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严红聂有亮邓益婷
    1546-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增强成都、重庆的协同辐射效应,对于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成都、重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他地区的协同辐射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影响效应,对距离较远的地区辐射较弱,这与城市距离、经济集聚度等都有关;②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本流动性、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应从构建统一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规模、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成渝协同辐射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近20年中国旅游政策演进及内容特征研究

    徐松浚莫谌霞
    15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旅游政策解读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搭建"政策力度—政策关注要素—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1998-2021年中央单位发布的404份旅游政策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旅游政策数量及政策力度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②旅游政策关注的对象以文旅资源、旅行社及导游两大旅游活动要素为主;③旅游政策工具呈现明显的多样化使用趋势,总体上以环境型为主,供给型为辅.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国旅游政策发展的建议.

    旅游政策政策力度政策关注要素政策工具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认知对粤港澳大湾区认同的影响——文化特质的中介作用

    梁江川刘志宏
    1567-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实施以大湾区青年群体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大湾区青年对海丝遗产认知及其对文化特质与地方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文化交流类遗产认知对大湾区认同有直接正向影响,但港口航道类和传统技艺类遗产认知的影响不显著;②开放性特质和乐观性特质对大湾区认同具有直接影响,但重商性对大湾区认同的直接影响不明显;③文化特质在遗产认知与地方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利用文化特质的中介作用促进遗产认知转化为地方认同,在海丝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地方认同文化特质青年

    欠发达地区农文旅融合效率测度与提升路径——基于广西14地市的实证分析

    苏振王春木叶凯
    1575-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融合和组态理论,利用DEA交叉效率模型对广西14个欠发达地市的农旅、文旅以及农文融合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fsQCA方法探索两两融合的高效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广西农文旅融合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文融合效率高于农旅和文旅融合效率;②各地市农文旅融合效率普遍偏低,高效率地区较少,发展存在不均衡性;③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政府支持、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等5个因素构成实现高融合效率的7种路径,且技术创新是提高农文旅融合效率的核心因素.因此,欠发达地区应该明确发展路径,加强政府主导,强化科技创,坚持农业为本,通过多产融合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DEA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欠发达地区广西

    价值建构视野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空间的共生更新

    张杰吕中意
    1586-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目前已完成的三线建设遗产空间的更新多以商业性开发为主,模式较为传统,逐步进入了更新的瓶颈期,亟待寻求更加有效的模式,为三线遗产空间的更新提供新思路.本文聚焦三线建设遗产空间的价值分析,总结工业遗产空间更新面临的问题,基于共生理论,探讨价值建构视野下的遗产空间共生更新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价值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介质、共生模式和界面进行分析,构建了三线建设遗产空间的共生更新系统,并提出了共生更新策略.价值建构视野下的共生更新,可以将更新的视野和方法进行扩展,转变同质化的空间更新模式,实现三线工业场所的多维更新,使三线建设遗产重新焕发生命力.

    价值建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共生理论空间更新

    农村集体山塘的旅游开发价值评估研究——以浙江省X县为例

    张之岱杜春林
    1594-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山塘作为沉睡的生态资源,其旅游开发对于提升集体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科学评估其旅游开发价值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以浙江省X县313座山塘为研究对象,构建价值评估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并结合修正系数法核算出旅游开发价值.结果表明:①可开发建设土地面积、通车情况、距离主干道里程、水域面积、总库容是五大影响其旅游开发价值的核心要件;②农村集体山塘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推动集体收入的增加,X县农村集体山塘每年旅游开发总价值为2.1亿元,平均每座山塘的旅游开发可以为村集体带来67.09万元收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农村集体山塘旅游开发及价值转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生态产品农村集体山塘旅游开发价值评估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