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升思想境界培养思维能力

    周盛基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议论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思想境界与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推荐名文佳作,促进学生阅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实现成功体验;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撰写小评论,强化写作实践.

    思想提升阅读积累思维能力写作实践

    激活"输入" 强化"输出"

    邱前进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秋芳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中"语言输出尝试—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展示"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以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叙事要引人入胜》为例,详细阐释逆向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步骤,旨在帮助教师更科学、有效地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逆向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模仿名篇开展写作教学探究

    钟一鸣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模仿名篇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特别聚焦于修辞的运用、细节的描绘以及文章结构的布局.通过详细分析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以及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展示如何有效利用经典文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模仿写作作文教学

    巧编精彩童话 彰显生活情趣

    庄志远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童话体作文,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写作时要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要立足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幽默风趣,要突出写情趣点;故事情节要曲折精彩,能引人入胜.

    童话体作文文体特征现实语言情节

    试论不同文学样式的互通训练

    王玲玲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指向语言运用素养发展的创意写作策略,重点介绍不同文学样式的互通训练这一策略.通过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大文学样式进行互通转换,实现"文体形态的重构",作为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语文核心素养创意表达改写文学样式互通

    美与殇的奏鸣曲:《春江花月夜》生命意识的深度解读

    杨帆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江花月夜》作为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生命哲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入剖析这首诗,探讨其中蕴含的"美与殇的奏鸣曲"——生命之美与生命之殇如何在诗中交织共鸣,以及这种交织如何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意识的独到见解,进而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

    《春江花月夜》生命之美生命之殇深度解读

    一个伟大人物在诗与歌中的咏唱——《周总理,你在哪里》再解读

    伍亚男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总理,你在哪里》所激发的不仅是曾沉浸于这首诗歌中的朴素情感,更有面向当下的深情呼唤与强烈期待.在教授当今初中学生时,教师从这首诗歌中解读出的深层意味,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伟人在国人心中是璀璨的星辰,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在众多伟人之中,周恩来总理独具魅力,他既承载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样的伟人,理应以诗颂扬,以歌传唱.如今,初中学生学习这首诗歌,不仅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豪情抒发.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周总理,你在哪里》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从《我写<百合花>的经过》再读《百合花》

    魏东亮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百合花》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中纯洁而美好的故事,被誉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首先,探究作家创作《百合花》的时代背景及心理因素;其次,分析三名青年男女在交往过程中所展现的纯洁而美好的关系;最后,品味小说中真实可信且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爱情牧歌心理因素纯洁真实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三疑"解析

    李柳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的一篇重要史料,详细记载了郑国凭借烛之武的外交智慧成功说服秦国撤军,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国家覆灭之灾.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三疑":佚之狐为何推荐烛之武、烛之武如何说服秦穆公以及秦晋联盟为何会瓦解.通过细致探讨,揭示古代外交策略的卓越智慧、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国家战略决策的关键性.

    烛之武佚之狐秦晋联盟战略决策

    诗"愁"的解构与重构——《黄鹤楼》例评

    廖园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剖析崔颢的《黄鹤楼》,阐释诗中"愁"的解构与重构过程,揭示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首先从历史与传说、自然与景观两个层面解构"愁",展现其生成的环境及背后的深刻思考.随后,经由情感深化与美学提升的探讨,重构"愁"的概念,使之转化为对生命本质、历史变迁及自然美的深切反思.最后,围绕凄愁、迷愁、离愁三大主题,深入剖析《黄鹤楼》中的哲学思考与情感表达,解读诗人崔颢对人生与宇宙的普遍关怀与深刻洞察.

    《黄鹤楼》崔颢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