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进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

    雷世平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何以可为与何以作为

    付达杰张炜唐琳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既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亦是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所向,有其自身"可为"的逻辑遵循。在实践中,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基于专业群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推进数字赋能、创新基于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实施专业认证、构建"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标准,强化关键能力、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专题研究、夯实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根基,以实际"作为"贡献职教智慧与工程力量。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学院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基于一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案例分析

    姚丽霞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场工程师强调以经验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解决真实职业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为核心,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其培养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和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主要采取了三点举措: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架构、实施角色多样化的培养路径、构建特色化的校企融合发展模式。该案例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的启示为:架构多元共生的治理机制、践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优化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打造"双师型"教学混编团队、强化人才培养评价改革。

    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学徒培养标准构建

    曹元军李曙生张斌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学徒培养标准构建,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培养符合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针对校企合作不深导致对学徒培养标准不够重视、学徒培养标准与产业数字化岗位标准对接不足、学徒培养标准引领性不强等问题,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学徒培养标准构建需要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匹配,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素养标准的匹配以及学历与现场工程师身份的匹配。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学徒培养标准实践路径为:坚持政校行企"四主体"跨界联通;加强与产业数字化岗位的"同频共振";重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工程师高职教育学徒制标准体系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分析

    万卫邱韫欣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计划"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政策,其对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的效果亟需得到验证。通过采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1385所高职院校2016-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发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有显著推动作用。为增强"双高计划"的政策效果,提出如下建议:坚持扶优扶强的建设理念、重视以专业群为建设基础、增强企业共建共培的动力和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双重差分法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研究

    黄亮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大课堂逻辑序化不清晰、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受众入脑入心不深刻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包括"课堂、专题、信息、实践"四大关键要素,其中,课堂要素是根本,专题要素是关键,信息要素是法宝,实践要素是活水。按照理论系统性的梳理整合、新媒生动性的契合融入、实践情景性的知行合一、教学多维性的聚合共育的内在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实施策略:在理念维度上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属性维度上要融通专题教学与信息应用联接;在职教维度上要畅通理论研习和社会实践路径;在服务维度上要彰显复式课程协同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思政课

    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性实证研究

    王娇娇韩鑫彤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设置是否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是制约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前端因素。基于对浙江50所高等职业院校(包含2所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浙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但随着新时期产业发展定位的调整变化,二者的契合性仍存在结构化问题突出、梯度化差异显著、特色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统筹规划、锚定错位发展、注重特色发展、健全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从需求侧推动专业设置优化等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契合性

    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海派餐饮非遗传创专业群建设为例

    邵志明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色专业群建设作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承载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针对"海派非遗美食+预制菜"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专业群特色化聚焦、校企双集群联动的思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海派餐饮非遗传创专业群与"海派非遗美食+预制菜"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专业群与产业链衔接,建立匹配式集群优化动态调整机制;文化育人与企业品牌传导的衔接,推进非遗文化传承演进的价值融合;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衔接,设计模块化进阶型的共建结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构建互助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学校师资与企业师资衔接,协同组建互补型双师团队;双创教育与工艺革新衔接,孵化培育互动科创中心;社会化培训与行业需求培训衔接,共育非遗传创格局新向导;就业需求与岗位设置衔接,系统规划订单化人才培养与评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业群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数字生态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究:整合性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

    王铁成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数字生态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生态具有互联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智能性,其核心构成包括知识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质量提升及合作共赢,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深入探讨学生中心、知识融合、情景学习、协同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的整合性课程设计的理念体系和基本原则,并提出在数字生态语境中利用数字技术支持个性化学习、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搭建协作学习平台、优化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五项执行策略。在分析数字技术在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方面的紧迫性基础上,探讨创新型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及教学模式创新与整合性课程设计的协同效应,以期为数字生态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数字生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整合性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