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而有容 约而闳阔——刘恩樵《愚公移山》教学赏评

    颜娜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与学中有效落实,文言文单篇教学上出创意与实效,刘恩樵老师在执教《愚公移山》时做了可贵的探索.《愚公移山》教学以于烂读中在词缝间寻觅意味、于问读中通过辨惑明晰事理,以及于比读中在思辨里丰盈见识这样三个学习任务来组成单篇教学的学习任务群,以此来组织与展开教学,实在而灵动,简约而有创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愚公移山》烂读问读比读教学赏评

    "虫之母爱"辨辩变——《昆虫记》专题教学精要与观察

    王俊芳司体忠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记》的阅读和教学,需要着眼于法布尔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微观察和诗性表达,着力于其渗透在自然现象观照之中的生活情趣、哲思妙悟与社会思考.教学实施基于作品的文本特质,确立"凝视与惊异"这个全书的教学母题,聚焦"虫之母爱"这个专题,以"辨、辩、变"三个关键字架构具有逻辑联系的课堂脉络,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度思考,促进言语生长能力的发展.

    《昆虫记》辨辩变凝视与惊异情境营构言语生长

    言语表达:丈量情味阐发的根本尺度

    刘婷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丈量汪曾祺情味表达的独特尺度,是教学《昆明的雨》应然的教学追求.在标点符号的推敲中,把握克制的情味;通过对关联词语的改动,发现变化的滋味;变换表述方式,厘清家常的趣味;对反向表达进行揣摩,感受内敛的余味;以文字及话语关系为支架,漫溯到文本的深层意味.这样,教学才会抵达文本个性情味的内核.

    《昆明的雨》言语表达情味尺度

    发展高阶思维的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九上第六单元之"情节艺术"课段设计

    钱玉兰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大单元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与动态生成性,高度契合了高阶思维的本质特征.单元整合教学中的大概念理解是建立在高阶思维基础上的综合认知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调整和拓展自己原有认知图式,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可以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用来动态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语文大单元课段设计要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关注高阶认知的各个过程,通过同类课文的综合分析,拓展形成对特定文本的有效认知图式,在真实的言语应用情境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高阶思维大单元课段设计真实情境

    让语言经验在积累中拔节生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探索

    蒯瑜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经典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探究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文本整体探究词语妙处,从言语形式研读语句表达技巧,从篇章结构体会语词蕴含的情感三大方面建构学习任务群,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培养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领悟力.

    学习任务群文本整体言语形式篇章结构

    投稿须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55页

    解蔽"忧愤说" 彰显"报国志"——再读王维《使至塞上》

    刘燕珍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至塞上》是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随着多元视角的挖掘,《使至塞上》的主题也呈现出不同的解读.聚焦诗歌的情感变化,通过对"忧愤说"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诗人王维的创作动机为切入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变化,能更好地体悟诗歌抒发报国之志的主旨.

    《使至塞上》忧愤说报国之志

    "温情"与"诗境"——《济南的冬天》艺术手法探析

    王伟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的冬天》中,作者用独特的语言和审美描述了冬天里的温暖景象,彰显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审美风格.为更好地解读其主题,提取了"温情"与"诗境"两个关键词,分析济南冬天的"温情"景象,再深入挖掘由此产生的"诗境",揭秘作者塑造美感的艺术手法,由此与作者、文本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温情诗境《济南的冬天》老舍

    在四个关注中走向文言文的深度学习

    章鸿群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中有很多地方类似国画艺术中的"留白",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留白"作为学习的生发点,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想象、联想等思维进行补充、解释,如关注文本中的时间词、简笔、人物对话、主旨等关键处,补白相关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习个体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文言文深度学习,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

    补白文言文教学深度学习

    "骗子"原来是"天使"——用童话思维重读《皇帝的新装》

    赵明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应该以文学思维、语文思维、文体思维的方式来展开.用童话思维重读《皇帝的新装》,我们会发现,"骗子"并不是真骗子."骗子"是来无踪去无影的神秘人物,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是规则的制定者,是"上帝"派来揭露人间丑恶的使者,是安徒生塑造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形象.而皇帝、大臣、部长、官员、全体随员、所有的骑士、托着后裙的内臣们等,才是既骗自己又骗别人的真骗子.

    文学思维语文思维童话思维《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