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题推进式"二轮复习课教学设计例析

    陈永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轮复习教学效率是中考复习的重要话题。通过学情诊断、主题推进,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协作探究,实施"主题推进式"二轮复习课,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提升学业质量。"主题推进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二轮复习课的有益尝试。

    主题推进式二轮复习中考初中道德与法治

    构建有效复习课的"四直"策略

    彭德强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习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课型,时间紧、任务重,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增强复习课教学效果,是每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通过直入思维记忆、直视知识困惑、直面认知误区、直抵问题解决,构建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复习课堂,可以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成效。

    复习课思维记忆知识困惑认知误区问题解决

    指向育人的试题命制例析

    谢晨袁丹洁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评价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全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明确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指向育人的试题命制应以课程性质为起点,彰显学科使命;以典型情境为载体,启发情感体悟;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建构身份意识。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教与学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在教学评一致性中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引领。

    立意情境任务育人考试评价试题命制

    基于新课标的以评促教策略

    王吉东国春燕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评价机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方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基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功能。创新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新课标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

    思政教研员的使命与追求

    吴林妹石建光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研员是思政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思政教研员应勇担思政教育使命,潜心思政教研,创新思政教研方式方法,从"大"出发,做好应为、可为、善为之事。

    思政教研大视野大格局大积淀

    教师要提高习题解析能力

    陈福海林秀霞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道德与法治习题解析,促进教师秉持素养导向、价值引领,创新多元育人方式,让课堂教学有"新"意、有"形"神、有核"心",达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相统一,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因此,新时代教师要提高习题解析能力。

    教学评一致性习题解析核心素养

    区域系统教研观照下的教师教育观念四重转向——以"中山市思政共进社2.0育师模式"为例

    张若男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山市思政共进社2。0育师模式"构建过程是区域系统教研理念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教师由"自在"转向"共进",讲授由"分散"转向"共建"、"割裂"转向"共生",实现教师个体教育观念转向群体性、研究性、整体性、导向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区域系统教研价值观念育师模式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的学科实践探索

    沈青青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而且强调真实的社会性。唯有如此,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光彩,实现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以实践为抓手,通过引发情感共鸣达成情感内化,通过澄清价值认知实现明理增信,通过体验式实践促进知行合一,构建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正行动的新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学科育人方式根本性变革。

    思政课一体化学科实践情感价值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中高职思政课衔接探索

    李煜
    后插7页

    以人为本理念引领下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臧兰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