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联句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

    顾向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教学为例,尝试将联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与有机补充.以古为新,根植传统文化以返璞归真解读联句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学生作品;以简驭繁,立足鉴赏评价来探索尝试,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引入联句活动的好处;以学定教,基于活动设计以反思修正,简要介绍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与注意事项.

    联句《始得西山宴游记》古诗文教学

    激活语文课堂的几个关键点

    汪红伟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要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二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应做到以下四点:心中有目标,教学明方向;营造"活"情境,启发多思考;设计深"问"题,构建大空间;创设"语文场",激发学生情.

    激趣目标问题空间情境

    时光之墟的修复之旅——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小结

    余伟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文学创作的案例小结小说单元的学习,在与课文的对照中,明确了虚构的合法身份,特殊意义,以及可能面对的迷途困局和突破方式、发展维度.评点、修改、再创作,于无限的思维生长过程里,体会写作修复人生的意义.

    虚构生长修复小说单元

    模糊冲突与无所安顿——《雨巷》象征多义解读

    李旭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雨巷》的象征魅力就在于意象背后的一连串矛盾意义.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物、陌生的行为使读者产生了许多疑问与好奇.模糊的意象、模糊的感情,掩盖着相反相对的矛盾意义.虚幻意境、缥缈期待,反映了有所寄托的幻想,无所安顿的灵魂.反复中细化、反复中延伸的人物描写,充实了"等待—擦肩而过—等待"这一典型结构.

    象征陌生模糊无所安顿反复

    异项:用符号学重新定义小说阅读——《祝福》之聚焦"环境"教学

    陈馨刁蜀湘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福》在统编教材中的教学指向发生了变化,其要求对小说环境的内涵与作用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解,同时懂得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采用符号学的"异项"理论来进行教学,可以发现主人公祥林嫂被鲁镇的文化标出为刺目的元素,具有"异项"的鲜明特征;进而可以发现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异项;甚至还可以从"环境"要素重新定义小说,洞察现实中"环境"对人的立德树人作用.

    异项符号学《祝福》环境

    大堰河之"艾"新诗林之"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品读

    王延军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把自己深沉而深刻的生命体验熔铸到"大堰河"与"我"两个丰富鲜活的核心意象中,避免了空洞的抒情和抽象的议论.以坟墓里的"大堰河"和监狱中的"我"两个意象为诗歌品读的突破口,以此梳理、归纳诗歌内容,体会、领悟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意象"我"

    《荷塘月色》中"美人"意象的审美观照

    徐苗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散文的典范,《荷塘月色》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是作者继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美人"意象的创作范式,开创了新的美学风尚.《荷塘月色》中"美人"意象的塑造脱胎于清华园的月下美景,也来源于朱自清的潜意识和审美情愫,是其"艺术女人"理念的艺术加工与审美创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荷塘月色》中充盈着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交错,体现出朱自清对自身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生发出独特的审美内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美学意义.

    《荷塘月色》美人意象构建生发观照

    以章回小说回目品红楼入梦之幽

    曾秀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繁复、主题深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推进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回目是章回体小说统摄章节全篇的标题,利用回目的预叙与评价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情节主线,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八言对句的精美形式、多重人称的自由表达、关联缀段与双构对比的结构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在鉴赏《红楼梦》的语言之美、理解《红楼梦》多重主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红楼梦》回目整本书阅读预叙一字评

    《乡土中国》读什么与怎么读

    薛翰铭高继堂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开启了高中生阅读学术著作的第一步.以此为契机,可以将《乡土中国》作为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类书"的有效途径.阅读时从文本的重要概念、研究方法、学术价值三个要素入手,搭建学术著作的阅读框架,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研究学术著作的关键.

    《乡土中国》重要概念思维路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

    搭建系统框架 明晰关系表达

    胡俊峰陈淮高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关系型作文的训练中,学会从系统框架下统筹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综合考虑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作文能用简洁、专业的语言清晰揭示要素之间的关系;能注意到随着各要素的动态变化,进而引起系统模型的整体变化.作文要重点论述关键要素的作用,学会用多种论证手段阐明要素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系统中隐含的其他要素,并建立与现有要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论要素关系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