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赵红炎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基于此,文章针对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现状,而后对于如何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效果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师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提供一定帮助,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发展赋能.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现状整合策略

    高中语文"活动体验式"写作教学初探

    谈邦群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标、新高考和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为践行"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综合性学习等语文教学活动,都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发展路径.而"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维护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为此,文章将从确定主题、精准指导、课堂互动和多元评价等多个环节出发,探索"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和实施路径,以期强化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活动体验式写作教学

    走向能力本位的读写:综合性活动与写作整合的教学

    王晓蓉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综合性活动存在"能力缺失"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走向能力本位的读写路径强调摒弃单模板知识技能教学,倡导以阅读、写作或以上手段共同组成的整合教学,组织具有层次感、多维性和关联性的综合性活动,并以任务与比赛的形式表现.

    能力本位综合性活动能力缺失整合教学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张章喜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版新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课程目标",列为核心素养之首,我们一直探索将文化自信融入写作教学,探索出了"立足文化自信,拓宽写作素材—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写作立意—科学系统训练,培养思维品质—立足时代语境,创新语言表达"的初中写作升格策略,为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写作能力提供了方向.

    文化自信视域初中写作教学策略

    学习活动单元分析下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以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陆全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新时期,项目化学习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项目化学习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单元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新增的板块,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选取了反映诸子百家学说的篇章,怎样设计项目化学习方案,是需要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实际,围绕核心知识、驱动问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基本要素,厚植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指导,使其能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学习活动单元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单元项目式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

    严丹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引领学科教学创新,融合社会现实,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单元项目式作业是项目式学习的拓展内容,能够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语文素养,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展开实践探索.教师应探索有效设计策略,包括项目建构、小组划分和内容填充,以化作业设计,探寻语文教学新路径.

    新课标初中语文单元项目式作业设计策略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孙峰臣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寻求解脱,摆脱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的消极情绪,然而在论证"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这一论点时,只是直接将观点摆出来,得出结论"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并没有深入论证这个观点,显得突兀和牵强.不过苏轼目的不在于论证"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只是借"变"与"不变"的关系宽慰客人及自己,表达豁达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而不在于逻辑严密的论证.

    不变永恒宽慰

    《窦娥冤》:悖论表现出来的力量

    胡文静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读《窦娥冤》一文,不应仅局限于对冤屈的愤怒和正义的胜利,其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感知文本中的力量.窦娥的善良与"恶毒"誓愿形成悖论,体现了她在悲惨境遇下为求关注而放大冤屈的无奈.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让所有人感知窦娥的冤屈,形成公众力量.

    《窦娥冤》悖论力量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中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

    赵海宁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三次女权主义运动中孕育而生的女性主义,在以男权为主导的欧洲西方国家迅速传播,风靡于各个国家,代表了那一时期女性压抑已久的呼唤.随着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不断体现,更是打破了社会普遍对于过往女性社会地位的认知和固有观念,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构建了女性本该拥有的自我意识,并呼唤女性勇于发声、关注自我,实现女性对自我认知从固有观念的"他者"逐渐向"自我"的转变.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简·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勇于抗争、追求平等、肯定自我价值等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简·爱的自我意识进行分析,以此来深入女性主义文论对《简·爱》的解读与理解.

    女性主义《简·爱》自我意识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解读

    唐传娟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总理,你在哪里》除了要带给学生以感动之外,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该诗歌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在具身认知的视角下对诗歌进行解读,成为面向当下初中生的应然思路.追求该诗歌解读中的具身认知,需要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学生的具身认知从哪里来,二是学生的具身认知应当有着怎样的表现,通过形象的事例来支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让诗歌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在诗歌的解读过程中获得具身认知,将诗歌的语言植根于形象的事例基础之上,从而为诗歌解读铺设一条科学途径.

    具身认识《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