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目标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廖维晓蔺倩倩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党的 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传统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 学模式和考核制度等进行创新性改革,促使当代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并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中学思政课实施主题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夏子辉夏瑞林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按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发体现思政特色和学科特点的主题教育课程,并根据师生实际和教学需要,采取恰当适宜、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将主题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中学思政课主题教育课程教学策略

    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刍议

    杨延冰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 然趋势,是推动思政课教学 改革创新的要求使然。文章从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实践应用能力、信息 化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全面人格;通过鼓励教师应用多维大数据分析、虚拟实境教 学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展示和学习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师生在线互动、远程协作,拓展 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空间,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教育信息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教育现代化视角下中职思政资源统整的实践逻辑

    孙秋萍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形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蕴含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思想引导和文化支撑,既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又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化生命体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内生支点和文化表达,结合当前职业文化教育体系现状给出具体的实践指引,旨在以此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化生命体在职 业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推动职 业教育 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教育现代化中职思政实践逻辑

    以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启核心素养培育坦途——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

    张圆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关键的育人学科,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可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助推学 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全景思政: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淮安实践

    陈国兵徐振伟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淮安以"全景思政"为统摄,放大"链优势"、激活"群效应"、强化"联动式"、讲求"全系统",通过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筑牢思政育人基地、建构协同育人网络,积极布局规划"大思政"育人的"四梁八柱",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区域思政育人的淮安范式。

    全景思政大思政育人格局

    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优化路径——以姜堰区中小学法治教育主题展示为例

    孙平红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协调兼顾、突出实效"方针,着力构建"课程目标一体化、教材内容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将法治教育有机融入中小 学各学科教学过程,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 联动,从而 达到各学段思政课育人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法治教育路径

    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整合和体系构建

    杨文举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承载着党的初心与使命,凝聚着党的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锤炼、沉淀的精神体现。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整合和体系构建,有助于发挥先进思想文化铸魂育人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植入红色基因,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鉴于此,尝试分析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含义,讨论立德树人任务下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在道德与 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并力求探寻红色文化数字资源体系构建的路径。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数字资源体系构建

    博物思政的价值、困境与进路

    洪娟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通过历史的遗址、生活的画卷、创造的艺术、信仰的力量、文明的交融,从不同维度勾勒出历史文化的卷轴。博物馆是思政教育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生动课堂,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当前,开展博物思政面临着教育活动效果不佳、博物馆资源利用不充分、博 物馆供 给侧结 构性矛盾、校馆合作力度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强化博物思政功能,创新博物思政活动,复 活博物思政资源,壮大博物思 政队伍,在创新实干中提升博物思政教学效果。

    博物馆思政教育博物思政

    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环境三维分析

    李霞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题式教学是体现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新课标背景下,议题式教学在中学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优化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教师应准确把握其特征与作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创设路径。

    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教学环境创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