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着眼内在逻辑,构思"双概念型"话题作文——以"坚守与圆融"话题创作为例

    林定友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双概念型"话题作文要讲究审题策略和步骤.一要准确理解概念基本内涵,特别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含意;二要准确鉴定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清两个概念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立意、谋篇布局.

    作文教学逻辑双概念型话题作文

    顺情入机 动言中务——蠡测《谏逐客书》劝谏之道

    郭延英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是"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谏逐客书》在劝谏策略上,首先巧避锋芒,回顾了秦朝四位君主利用外客使秦国越来越强大的历史,得出"客卿助国"的论断,顺情入机;其次用秦王喜好的色乐珠玉作喻,推出秦王实际上是"重外物轻外客",暗含危机;最后上升到"统一天下"的思想,提出"逐客资敌",不是"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展现了治国策略,迎合了秦王称霸的雄心,动言中务.

    《谏逐客书》劝谏策略治国策略忠心策略

    语文"重置"后的教学内容调整——《社戏》教学再思考

    刘冠中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的"重置"是指在语文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革除之前语文的内涵与外延中不合理的因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语文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为例,探讨语文"重置"之后实际教学内容的调整方向,让语文的"重置"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之中.

    重置课程标准《社戏》教学内容调整

    "沉浸理论"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探赜

    沈雪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古诗词"沉浸式"教学经验,从各个环节嵌入"沉浸式"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沉浸式"理论的引入,打造初中古诗词"沉浸式"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沉浸式"理论初中古诗词核心素养

    赤壁月分明——《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月"形象之辨析

    方孝民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一次出游,同一轮明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月"形象却不尽相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月"空寂而清冷,《赤壁赋》中的"月"诗意、缥缈而清雅.不同表征,源于两文不同的精神内核.赤壁月内涵的变化,正是苏轼由儒而道的心路历程.苏轼赋予赤壁月以独特的文人特质,使其在众多的"月"形象中卓然鹤立,熠熠生辉.

    赤壁月儒家月道家月文人月

    "转喻"烛照下的小说教学——以鲁迅小说为例

    姜溪溪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转喻理论与小说教学具有适切性,为解读鲁迅小说提供了新的门径,鲁迅小说中存在人物的转喻、环境的转喻以及情节的转喻.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转喻思维,带领学生由浅入深解读文本,补充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

    认知转喻高中语文鲁迅小说教学举隅

    构建者·碰壁者·孤勇者——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挖掘孟子形象

    柴娜娜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挖掘孟子的三重形象——仁政大厦的构建者、百般受阻的碰壁者、不屈不移的孤勇者.借由三种形象的挖掘,引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向深处开拓,从而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意义.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本理解

    《背影》的"离别"意涵新探

    解学会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背影》中"离别"蕴含的情感、回忆和动作描写为研究对象,剖析文中的父亲形象,分析朱自清回忆父亲背影蕴含的深刻意义,探讨传统式离别与现代文明下离别的异同,进而让《背影》中的"离别"对今天的读者产生更多的精神启迪.

    《背影》离别意涵散文教学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测试

    张海松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测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测试需要将新课标文件及阅读要求与相关测评理论结合起来,明确其材料选择的多元性、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建立起论述类文本阅读测试的能力框架.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框架

    聚焦文本逻辑 寻找思维支架——例谈材料作文写作思路的梳理技巧

    陈颖李怡然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作文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同时考查学生"读"与"写"的语文素养,也是高考作文常用命题方式.从分析材料的"核心"出发,构建文本的逻辑范式,以此梳理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提升材料作文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