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毒"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文献分析

    张泽楠郭金水李京伦田文得...
    4033-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从"毒"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核心结局指标数据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毒"和"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局指标分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到文献4206篇,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8篇,英文文献0篇。纳入的58篇RCTs均报道了有效性结局指标。Cor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在随机序列的生成、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实施盲法方面多数评价为偏倚风险不确定,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方面多数评价为高偏倚风险,在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方面多数评价为低偏倚风险。58篇RCTs涉及病人5172例,平均样本量约为89例,共得到108项结局指标,总频次337次,单篇RCT结局指标最少为2个,最多达15个,平均6个;主要概括为6类,分别为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安全性、远期预后指标。结论:活血解毒中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RCTs的总体偏倚风险不明确,在结局指标的选择上数量悬殊,差异明显,主次不分,方法不同,时点不定且缺乏中医"病证结合"特色的现象。

    急性冠脉综合征活血解毒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核心指标集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刘奕呈王亦菲张智博付双清...
    4044-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医林改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记载的22首活血化瘀方剂,制成"22首活血化瘀方剂组方配伍分析表",分别绘制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汤液经法分析图,分析药物的配伍结构。结果:9首以补肝为主的方剂,基本以"辛-苦-甘-咸"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肝为主,五脏同调;7首以泻脾为主的方剂,基本以"甘-辛-苦"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肝心肾同调,不涉及肺脏;4首以泻心为主的方剂,基本以"辛-甘-苦"或"苦-咸"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五脏同调;2首以泻脾为主的方剂,以"辛-苦-甘"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肝心肾同调,不涉及肺脏。结论:22首活血化瘀方剂整体以"辛-苦-甘"为组方配伍原则,多数涉及肝木、脾土和心火。王清任用药频次最高的活血化瘀药是桃仁,其次是红花、赤芍、当归和川芎,补气药是黄芪和甘草,行气药是柴胡和川芎,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肝经,五味以辛、甘、苦味为主,符合王清任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气行气的用药特点。王清任多使用"甘辛化苦"五味配伍转化关系,促使作用于脾的辛味药和甘味药入心泻心。王清任善用黄芪,重视活血化瘀同时补气,22首活血化瘀方中有8首使用了黄芪。王清任将活血化瘀药与引经药和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因势攻邪,引导活血化瘀药直接作用于不同的瘀血部位。

    活血化瘀方剂《医林改错》汤液经法图王清任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素-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黄弘博史大卓王培利刘剑刚...
    4051-4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黄连素-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和通路,以期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得黄连素-丹参酮ⅡA分子结构及作用靶点,应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6、PyMOL 2。5。5等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共获得95个黄连素-丹参酮ⅡA-动脉粥样硬化交集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挖掘其有效成分可能作用的核心靶点包括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Janus激酶2(JAK2)、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1(ABL1)、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黄连素-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免疫应答等230条生物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黄连素-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途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大鼠肉瘤(Ras)信号通路等106条信号通路。将黄连素-丹参酮ⅡA与筛选的8个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能均<-20。92 kJ/mol,表明关键靶点和黄连素-丹参酮ⅡA结合活性较好,其中与黄连素、丹参酮ⅡA对接结合能是最高的均为靶点蛋白SRC,二者之间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论:黄连素-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SRC、PIK3R1、PIK3CA、CDC42等多靶点,作用于脂质、PI3K/AKT、VEGF、MAPK、Ras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素-丹参酮ⅡA与预测的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应用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黄连素丹参酮ⅡA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马晓昌教授诊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

    黄萍萍付双清张宏伟张智博...
    4063-4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马晓昌教授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中药处方资料,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对纳入药物的性味归经及使用频次等进行分析,筛选核心处方。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核心处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通路和相关靶点的分析。结果:数据挖掘共得到处方323首,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包括葛根、陈皮、茵陈、茯苓、半夏、白术。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102个,主要成分包括川陈皮素、槲皮素、柚皮素等57个高频药物。药物的主要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白细胞介素-1β等。信号通路涉及流体剪切应力、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结论:初步得到马晓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特点及核心组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作用机制马晓昌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

    薛晶鑫周华
    4077-4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中国药典》中寻找通心络胶囊的主要中药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系统提取中药成分对应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图。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中检索"心力衰竭"对应的靶点数据,并与通心络胶囊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排名居前20位的通路、活性成分及靶点,使用DockThor网站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心络胶囊的活性成分包括西红花素、异黄蝶呤、D-甘露醇、熊果酸等;可能通过钙离子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作用于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1)、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重组蛋白(RELA)、环氧合酶2(PTGS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核因子1(NFKB1)等关键靶点,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优势。

    心力衰竭通心络胶囊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熊果酸作用机制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自噬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热点和趋势

    王庆高毛志华唐丽秋卢荷娇...
    4086-4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自噬在心力衰竭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有关自噬在心力衰竭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包"bibliometrix"工具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收集了以中国和美国为主的32个国家,共1315篇文章。自噬在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复旦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是主要的研究机构。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是该领域最受欢迎的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是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这些文献共涉及7874位作者,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前5位作者是Ren J、Sadoshima J、Ge J、Wang X和Zhang Y;被引次数最多作者是Sciarretta S。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自噬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中的作用。"细胞凋亡(apoptosis)""线粒体(mitochondria)""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铁死亡(ferroptosis)""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inhibitors)"是研究的主要关键词。结论:近10年来,自噬在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自噬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治疗潜力。

    心力衰竭自噬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人参总次苷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作用机制

    李佳肖悦李彬张爱群...
    410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参总次苷(TSG)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等量蒸馏水灌胃)。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低剂量组(灌胃人参总次苷11。65 mg/kg)、高剂量组(灌胃人参总次苷23。30 mg/kg)、氯沙坦组(灌胃氯沙坦10 mg/kg),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乳酸脱氢酶(ALD)及心肌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Bcl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功能下降,BNP、AngⅡ、ALD表达增加;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增加,心肌组织HYP、α-SMA、MMP-9、MMP-2表达上升;心肌细胞凋亡增加,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与蛋白表达增高,Bcl-2 mRNA与蛋白表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氯沙坦组心功能增强,BNP、AngⅡ、ALD表达减少;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减轻,心肌组织HYP、α-SMA、MMP-9、MMP-2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Bcl-2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总次苷可增强心功能,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构。

    心肌梗死心肌重构人参总次苷大鼠实验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SIRT1/HMGB1/NF-κB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范增光袁野
    4109-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8周后分离小鼠主动脉根部,制备石蜡切片,油红O染色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将10只C57BL/6J小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设置为空白组,各组小鼠均干预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β]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SIRT1、HMGB1、NF-κB蛋白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可升高小鼠主动脉斑块中SIRT1蛋白表达,降低HMGB1、NF-κB蛋白表达及小鼠血清IFN-γ、TNF-α、IL-12、IL-1β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控SIRT1/HMGB1/NF-κB信号通路,减低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补阳还五汤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小鼠实验研究

    米诺环素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两肾一夹所致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殷利茜宿宇坤于晓静刘晓静...
    4114-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两肾一夹(2k1c)型高血压大鼠血浆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浓度及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PVN)发挥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人工脑脊液(aCSF)组、SHAM+minocycline组、2k1c+aCSF组、2k1c+minocycline组。通过肾动脉缩窄术制作模型并进行室旁核置管,利用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血压;10周后进行肾脏交感神经放电(RSNA)检测;通过小胶质细胞染色统计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细胞突起的长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gp91phox mRNA在PVN中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IL-1β、IL-6和NE浓度。结果:中枢缓慢输注米诺环素可减少激活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突起长度(P<0。05)。2k1c+aCSF组和2k1c+minocycline组大鼠PVN和血浆IL-1β、IL-6、NE水平及PVN中GLU含量高于SHAM+aCSF组和SHAM+minocycline组(P<0。05),米诺环素可逆转上述表达(P<0。05)。2k1c+aCSF组和2k1c+minocycline组大鼠PVN中GABA含量低于SHAM+aCSF组和SHAM+minocycline组(P<0。05),经米诺环素治疗可有效提高2k1c+minocycline组大鼠GABA表达量(P<0。05)。与SHAM+aCSF组和SHAM+minocycline组大鼠比较,2k1c+aCSF组和2k1c+minocycline组大鼠PVN中gp91phox mRNA表达升高(P<0。05),米诺环素可降低PVN中gp91phox mRNA表达(P<0。05)。2k1c+aCSF组和2k1c+minocycline组大鼠肾交感放电高于SHAM+aCSF组和SHAM+minocycline组(P<0。05),经米诺环素治疗后肾交感放电有效减弱(P<0。05)。结论:缓慢输注米诺环素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从而降低2k1c所致的高血压。

    高血压米诺环素两肾一夹下丘脑室旁核神经递质大鼠实验研究

    基于MCL-1mRNA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王佳敏陈克尚吴迪黄圣容...
    412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TMS治疗。采用Longa评分评估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L-1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mRNA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mRNA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TMS通过升高MCL-1mRNA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损伤。

    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组织损伤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经颅磁刺激大鼠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