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体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探析

    邵莉莉彭家慧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贯通衔接,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系统化构建、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养健康发展及提升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中学思政课在内容衔接上存在内容选择标准一体化程度不足、内容编写整体视野不广、内容呈现未精准把握学段特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内容选择、内容编写、内容呈现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个有机衔接的 中学思政课内容体系。

    中学思政课内容衔接一体化

    基于优秀地域文化建构高中思政课校本课程多维探讨

    陈哲远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高中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优秀地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爱乡情感,使学生主动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因此,应积极探索高中思政课堂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途径,实现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思政课优秀地域文化校本课程

    善用"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话中国式现代化

    王雪燕张强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富含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取向,赋予思政课新的时代内涵与使命。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善用"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通过解读一段文本、讲述一个案例、抒发一次情感、巧用一个比喻、列出一组数据、说透一个道理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引导学生在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追求中涵养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为成长成才打好底色,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擘画。文章从理论、现实和实践维度探讨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提高育人效果。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思政课"一体两翼三重构"混合式教学模式刍议——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王朝方白毅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升育人效果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索适用于思政课的"一体两翼三重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一体两翼三重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价值、内容与方法

    田静张艳萍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能够优化课程体系、明确 课程育人方向,进而更好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融入过程中,教师应深耕教材,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章节内容的融合点。运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动性;运用主题式研讨,加深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融合点的理解;运用"互联网+教育",搭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学习平台。

    党的二十大精神自然辩证法立德树人学习平台

    基于逆向教学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何炜李心怡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现性评价注重通过观察个体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状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逆向教学的表现性评价主要包括"紧扣核心素养,形成教学大概念""分析学情教情,确定素养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解构评价任务""实施教学设计,评估任务达成""依据评价实效,设计补偿教学"等流程。

    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流程应用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本质特征、现实困境与基本靶向

    冉智浩代豫军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发挥着为学生"正衣冠、照镜子"的关键作用。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一体化建设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助推思政工作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具有教学过程一致性、教学任务连续性、教学内容贯通性。在"大思政"建设视域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仍存在教学方法衔接创新度不够、教学主体流动与互动性不强、教学内容有所重叠等问题。深化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理应深化一体化教研,把握教学规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锤炼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方式递进,深化教学过程;统筹学科教学内容,破解学段壁垒。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策略

    基于系统思维的结构化教学实施路径——以"关心国家发展"为例

    王海燕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素养为指向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用系统思维重组教学内容、再造学习路径、重建学习支持、重塑评价体系。通过结构化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情感认同、思维辨析、价值判断等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

    系统思维结构化教学设计

    落实『大思政课』跨学科任务群的教育尝试

    顾健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育人为导向,力求打破思政教育与校园生活、学科教育之间的隔阂。为此,太仓市弇山小学以构建"大思政课"跨学科任务群为目标,开展了跨学科主题任务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第一课系列""生命系列""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开创了全面育人的新路径。

    "大思政课"跨学科任务群

    《论持久战》的辩证思想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但卓澄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8年5月,抗日战争已进行了 10个月,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战方针,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这篇讲演充满着辩证思想,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立统一、抓主要矛盾、普遍联系等,不仅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角度,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持久战》辩证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