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陈治儒
    1页

    人物介绍

    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以《哲学与文化》为例

    官素萍王学风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对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文化观念具有重大意义。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可从制订相关目标、选取相关资源、采取合理方式方法及开拓社会实践课堂等方面予以展开,以求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效果最大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中思政课融入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李亚男吕海涛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政课融合的重要路径。实践中,存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有效融入衔接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理解,构建纵向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横向联动的文化教育格局、拓宽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内容供给渠道与呈现方式、创新多样化多层次教学方式,建立有效的融入机制,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思政课』视域下时政述评的育人功能

    邓正立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政教育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述评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形式。"大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大格局、有思想、讲政治的时代新人。在时政述评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时要选择权威媒体刊发的新闻,并进行结构化处理,联系相关学科知识,通过述评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夯实思想之基,增进政治认同,服务选才育才。

    时政述评大思政课价值引导立德树人

    跨学科协同育人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董波林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全球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且具有多学科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具有交叉学科背景、跨学科知识结构已成为一流人才的核心要素与显著特征,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获得共识。跨学科协同育人的价值在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综合育人合力;实现分科教学解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变革。推进跨学科协同育人,可以进行联合教研,开展项目化学习等综合性教学;可以深度协同,组建跨学科协同育人教师教研共同体,多点发力,建立跨学科协同育人保障支持体系。

    跨学科教育教育教学变革核心素养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中思政教育变革

    邵迎春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从学生思维特点与实际出发,应时就势推动高中思政教育变革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政教育变革聚焦指导思想维度、坚持的原则和变革过程中的重难点,都为思政课教师研究"大思政课",有效衔接各学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等提供导向与遵循。"大思政课"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各学段不仅要"守好一段渠",还要承上启下,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涵养学生必备品格与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作贡献。

    大思政课高中政治教育变革

    培育高阶思维涵养科学精神

    李毅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有不同解读,思想政治学科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读科学精神。从哲学视角看,科学精神内含认识世界的实事求是、面对个人社会国家关系的价值取向、改造世界中的实践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从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着手,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素养。

    课堂教学高阶思维科学精神

    法治情感培养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状态

    王华宝查全军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情感是在法律认知基础上产生的高级心理形态,是人适应、尊崇、信仰法治的重要内驱力。法治情感培养能够深度激发、驱动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合乎人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规律,是助力法治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现真实案例、唤起真实本我,开展互助活动、寻找理性自我,推进深度学习、追求理想超我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心理进阶中涵养法治情感。

    法治情感本我自我超我心理动力论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一体化视角——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为例

    姜凤彭功军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时代风云际会,直接反映在意识形态上。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承担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思政课建设已经来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思政课教学要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与培养时代新人适配,从一体化角度寻求内涵式发展路径。

    一体化培根铸魂涵养自信培育素养思政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