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课如何追求课堂高效——由钱梦龙老师执教《驿路梨花》谈起

    于军民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课堂是近年来中小学各科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合作与展示被认为是高效课堂的标准配置.但在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只是达至高效课堂的一个选项而非全部.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学习模式、开发变式,强化专业、提升能力才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语文高效课堂之路.

    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专业素养

    文以教理 化而育心——文化渗透下的《湖心亭看雪》教学建议

    陈益虹刘春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易于发挥育人功能;文化渗透下的文言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文言美文《湖心亭看雪》蕴含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水墨风韵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初中文言山水小品典范之一,选择文化视角深入解读作者之"痴",感悟其文化情怀,进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大有裨益.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湖心亭看雪》

    "先放后收"学文理路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发

    吴欣雨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先放后收"思路的成功离不开蒙学阶段充分的语料积累.当前写作教学在积累语料这一实施前提之外,教师还应通过设置适切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放胆"表达,生成"真内容".把握学生由"自我中心"向"自厌自束"的心理状态的转变,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先放后收学文理路写作教学

    交际语境下要善于"理性发声"——《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联读指引下的写作策略探析

    方婷仪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发关注和强调"真实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交际语境写作就成为热门选择.交际语境写作强调"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需要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下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契合"双新"背景下"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目标.为鼓励学生在交际语境下"理性发声",完成更真实、更有意义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在交际语境下的表达技巧及交流策略,并有效应用于高考写作当中.

    交际语境写作文本联读写作策略

    逆向反推:基于逻辑演绎指导议论段写作的困境及突围

    潘露怡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逻辑演绎指导议论段写作,意味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教材的演绎法,并在运用中内化思维路径.但在现实课堂中存在"投喂式""套版式""展演式"教学等现象.因此,可立足中心论点反推分论点,经由分论点反推论证思路,根据论证思路反推恰切论据,依据恰切论据反推语言形式,让演绎法真正融入议论段写作.

    演绎法议论段写作逆向反推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探微

    陈荔平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写作课程的编排顺序不利于一线教学实际操作,有必要引进项目化学习理念,建立合乎学情学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程序.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建构议论文写作层级性的项目任务;重视议论文写作情境性项目活动的创设;凸显议论文写作项目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建构议论文写作项目可视化的学习过程;自主开发议论文写作个性化的资源库.

    项目化学习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

    喻难以易 喻涩以明——"比喻论证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教学设计

    何元俭王钬
    77-80页

    从单纯的人生启迪走向内在因果梳理——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言语思维解读

    王清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莫顿·亨特的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人们大都采取的是一种单纯的人生启迪式的"故事"式解读,这显然是不够的.解读这篇小说,还应该从小说的结构,即"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来展开,从小说的语言和内在因果关系入手,在"我"的"心路历程""他人言行"和"克服阻碍"的具体行动过程中解读这篇小说的更为丰富的主题和内涵.

    渲染因果过程行动过程

    "张良转告"还是"刘邦亲示"?——对《鸿门宴》中"请往谓项伯"解释的探讨

    陈烨菁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鸿门宴》中不同版本教材对张良"请往谓项伯"的解释有所争议,苏教版教师用书与统编教材的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翻译不同,通过对文章情节、人物、称谓以及"请"字含义的仔细分析,张良提的建议应是由"张良转告",应翻译成"请允许我前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您不敢背叛项王".

    《鸿门宴》"请往谓项伯"解释

    "恢复疲劳":语意很明白,逻辑为哪般?

    徐进超张悦群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新高考Ⅰ卷第 22 题"恢复疲劳"一语曾经争议过多次,但还有人认为它"不合逻辑".对此,本文提出相反意见.其基本理由为,在现代汉语研究发展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认为动宾关系只是"动词与动作行为的受事者"一种,而应当认识到它还有"动词与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动词与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式""动词与动作行为的原因""动词与动作行为的目的"等多种.由此证明"恢复疲劳"是符合汉语语法逻辑的.

    第22题恢复疲劳动宾关系语法规则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