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王瑶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在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更应面向世界、展望未来.当前,从满足服务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需求出发,中医药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医药教育的特点和国内外形势,提出应对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为党和国家培育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卓越才华的人才;全面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聚焦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力量等核心领域进行改革,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为中医药振兴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中医药教育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挑战和机遇改革应对

    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育人成效机制的探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

    宋珊珊史雨宸齐亦铭王梓旭...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群体对2022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和实践开展情况.方法 于2022 年7-9 月,在暑期社会实践完成后,采用问卷调研法以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674 份,对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结果 社会实践中大部分同学倾向于选择中医药传播与红色历史相关题材,有78.26%的实践活动在城镇开展,21.74%的实践活动在农村开展.整体上,接近90%的同学对社会实践工作表示满意,实践团队成员将近半数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中医文化、技能等不够.结论 实践育人机制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而社会实践是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调研结果反馈北京中医药大学实践育人工作机制上存在局限,有必要创新性融入"实践主体评价",在"发挥特长优势,以践促学"上走深走实,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

    中医药教育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实践评价

    《中医教育》征订、征稿启事

    12页

    导师支持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影响

    莫捷赵琛梁佳李磊...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导师支持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影响及不同动机和科研效能感在影响途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 年4 月14-20 日对北京市8 所中医规培基地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填写导师支持量表、动机量表、科研效能感量表和临床科研能力自评表,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调查获得 404 例合格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各项参数符合标准,模型的直接路径结果显示:导师支持正向预测临床科研能力(β=0.349,P<0.01)和自主动机(β=0.512,P<0.01),负向预测受控动机(β=-0.338,P<0.05);自主动机正向预测临床科研能力(β=0.187,P<0.05)和科研效能感(β=0.760,P<0.01),负向预测受控动机(β=-0.479,P<0.01);受控动机负向预测科研效能感(β=-0.134,P<0.05);科研效能感正向预测临床科研能力(β=0.306,P<0.01).Bootstrap结果显示:导师支持对临床科研能力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 59.32%,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0.68%,一部分间接效应通过两条链式中介路径传递,分别为:导师支持→自主动机→科研效能感→临床科研能力(占总效应的 20.85%)、导师支持→受控动机→科研效能感→临床科研能力(占总效应的2.2%).结论 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支持是重要的外部支持力量;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的阴阳平衡及较高的科研效能感可以提高培养效率,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师支持的作用.培养单位既要重视导师的能力提升和指导风格的转变,也要关注学生动机和效能感的情况,并通过培训和考核全方位地提升导师在学术、自主和人际关系3 个方面的指导水平.

    导师支持自我决定理论科研效能感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构方程模型

    "学院+书院"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时珍书院为例

    赵浩强窦津晶王运丽马家宝...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可有效提升拔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时珍书院秉承"医药圆融重传承,药教协同求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院+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这一模式将专业学院的知识传授与书院的文化熏陶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学术竞争力.在此框架下,时珍书院注重中医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强调教育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方案.

    双院制学院书院中医药人才培养

    基于"丹心计划"的中医药实践育人获得感研究

    田子园许美琳徐静崔向清...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院校教育+师承+基层实践"模式是否为中医人才的最佳成长模式.方法 选取2020 年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丹心计划"的95 名京内基地学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围绕丹心学员的专业获得感、能力获得感、前景获得感、精神获得感、职业获得感 5 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 综合问卷调研与访谈内容,丹心学员在专业、能力、前景、精神、职业5 个方面的获得感均良好.结论 以学员各方面的获得感为切入点,小中见大,反映了"丹心计划"在学生、学校和社会层面的显著成效.北京中医药大学"丹心计划"将基层实践创新性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可能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中医硕士毕业生基层实践获得感中医药高等教育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数字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探索

    毛伯韦名慧冯月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储备,也为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医药数字化转型,我国亟须从本科开始培养一批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数字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分析数字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数字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设计符合数字中医药特点的项目式教学法,借助其他高校、企业、医院的力量完成"产学研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团队对此进行实践的结果:学生在教师辅助下按照设计方案完成项目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其他中医药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字中医药创新创业项目式教学中医药院校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趋势及热点分析

    郭敏娜吕建军杨东方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发展趋势、特征及热点,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996-2022 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了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 597 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以本科和专科院校为主,涉及地区和学者分布广泛.高产作者间已形成能传承带动建设的稳定团队,但不同地区、机构、团队间交流合作较少,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出现频次高且中介中心性强,是当前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核心,2020 年起"课程思政"突现且强度高,是近2 年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结论 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正随着时代脚步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加强区域、机构、作者间的交流合作,融入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改革质量.

    中药鉴定教学改革CiteSpace

    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高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研究

    王晓琦何静马爽周春宇...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校健康驿站的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有关对策,促进其充分发挥保卫师生健康和维护校园稳定的功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 10 所高校的 30 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应用系统权变组织理论总结研究结果.结果 高校通过改、挪、租方式建造健康驿站室内空间,驿站内部的组织结构呈矩阵式,为满足一定条件的入站师生服务,与校内外部门协同防控,业务运转指南与流程已有序建立.但部分高校个别校区未设置驿站,部分驿站工作人员的配置不符合管理指引,且较少关注驿站社会心理系统建设.结论 可通过明确健康驿站与校医院的差异化目标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的医防融合型健康驿站技术服务体系及健全健康驿站运行、激励及绩效评价等管理支持方案,促进其健康发展.

    高校健康驿站系统权变组织理论建设管理

    中医药教学领域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荣红国刘霖郝学增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翻转课堂在中医药教学领域应用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中医药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与中医药翻转课堂相关的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中医药教学领域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频关键词为教学改革、微课、教学模式、微信、教学方法等.关键词聚类结果为翻转课堂、临床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微课、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实验教学、教学设计.结论 中医药教学领域翻转课堂的应用备受关注.通过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形式,在中医药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探索中医药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推广翻转课堂在课程思政和带教模式中的应用为当前研究趋势与前沿.

    中医药翻转课堂可视化知识图谱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