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动针刺治疗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江美玲徐宏韦冰心顿玲露...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损伤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损伤,为临床常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过重的经济、心理负担,甚至还威胁到患者生命,故一直备受临床关注.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继发意外的发生.运动针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肌肉力量等多个方面的康复,且具有易操作、费用低等优势,被认为对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具有积极的疗效.文章旨在探讨脑损伤的病因和病机,以及运动针刺作为一种潜在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运动针刺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生成、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尼氏体的表达、调节血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水平、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等.这些机制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的神经系统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进一步的神经损伤.运动针刺治疗为脑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多角度的康复方法,为未来的脑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脑损伤的治疗机制以及发展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运动针刺脑损伤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递质

    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之探讨

    吴炜王传兰于建锋陶燕华...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缺血性卒中占比更高,而其后遗症较为复杂,往往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恢复与改善往往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进展,演变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超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卒中后认知减退以药物疗法为主,所用药物包括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抑郁药物、脑保护剂等,以及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高压氧、重复经颅电刺激等.其中,针灸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治手段,能够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历年研究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及认知障碍均具有确切疗效,而对于脑源性疾病,头皮针疗效独特.目前科室研究头皮针联合中西药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磁共振波谱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头皮针选穴以四神聪穴、百会穴、头维穴、神庭穴、本神穴、风池穴、风府穴为主.文章从选穴中医理论以及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机制出发,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经络理论与血流神经分布、大脑皮层功能相联系,探讨课题所选用头皮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理论,以期打好基础,为中医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提供一定的思路.

    头皮针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

    从中医脾胃思想论治脑病的思想探析

    邹雅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脑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多变,风火易为患,危急重症较多,个体差异大且变化迅速,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故不能守一方、一证论治,在诊治时须辨证求因、贵乎精详、以法选方,通权达变.根据脾胃-脑相关理论,结合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究脾胃与脑相关性,为脾胃论治脑病提供更多思路.脾胃疏中焦、化精微、升清降浊和统血的功能正常可保持脑髓的充盈、痰湿的运化、元神的清明及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若脾胃受损也可导致脑病的发生.当部分脑病发生时,从调理中焦脾胃角度,脾失健运、痰蒙脑窍者需以补脾疏肝,化痰祛瘀;生化无权、无以养脑者需温补肾脾,填精益髓;脾失统摄、瘀阻脑络者需补益心脾,益气活血.鉴于脾脑相关性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脑病注重节制饮食,调理中焦脾胃,以脾胃论治脑病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脑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规范系统方法.临床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归脾汤、益气聪明汤、导痰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加减运用治疗不寐、中风等部分脑病,来研究从脾胃论治部分脑病的可行性,期望为中医部分脑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胃-脑相关理论脑病辨证论治方剂思想探析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驱期主观认知下降从心论治探析

    谭传喜刘宁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的发病是一个逐渐进展、加重、恶化的连续谱,临床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 15~20年既已出现主观认知下降的主诉和(或)客观认知障碍的影像学改变,此期称为临床前驱期,即主观认知下降,正如现代医学疾病强调的"窗口期",在此期间医者如果能够将其加以重视,利用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全程参与,无论对患者、医者还是社会都能起到积极的正面效应.现代医学有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病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病机演变也显示从早期的病位在心,渐至脾胃,后及于肾.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具有养生-保健-预防-康复于一体,特别是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方面有着其特有的特色.文章就阿尔茨海默病前驱期主观认知下降进行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病案验证的理论探讨,发现该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与心关系密切,而早期的中医药干预从心论治不仅可以有效地延缓痴呆前驱期向疾病期的转变,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驱期主观认知下降从心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立论支持和支撑,同时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防治重点是要做到关口前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主观认知下降从心论治早期干预

    中医治疗肝病的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朱冉刘同亭于晨阳祝翠燕...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世界研究是指在较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发展为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以真实世界研究为方法,可以发挥巨大的研究优势及价值.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具有经验性、个性化和异质性的特点,且中医的整体观与真实世界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相契合.另外,中国作为肝病大国,为肝病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量,对于肝病的治疗优势独特.为了解真实世界研究中中医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肝病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检索和筛选相关文献,发现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中医治疗肝病的中文文献有 31 篇,一是对临床药效的评价,如大黄䗪虫胶囊、软肝丸、鳖甲煎丸;二是关于肝病特定治疗方法的研究,如补肾生髓成肝法、益气和血法、毒痰瘀虚法;三是关于特定肝病的研究,涉及病种有肝炎、肝硬化、肝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对慢性肝炎的研究最为深入;而对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方面及其余肝病种类方面研究相对空白,且科研团队的分布相对集中,对真实世界数据的使用还不充分,因此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真实世界中医肝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Meta分析

    沈宇煌龚先琼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证据.方法:时间限定为2018 年1月1日-2022 年1月1日,通过对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文献,提取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标准的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量,计量资料用均值差(MD)或标准均值差(SMD)表示效应量,各效应量均计算95%可信区间(CI).I2 统计量和P值用来评估纳入文献异质性,若P>0.05,I2≤50%,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分析,否则使用随机效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 363篇,最终纳入 34篇文献,共涉及 2 973 例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1 489 例,纯西医治疗组 1 484 例.与纯西医治疗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示出更高的总疗效[RR=1.23,95%CI(1.19,1.27),P<0.000 01]、谷丙转氨酶[MD =-13.17,95%CI(-15.25,-11.05),P<0.000 01]、谷草转氨酶[MD=-11.22,95%CI(-12.80,-9.64),P<0.000 01]、三酰甘油[MD=-0.72,95%CI(-0.86,-0.58),P<0.000 01]、总胆固醇[MD =-0.96,95%CI(-1.13,-0.80),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身体质量指数[MD =-3.13,95%CI(-8.06,-1.81),P= 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中,西药和中药的组合优于单独的西药,可以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明确的安全性,但需要质量更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一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对照Meta分析

    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陆中硕樊冰曹连明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文章通过检索2002年10月31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发表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8和 CiteSapce 6.1.R2软件优势结合的方式,实现相关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时间线分布等可视化分析.最终纳入中文文献 1 354 篇,英文文献406篇.总体而言,中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国内学者居多,中文文献以庞立健发文最多,英文文献以高建发文最多,属于同一团队的核心作者彼此之间合作紧密,但不同团队之间交流较少,缺少协作.发文机构集中于国内高校及相关附属医院,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在中文、英文文献发表量上位居首位.结合关键词、关键词突现等图谱,可发现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疾病研究、作用机制、药物研究、细胞因子研究、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指标等方面.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发展前景良好,研究团队及机构初具规模,后续需加强团队合作,扩大研究范围,旨在探讨中医药在防治各种疾病中的继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以期对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肺纤维化中医药可视化分析

    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严湖谭爱华龚长志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样本量估算选择黄冈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CR-AB肺炎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与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均明显下降,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CRP均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化痰方能明显提高CR-AB肺炎患者的有效率,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CRP,改善氧合指数.

    自拟清热化痰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针灸治疗哮喘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曾婷付勇姜凡陈静...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历程,预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22日针灸治疗哮喘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文献被引突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1 389篇,英文文献233篇,年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中文首要发文团队为崔建美(28篇),英文为ALICE Y M JONES(5篇);国内合作存在地域局限性,国外建立了以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为桥梁的跨国合作网络;形成关键词中文 780个、英文363个,中英文文献各12个聚类.关键词聚类和突显均表明,针灸治疗哮喘方式居多,疗效评价从临床观察趋于客观指标分析,针灸治疗哮喘研究更加多维与深入.结论:针灸治疗哮喘临床研究趋于多元化与量化、哮喘机制研究的关键为免疫失衡与重建,是未来研究的热点趋势.

    针灸哮喘知识图谱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黄彦昌欧梁黄维琛陈建侠...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以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软骨磨损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表现,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软骨下骨质硬化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日益加重,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及人民的疾病负担也会随之增高.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分析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探求中医中药个性化、阶梯化治疗,可为中医骨伤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 构建组方数据库;并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 49 首,包含中药 109 味.处方中使用频次≥12 的中药 18 味;其中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频次≥12 的药物组合 28 个;衍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 个,新方 5 个.结论: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外邪主要为寒邪、湿邪入侵.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用药以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及健脾化湿等中药配伍为主,其组方多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骨关节炎寒湿痹阻组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