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伟力到唤醒时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抒情逻辑

    蒋霞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郭沫若诗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题解读,往往止于"自然形象到社会变革"的概括,缺乏有力的逻辑理据,导致对该诗的理解生硬、标签化、浮于表面.本文试从该诗抒情逻辑链上的关节处切入,通过对诗歌的非理性的情感逻辑分析,结合时代镜像,完整呈现作者的抒情脉络,力图还原诗歌主旨生成的过程.

    抒情逻辑时代变革

    理想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基于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和黄光硕《语文教材论》的辨析

    胡凯茵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两本语文教材研究专著,顾黄初、顾振彪的《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从编到用展现出学者心中的教材,在立足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兼具多元指向;而黄光硕的《语文教材论》体现为编辑眼中的教材,其继承出版社前人经验,落实编辑规范指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搭建教学桥梁是两本语文教材研究专著的共同目标,二者的内容都指向为教师提供教学建议,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描绘出一幅语文教材编写的理想蓝图.

    理想语文教材编写与使用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实施方式

    王军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越发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表现性评价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实实在在地影响和制约着评价的开展.本文试从实际调查中发现问题,并探讨成因,最终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表现性评价实施方式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考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探究——以上海卷为例

    方媛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元素,是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语文课程设计的两个重要维度.要落实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理解任务群课程组织形式的优势、重视知识基础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在任务群视域下,以上海卷作文题为例,明确高考作文命题鲜明的思辨性要求,梳理思辨性写作能力及其构成要素与知识基础的综合性特点,探究任务群写作教学,旨在支持学生由知识基础到能力发展的真实学习,满足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要.

    任务群思辨性写作知识思维

    以象表征——评小说文本符号的探微途径

    苏鹏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的鉴赏离不开作品自身意义的宏观引导,其本质是一种探赏幽微,走向情感的认同和共鸣.小说中的文本符号,从宏观上呈现着文本的价值样态,在微观上支撑着文本的结构脉络.从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层面来看,对小说文本符号的阐释,始终被定义为是阅读重点与阅读难点;从新时代育人要求的层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需要基于对文本符号的真实解读.基于此,我们探索一条"以象表征"的文本符号的探微途径.这条途径以"原生态"语文教学观为理念支撑,从"象征"的语法视角、语理视角和语意视角三个方面切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典型意象,并由个别走向一般,探究普适性的鉴赏策略.

    象征解构文本符号原生态语文教学

    "备、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名著跨学科阅读教学——以《红楼梦》教学为例

    李泓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高中学生跨学科阅读名著,教师当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把握阅读主体、任务目标以及阅读对象的特质等要点.文章以涉猎"百科"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巨著《红楼梦》教学为例,探索名著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包括创设任务情境、快速完成通读、梳理整体框架、精读结合跨学科阅读、汇报交流评价等.

    "备、教、学、评一体化"《红楼梦》跨学科阅读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教学探究

    孟祥银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情境式教学面临诸多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破解难题的有效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全面赋能高中古诗词情境式教学,包括提升情境教学法的整体采用率,提升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主动性,以及增强情境教学的时代性和个性化.我们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应当始终坚守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明确技术的"辅助"定位,恪守伦理道德底线,谨防滥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教学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