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为中心"课堂任务设计——省优质课《学写更有"说服力"的驳论段》赏析

    黄丽君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修订课标"强调"以任务为导向",旨在强化任务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引导教师切实转换教学方式."学为中心"课堂立足于"学"设计并实施学习任务.以王德宸老师的省优质课为例,赏析其教学内容与实施亮点,提出"学为中心"课堂在任务设计与实施时可资借鉴的"三主"视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主旨.

    学为中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生主体

    盛况 美景 深情——《兰亭集序》应景美文的立范意义

    李旭山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亭集序》开了应景文章独立表达的先河,并为后世应景写作提供了独立表达的艺术范式.范式可同时体现为"赞美→发现→深思""盛况→美景→深情""一样的乐→别样的乐→由乐而悲"的结构形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也遵循了这几个范式.极强的独立意识、明确的定位追求,是王羲之、王勃、范仲淹写作成功的根本原因.

    《兰亭集序》应景写作范式独立意识定位追求

    循"礼"而疑:发现儒家学说的源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问题链导学

    李妍姜恒权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高度重视《侍坐》中"礼"的文化传承,在遵从学生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聚焦六个"不对劲":文章标题顺序与发言顺序的不一致、孔子对弟子的称呼与标题对弟子的称呼之不同、曾皙上课时弹琴的行为、曾皙的回答与其他弟子的回答迥异、孔子对曾皙的答案大加赞赏、文末究竟是孔子独自评志还是孔子与曾皙的对话.以问题链导学,从而让学生发现儒学的思想源头,辩证地看待"礼"的历史作用,可以让《侍坐》的教学升格到"思想"的层面.

    儒学《侍坐》问题链

    情·意·道:指向思维品质的散文教学三元透视

    王江锋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中蕴涵一种"情·意·道"的三元结构.当下的散文教学中出现了情、意、道的偏离.为此,我们可基于体验性原理,以直觉和形象思维感知情;基于关联性原理,以逻辑和辩证思维品味意;基于公度性原理,以批判和创造思维升华道.

    情·意·道思维品质三元透视高中散文教学

    儒家"仁美"视野下《望海潮》的审美品格解析

    尹海宏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仁美"是一种理想的美学范式,是指人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修身克己,最终达到与社会、自然高度和谐的生命状态.儒家的这种美学范式深刻地影响了宋代文人集体的审美趣味,也渗透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从《望海潮》的色彩美学出发,关注作者的审美倾向、文人审美趣味,进而探讨这首词清丽的风格中蕴涵的"中和"之美、"至善"之美.

    "仁美"《望海潮》个人风格宋人趣味儒家范式

    时间流淌与生命对话——《我与地坛(节选)》文本特质挖掘

    陈香峰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普通人而言,史铁生有着更加丰富和精彩的人生经历,因此他对时间与生命有着更加独特的启悟.他把这种独特的人生启悟融入散文《我与地坛(节选)》的文字之中,展现出时间流淌与生命对话,赋予了该散文更加独特的审美特质及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文章致力于挖掘《我与地坛(节选)》的特质,实现与作者及文本的跨时空对话,感受其中的时间流淌与生命对话,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超越.

    时间的流荡生命的对话《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人文关怀

    向阅读更深处漫溯——《乡土中国》阅读教学探索

    刘林林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并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结合《乡土中国》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究现阶段该书的教学困境与限制因素,创设语言与思维训练的情境式教学,以激趣为目的,从"外压"转向"内生",做足读前准备,关注阅读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多元呈现阅读心得和成果,使学生想读、会读、好读.

    自主阅读情境式教学多元化阅读成果

    《祝福》罪与罚的逻辑

    朱前珍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福》中众生各自以荒谬的行事逻辑,约束着企图遵循正常生活逻辑、努力生活的祥林嫂,致使她生无所恋;鲁镇上唯一能让祥林嫂信赖的"我",又以含混不清的言语逻辑,致使她死无所依.众生之罪,无辜者受罚.

    生活逻辑统治逻辑清醒荒谬

    基于"重生讳死"观念解读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简义霞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目前较常见的概括是"封建四权""贞节观念",但细读文本会发现,无论是鲁镇人因其"不祥"而将其视为异类排除在外,还是出于善意施以援手,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儒家"重生讳死"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支配了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行为,同样促成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重生讳死祥林嫂人生悲剧《祝福》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人物短评写作——以统编版高中教材写作任务为例

    钟亚梅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而人物短评写作能够很好地落实这一核心素养.以统编版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为例,通过分析教材文本和高考真题引入人物短评,借助《苏武传》系统学习写作思路和技巧,使用梳理人物事件、运用思辨眼光等方式巧抓重点,确定写作角度.根据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反思.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人物短评写作任务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