例明显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As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449,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757,P<0.05);合并IM的MPAs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519,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659,P<0.05).MPAs预测CKD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39,0.938),P<0.05];合并IM的MPAs预测CKD严重程度的AUC为0.931[95%CI(0.873,0.990),P<0.05].结论:MPAs可能在CKD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标志.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单核细胞肾功能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聚集物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病人中性粒细胞标志物变化

    王方王仲朝刘龙梅介希...
    3974-3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CD66b和CD64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病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5例HFrEF病人作为HFrEF组,另选取43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化/成熟标记CD11b、CD66b和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与临床、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中性粒细胞活化/成熟参数与预定义终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FrEF组CD64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11b和CD66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6b与年龄呈负相关(r=-0.181,P=0.036),与BMI呈正相关(r=0.243,P=0.005);CD64与BMI呈正相关(r=0.174,P=0.005);CD11b和CD66b表达均与NT-proB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3,-0.250,P分别为0.005,0.004);CD66b与肌酐呈负相关(r=-0.215,P=0.012).在22(15,27)个月的随访期内,10例HFrEF病人达到终点全因死亡.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CD11b、CD66b和CD64表达与终点全因死亡之间无关(P均>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亚群是炎症与心力衰竭的关键分子,强调了中性粒细胞在HFrEF中病理生理和危险分级中的潜在作用.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流式细胞术中性粒细胞

    心脏CT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对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

    王红辉徐慧慧郭素芳赵乐...
    3979-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脏CT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预测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120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是否发生左心耳血栓分为未发生血栓的对照组(78例)和发生左心耳血栓的研究组(42例),比较两组心脏CT肺静脉参数、左心房参数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探究心脏CT肺静脉和左房参数及D-二聚体水平对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病人肺静脉S波、D波峰值速度、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直径增大(P<0.05);两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房前后径、二尖瓣E波峰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左心耳最大、最小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左心耳射血分数,二尖瓣E波峰值速度,肺静脉S波、D波峰值速度,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分别、联合预测心房颤动病人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760,0.807,0.894,0.900,0.827,0.919,0.982,联合应用的AUC值高于分别应用.结论:对心房颤动病人进行心脏CT检查,利用肺静脉参数和左房参数结合D-二聚体水平来预测病人发生左心耳血栓的价值较高,可应用于临床.

    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CTD-二聚体左房参数

    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和左室射血分数对脓毒性心肌病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邱黎菲江利东姜远普
    3984-3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脓毒性心肌病(SI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SI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入院时左心室应变参数与心功能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C病人预后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GLS、LVEF对SI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SIC病人中,随访28 d共35例病人死亡,纳入病死组,剩余73例纳入生存组.病死组病人入院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肌钙蛋白I(cTnI)及血乳酸(Lac)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LVGLS绝对值、整体径向应变(GRS)绝对值及LVEF均低于生存组(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cTnI、Lac、LVGLS及LVEF是SIC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GLS预测SIC病人预后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12.33%,LVEF最佳截断值为29.43%,且LVGLS联合LVEF预测SIC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cTnI、Lac、LVGLS及LVEF水平均为SIC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LVGLS联合LVEF对SIC病人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主要临床指标,建议予以重点关注.

    脓毒性心肌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室射血分数预后预测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损伤病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南汝炫代文娟田晶郭小闪...
    3989-3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8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诊断为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的病人3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将病人分为死亡组(62例)及存活组(264例).收集病人住院病历资料及院内死亡情况,采用Cox生存分析探讨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衰竭、白细胞计数、超敏肌钙蛋白I(hs-TnI)峰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是COVID-19心肌损伤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应用以上变量构建Nomogram模型,该模型显示中度判别,一致性指数为0.792[95%CI(0.575,0.79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阈值>4%时,预测模型显示良好的临床获益.结论:白细胞计数、hs-TnI峰值、NT-proBNP峰值、合并呼吸衰竭为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提供了一个评估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病人院内死亡风险的工具,为临床医生发现高危病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肌损伤心肌标志物Nomogram预测模型

    放射性核素骨闪烁扫描术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研究

    李慧敏郭小闪
    3994-3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闪烁扫描术,即99mTc-焦磷酸盐(PYP)显像在心脏淀粉样变性(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9月—2023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99m Tc-PY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显像的病人59例,所有病人均接受99m Tc-PYP显像,包括早期显像(注射显像剂1 h后)、延迟显像(注射显像剂3 h后)及断层显像,根据最终的临床诊断,分析所有病人不同显像方法得到的显像结果.结果:59例疑似CA病人中,临床最终诊断CA 8例,其中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CA)6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CA)2例.6例ATTR-CA病人1、3 h的视觉平面显像、半定量显像及断层显像均为阳性;2例AL-CA病人中1例早期视觉平面显像阳性,延迟显像、半定量显像和1、3 h断层显像均为阴性;51例非CA病人视觉评分显像、半定量显像及断层显像均为阴性,其中4例病人行心内膜活检后排除CA.延迟平面显像、1 h及3 h断层显像诊断ATTR-CA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为100%.ATTR-CA组、AL-CA组与非CA组早期显像与延迟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最终诊断CA与99m Tc-PYP显像诊断CA的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临床最终诊断ATTR-CA与99m Tc-PYP显像诊断ATTR-CA的一致性为高度一致(P<0.001).结论:99m Tc-PYP显像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无创地诊断ATTR-CA,其中延迟平面显像、1 h及3 h断层显像结果准确性高,1 h及3 h断层显像结果无明显差异.

    心脏淀粉样变性转甲状腺素蛋白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放射性核素骨闪烁扫描术

    脑心通胶囊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王典杨俊
    3998-4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18例A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单独采用rt-PA治疗的54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加用脑心通胶囊的6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脑血容量(CBV)、平均血流量(Qmean)增加,阻力指数(RI)降低,血流峰值时间(TTP)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7例,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8例,两组病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rt-PA治疗可改善ACI病人脑血流灌注情况,促进机体神经功能重建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急性脑梗死脑心通胶囊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脑血流灌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心房颤动致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的预后分析

    杨丰兵范剑剑任重阳成红江...
    4002-4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CES)病人机械取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96例行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的心房颤动所致CE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3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66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心房颤动所致CES病人机械取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合并高血压、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去骨瓣减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NHISS评分、ASPECT评分降低、取栓次数、合并高血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PECT评分、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合并高血压、年龄与心房颤动导致的CES病人机械取栓的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评估心房颤动致CES病人机械取栓提供参考依据及预防思路.

    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机械取栓预后

    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小纤维神经损伤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王渊刘乙君李彦钱婧...
    4006-4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不同神经纤维类型的影响,为T2DM病人的DPN分类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临床依据.方法:依托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和运城市4个抽样点共1891例病人进行现况调查.最后共获得研究样本61例,大纤维神经病变组41例,小纤维神经病变组2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运动和DPN中大、小纤维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运动强度、年龄、吸烟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大、小纤维神经病变相关(P<0.05).采用Logistic二元逐步回归法控制(年龄、吸烟、HDL-C等)变量后结果显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T2DM病人发生小纤维神经病变比发生大纤维神经病变的风险明显降低(OR=0.289,P<0.05).结论:运动强度可能对小纤维神经产生有益影响,为早期干预T2DM病人小纤维神经病变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纤维神经病变小纤维神经病变运动

    郭维琴教授从"三焦气化-焦膜理论"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吴婵吉星陈杨杨戴雁彦...
    4010-4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中医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认识,将肥厚型心肌病归于"心水"的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焦膜通道受阻,并基于"三焦气化-焦膜理论"进行施治.根据邪结水停的部位、三焦焦膜理论以及脏腑阴阳盛衰进行探讨,确立了补益心肺调上焦、健脾益气运中焦、温阳利水暖下焦的治疗法则,同时遵循行气护胃与活血通脉的理念贯穿三焦,最终达到三焦气化有力,脏腑功能充沛,津液水道得通的治疗效果.

    肥厚型心肌病三焦气化焦膜理论郭维琴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