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教学管理人员视角的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实施效果研究

    徐婷婷焦楠叶同乐胡鑫悦...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教学管理人员视角,调查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实施效果,为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效果、促进院校发展,扩大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影响面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40 所参加过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围绕经典考试效果、院校重视程度、满意度等展开.结果 各院校参考率较高,继续参考意愿较强,对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的重视程度较高,经典等级考试较好地提升了中医人才培养效果和院校自身发展,各院校对经典等级考试工作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经典等级考试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结论 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取得较好成效,各院校重视程度较高,考试满意度整体较高,为进一步提高考试成效,各院校应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精准改进,同时加强经典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将其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之中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

    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教学管理人员实施效果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传承发展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林伊利黄建波留小忠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需要得到传承,而民间中医正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浙江中医药大学立足于保护民间中医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从梳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围绕为优秀民间诊疗技术正名,使更多中医绝技薪火相传,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民间中医的深入寻访和整理汇编、民间师承导师的遴选和传承结对、民间名医师承实验班的开办、分层分类试点推广诊疗技术的有效实施、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转化等创新路径进行初步探讨和实践探索,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传承发展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传承发展创新路径

    PBL-Seminar模式下中医药典籍英译教学设计与实践

    王珊珊阎莉张存玉陈子杰...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使得国家对专业化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医药典籍翻译教学凸显日益重要的作用.PBL-Seminar教学法提供了一种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兼顾理论与实践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为中医药典籍英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基于中医药院校英语翻译硕士培养特色,尝试将该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药典籍英译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医药院校英语翻译硕士教育共性和办学个性的典籍翻译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典籍翻译教学和专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中医药典籍英译英语翻译硕士翻译人才培养基于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学实践

    中医药法律英译的翻译主体间性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英译为例

    钟旻芮丁杨孔祥国
    60-6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法律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其国家属性明显,民族特色突出,其翻译实践是促进中医药以良好、规范的范式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翻译主体间性理论探讨了翻译活动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交互作用,使翻译实践呈现出一种多元和谐的效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例,聚焦译者、创作者、接收者三元主体,解构原作者、译者和读者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为中医药法律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翻译主体间性中医药法律英译中医药国际传播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块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

    修彦凤董志颖孙连娜夏振江...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药炮制学是我国所独有的制药技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成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专业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从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社会实践3 个教学模块,聚焦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 个方面的表现,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关联与说明,为如何在专业课程中体现课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参考.

    核心素养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块教学方法

    以"三全育人"为目标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靳美娜陈莹唐铖唐生安...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理论分支,是药学专业的传统专业课和沟通中西药学的桥梁学科,在当下新药研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团队提出了理、实、研三位一体,五育融合的"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以六步有效教学法重构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教学管理.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我国的药学事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美育天然药物化学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美育教学实践探索

    许大鹏刘靓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教育部文件为指导,以中医药文化价值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意行动能力,从实践出发,强调创意成果化,追求提升中医药学子的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审美能力,实现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美育.通过对美育课程视觉与生活进行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改革创新;实践探索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具体改革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创产品成果展示和美育收获的问卷调查反馈,探讨中医药文创产品设计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中医药文化文化创意美育实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针灸学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与思政资源库的建设

    陈怡然冯秀芝刘丽莎苏妆...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沃土.针灸学作为一门兼具医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渗透.通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针灸学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规划了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方案与成效,并列举具体案例,旨在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针灸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与依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灸学课程思政资源库

    基于KANO模型的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质量提升关键要素研究

    周益桢赵宏扬甘秀伦安家宜...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KANO模型理论,以提升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现状进行调查,探究提升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课程质量提升提出对策建议.问卷调查发现,"课程内容涉及学科专业知识"质量指标与学生满意度提升高度相关,"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等质量指标落点于"满意度高关联区".在思政内容与专业学习衔接度、课程环节设置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质量提升应把握好"课程内容涉及学科专业知识""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两个关键要素,注重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两方面.基于中医药高等院校相关课程建设现状,提出"学为中心,三因制宜"教学创新路径:因时制宜—探明全周期培养需求,打造分阶段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实现多维度课程目标;因人制宜—凝聚师生集体智慧,合力构建高质量课程.

    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KANO模型课程质量满意度

    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针灸治疗学中的应用

    刘强雒成林马思睿王薇...
    93-9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治疗学是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尝试,经过 2 学年的应用发现,学生通过OBE理念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不断深入学习后该课程的成绩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由此为针灸治疗学教学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研究经验.

    成果导向理念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