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砂仁产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及标准体系构建

    尹翠云牟燕唐德英俞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砂仁现行标准进行整合梳理,分析现行标准的发布时间、标准类别和标准内容,归纳砂仁产业标准及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构建覆盖砂仁全产业链的砂仁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并提出砂仁技术标准体系实施的对策,为进一步规范砂仁产业、助推砂仁产业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和切实推动砂仁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砂仁产业技术标准标准体系

    旱作区立旋耕和地表覆盖对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丽潘晓春汪淑霞杨荣洲...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旱作区调节蒙古黄芪土壤水热、促进蒙古黄芪冠层发育和抗旱增收的栽培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立旋耕和普旋耕2种旋耕方式,黑膜、玉米秸秆和露地栽培3种覆盖方式,研究立旋耕和地表覆盖对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因种子成熟期蒙古黄芪耗水量较大,其0~100 cm 土壤贮水量低于苗期和花期,但立旋耕覆黑膜和普旋耕覆黑膜两个覆膜处理在苗期至种子成熟期0~100 cm 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普旋耕+露地栽培(CK);不同处理苗期至种子成熟期8:00、14:00和18:00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立旋耕覆黑膜处理与CK的土壤温差在花期最高(5。5℃);不同处理苗期至种子成熟期蒙古黄芪冠层温度均表现为CK最高,立旋耕覆黑膜处理最低;蒙古黄芪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单根鲜重、产量和经济收益均以立旋耕覆黑膜处理最高,立旋耕露地栽培、立旋耕覆黑膜和立旋耕覆秸秆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CK。结论:立旋耕结合地表覆盖可使蒙古黄芪处于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中,尤其立旋耕覆黑膜是促进旱作区蒙古黄芪冠层发育、提高土壤水热和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考虑到覆黑膜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立旋耕露地和覆秸秆栽培模式可代替覆黑膜应用于蒙古黄芪的栽培生产中。

    立旋耕和地表覆盖蒙古黄芪土壤水热冠层发育产量

    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

    李迪帅程雪梅蒋征瞿城...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芡实-小麦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轮作年限下芡实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研究根部土壤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轮作显著提高了芡实的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和有机酸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提升了药材品质。轮作还增加了根部土壤中的有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轮作处理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使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芡实-小麦轮作能提升土壤营养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芡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芡实-小麦轮作种植体系的科学内涵,并为实现芡实优质高产的生态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芡实轮作品质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

    蜜环菌菌株M6的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罗成莹罗智文刘佳佳林连兵...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蜜环菌菌株M6的发酵工艺及提高其生产效率。方法:以蜜环菌菌株M6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液体培养,筛选该菌株的最适液体发酵培养基;以摇瓶培养结果为基础,通过多级匀浆制备高活性种子液,进行液体深层发酵,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出蜜环菌菌株M6最佳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为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溶氧20%及温度28 ℃,在此条件下使用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1发酵180 h所得蜜环菌菌株M6生物量干重高达18。39 g/L;使用液体发酵培养基2发酵120 h所得蜜环菌菌株M6生物量干重达23。83 g/L。结论: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后,蜜环菌菌株M6生物量产出较高。本研究促进了蜜环菌菌株M6的快速生产,为应用于天麻种植业提供了技术参考。

    蜜环菌培养基发酵工艺优化液体深层发酵

    不同寄主种类对百蕊草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郑玲玲程蒙陈美兰姚其盛...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寄主种类对半寄生植物百蕊草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丹参、夏枯草、截叶铁扫帚、决明、紫花地丁、假蒿、鼠曲草、小麦和假俭草为百蕊草的寄主进行盆栽试验,从百蕊草生长指标叶片数、株高、根长、根粗、吸器数、吸器大小、全草重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百蕊草叶片数和全草重在小麦寄主组表现最高,分别为43片、0。51 g;百蕊草根长和吸器数在丹参寄主组表现最高,分别为17。4 cm、86。6个;百蕊草的百蕊草素Ⅰ、紫云英苷和5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在丹参寄主组中含量最高,分别为3。99、0。08、7。36 mg/g;小麦寄主组的山柰酚-7-O-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19、3。42 mg/g;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丹参、小麦、决明和假俭草寄主组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0。2263、0。1757、0。1623、0。1558。结论:丹参是最适合百蕊草生长的寄主,其次小麦、决明、假俭草可作为百蕊草的适宜寄主。

    百蕊草寄主种类生长指标有效成分综合评价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苗药血人参根和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

    成婷婷朱攀攀周涛张永萍...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人参根和根瘤内生细菌的组成差异,筛选优势内生菌菌株。方法:通过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血人参根及根瘤中内生菌进行物种注释、分类、物种多样性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血人参根和根瘤内生菌总计含有5 574个OTU,隶属于30门79纲192目324科587属。根部的内生菌总计有5 518个OTU,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为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norank_f_Kineosporiaceae属,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8。60%、10。05%;根瘤中内生菌总计有895个OTU,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占据绝对优势,其平均相对丰度为97。87%。血人参根瘤中内生菌的Shannon、ACE及Chao指数均显著低于根中(P<0。05)。根瘤内参与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细胞的复制、重组和修复,细胞的生物发生等功能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结论:血人参根瘤中内生菌以埃氏慢生根瘤菌和大豆慢生根瘤菌为主,且与根部相比,物种多样性水平低、群落结构更为单一、物种分布不均匀。

    血人参根部内生菌16SrRNA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慢生根瘤菌

    云南省石屏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李瑶张翠峰张丽霞王云强...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摸清云南省石屏县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未来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按照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路线调查、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查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获取凭证标本,同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多样性特征的分析。结果:石屏县共有药用植物770种,隶属于142科505属,其中菊科(62种)和豆科(60种)植物的数量最具优势。生活型以草本居多,占比48。31%。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最多,占比33。82%。重点调查了指定药用植物81种和栽培药用植物16种,这些均属于2020年版药典收录品种及地方特色品种。结论:石屏县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表现出独有的区域性资源特色。建议基于区域环境特征制定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措施,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药用植物资源。

    石屏县药用植物中药资源普查多样性

    广西桂平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韦贵元徐传贵党桂兰黄云峰...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桂平市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底数据,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线路和样方调查等方法,对该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及整理分析。结果:桂平市共有药用植物831种,隶属于165科547属,其中以单种科和小型科居多;豆科、菊科植物的优势明显;生活型大多是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以全草和根及根茎类为主。重点调查的药用植物38种,其中26种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另有12种为广西特色物种。规模化种植的药材有肉桂、八角、山药等,均为药食两用品种。受保护的药用植物有20种。结论:桂平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市场野生药材流通量大,建议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重点保护野生资源。

    桂平市药用植物中药资源调查

    药用蛇及其水提物的DNA微型条形码鉴别研究

    冼乐尧罗宇琴宋叶魏梅...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药用蛇及其水提物的DNA微型条形码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比对药用蛇及常见11种混伪品的16S rRNA序列,建立约220 bp的蛇类DNA微型条形码,并与16S rRNA标准条形码比较,对药用蛇原料及水提物进行测序鉴定。采用MEGA-X软件分析遗传距离并以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DNA微型条形码引物对药用蛇原料及水提物的扩增率为100%,鉴定率为100%。药用蛇及其混伪品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均小于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且各物种在NJ系统发育树中具有良好的单系性,并与16S rRNA标准条形码原料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蛇类DNA微型条形码可有效实现药用蛇原料及水提物等制品的物种鉴别,为保障蛇类原料、临床汤剂及配方颗粒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水提物DNA微型条形码16SrRNA

    唐古特大黄潜在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分析

    孙洪兵朱文涛王红兰杨萍...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唐古特大黄的适宜生境状况并预测其潜在地理分布区。方法: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调研数据以及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中获取的55个唐古特大黄相关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唐古特大黄在中国境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及生境特征。结果:唐古特大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青海东部地区以及西藏东部地区,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为青海东部地区、川西高原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海拔、植被类型、6月均温、4月平均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唐古特大黄潜在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且不同分布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研究成果为后续唐古特大黄生态敏感性研究和生产区划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唐古特大黄MaxEnt模型潜在地理分布区域生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