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张妮王艳黄柳萍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催生出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新生态。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应具备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特征:思政融合,实现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强调职业特性;理实一体,坚持能力本位;多维互动,促进智慧生成;精准评价,优化教学管理。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职业教育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存在"生态位"失衡,"限制因子"明显,"花盆效应"影响以及生态链不完善四方面的困境。未来需要通过完善生态系统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限制因子"、打破"花盆效应"壁垒和遵循生态竞争机制,以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建设。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金课教育生态学

    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特征、原则与优化策略

    李福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教学内容的方向引导性、教学过程的复杂多端性、教学手段的全媒体融合性是职业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需要坚持政治性原则、职业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深化思政课课堂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中职生生涯阻碍知觉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宛玉黄华娟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承诺是衡量个体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为探求中职生生涯阻碍知觉与专业承诺的关系,将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作为中介变量,学校参与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生涯阻碍知觉与专业承诺的作用机制中,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加以检验。通过中职生生涯阻碍知觉量表、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学校参与量表和专业承诺量表对广西2037名中职生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生涯阻碍知觉负向预测专业承诺;生涯决策自我效能在生涯阻碍知觉与专业承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校参与能有效调节"生涯阻碍知觉—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专业承诺"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路径。据此提出,要通过减少学业阻碍、提升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提高学校参与度等策略来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承诺,以实现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职生生涯阻碍知觉专业承诺生涯决策自我效能学校参与

    岗位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增值性评价研究——基于12所高职院校2018-2022年的追踪实证分析

    孙田琳子丁兆妤沈晨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性评价为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解决方案。通过对国内12所样本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2018-2022年期间岗位胜任力进行测评并计算增值效应量,得出:相较于结果评价,增值评价排序更能全面、客观、直观地体现各院校的实际培养效能;"双高"院校的增值效应量略高于地方一般院校;西南地区的学校增值水平较小;"双师型"教师占比越高的院校增值效应量越大;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增值效应量较高;以"营销推广"为优势专业的院校增值较大;师资队伍、"1+X"证书制差异、岗位群差异等因素对学生岗位胜任力增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建立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的耦合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构"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优势专业群精准对接岗位群等策略。

    高职院校岗位胜任力人才培养增值性评价实证分析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精准测评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对1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听课评价表的分析

    陈文芳姜健崔巍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评价能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评价体系是否科学、规范、可行。通过对1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无职业教育特色、评价体系使用过于统一、标准指标表述不准确、评价指标权重不合理、评价结果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应彰显课程职业素质本位、秉承学生发展为中心、明确课程差异性、重视指标可测性、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鉴于此,采用专家排序统计法、因子分析法构建全面的课程类型化课堂教学精准测评体系,包括量化模块和质化模块,以期推动课堂教学个性化评价标准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精准测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