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活动类型对游客心理恢复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徐娟萍陈扬乐
    1281-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通过旅游活动来满足对愉悦体验的追求和实现身心恢复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鲜有研究探讨旅游活动类型对游客心理恢复的影响差异,相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SOR理论和社会助长理论为基础,构建旅游活动类型对游客心理恢复的差异化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检验情感(唤醒、愉悦)的中介作用以及旅游同伴性别结构的调节作用,最后设计了两个情景实验对上述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挑战型(vs.放松型)旅游活动对唤醒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放松型(vs.挑战型)旅游活动对愉悦和心理恢复的积极影响更显著;②愉悦介导了旅游活动类型对心理恢复的差异性影响,唤醒的中介作用不显著;③旅游同伴性别结构在旅游活动类型对唤醒、愉悦和心理恢复的差异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心理恢复旅游活动类型愉悦唤醒旅游同伴性别结构

    CCER重启视角下林业碳汇参与碳市场研究

    郭建龙耿爱欣余智涵杨红强...
    1290-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是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机制.从重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机制重启视角出发,系统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碳市场与林业碳汇的研究,对CCER重启对碳市场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作为CCER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林业碳汇进入碳市场面临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研究表明:①国内林业碳汇项目与市场机制具有多样性,包括林业碳汇CDM国际项目、CCER国家项目、地方林业碳汇项目.CCER是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与全国碳市场重要的交易品种;②CCER进入全国碳市场,对于多元化发展碳金融市场有一定帮助,可以丰富碳金融产品种类,增加碳市场活跃度;③林业碳汇参与碳市场交易仍然存在方法学不成熟、制度约束、产权不明晰、交易风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碳汇交易制度的政策体系、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等建议.

    碳市场林业碳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抵消机制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

    孙斌杜松朴薛建春姜慧敏...
    1298-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选取2002-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0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探讨了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演化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②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在整体格局上,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系统发展水平较好,而其他城市群则较差;③预测2022-2026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协调水平将整体显著提升.根据评估与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BP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协调机制黄河流域城市群

    人类福祉视角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障碍诊断——以黑龙江省为例

    秦会艳刘婷婷
    1307-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人类福祉视角构建城市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进行分析,揭示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驱动力,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黑龙江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整体效率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年均增速1.313%;②城市生态效率呈高值连片空间分布特征,逐步形成中西部和东部两条高效率城市带;③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驱动因素,两者变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70、1.035;④黑龙江省城市生态效率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用电量,而人类福祉对生态效率阻碍程度相对较小.据此,从区域协调发展、找准驱动路径、加快城市绿色转型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推动黑龙江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城市生态效率人类福祉时空差异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障碍诊断

    基于投影寻踪优化算法的自然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为例

    谢薇薇胡宝清李远和包婷...
    1316-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综合研究,对于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2005-2020年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揭示其驱动效应.结果表明:①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自然资源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上升且空间特征明显,自然资源利用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中部与东南高、西北低的时空特征;②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脱钩关系波动变化,以弱脱钩为主,伴有增长连结、扩张型负脱钩和强负脱钩类型;二者之间的可持续性减弱;脱钩程度表现为由西北喀斯特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减弱的空间特征;③空间效应具有抑制作用,技术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人口效应与经济效应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不稳定;各因素的驱动作用排序为:空间效应>经济效应>基数效应>人口效应.未来应坚持"两山论"的思想为统领,以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创新性的经济手段为重要抓手,全面提高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遗传算法投影寻踪脱钩效应LMDI

    新时期建筑学教育拓展地理学边界的探索

    莫妮娜褚秋霞冯桢懿衡寒宵...
    1325-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下,新时期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为建筑学教育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并通过对建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建筑学与地理学在教育中的交叉关系.阐释了建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地理学在多个教育层面融入建筑学的方案,旨在更新建筑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建筑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该研究致力于拓宽建筑学教育视野,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

    建筑学教育地理学人居环境知识关联性

    数实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王曼李明亮李锦夏咏...
    1333-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数实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总体数实融合水平较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实融合水平优于中、西部地区;数实融合能够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且在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数实融合可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各地区应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加强区域经济协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数实融合区域经济韧性科技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沿海港口物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邓昭刘璐李亚男段伟...
    1342-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港口物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采用超效率SBM模型、Nich-Hurst演化趋势模型探究中国沿海港口物流效率及未来发展趋势,并采用Tobit模型识别港口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沿海港口物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受相关政策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存在明显的港际演化差异;②中国沿海港口物流效率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未来中国沿海港口物流效率表现出较好的上升趋势,同时也存在空间差异继续扩大的风险;④集疏运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对港口物流效率具有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对外开放对港口物流效率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港口物流效率影响因素超效率SBMTobit模型

    数字经济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分析

    吴剑辉郭永欣
    1350-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维度解构新型城镇化,在构建数字经济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2011-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地—邻地"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对本地及邻地新型城镇化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②数字经济对本地新型城镇化4个子维度影响显著,并对邻地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表现出明显空间溢出效应;③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导致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产生不同影响效果;城市规模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数字经济有效助力本地及邻地新型城镇化发展;④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水平越过第二门槛值后,其推动作用大为增强,数字经济对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存在双重门槛,对生态城镇化存在单一门槛.

    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本地—邻地"效应门槛效应

    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张义凯刘贺贺
    1362-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保障发展、经营管理发展、质量效益发展、绿色友好发展和农村生活发展5个方面构建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权重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泰尔指数、核密度函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测度并分析2010-2020年河北省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最后探究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间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3.79%,年平均提高1.30个百分点,整体呈波动增长的发展态势.②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东部最优、北部次之、中南部最差,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市域空间上,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以唐山、石家庄为双核心集聚的分布格局.③农业社会化服务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土流失治理率、养殖业规模和水产品生产水平是影响当前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依托区位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完善创新体制,强化科技服务、健全支撑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等促进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组合赋权法障碍因子诊断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