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线粒体功能障碍-肠上皮细胞铁死亡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弱肠虚"的生物学内涵

    冯家文李积良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病情迁延反复等特点,严重侵扰患者身心健康.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肠上皮细胞铁死亡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演变过程,因此恢复线粒体功能、抑制肠上皮细胞铁死亡被认为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前景策略.中医认为,"脾弱肠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根,肝木克犯脾土,加重"脾弱肠虚"之本.但目前缺少与之关联度较强的物质基础研究,较难全面准确地揭示其科学内涵.本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肠上皮细胞铁死亡为切入点,梳理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与分子生物学进展.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脾弱的微观体现(线粒体功能完备是脾主运化的前提,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则为脾弱失健运的病理表现);肠上皮细胞铁死亡为肠虚的生物学基础(黏膜屏障完整是肠司变化出焉的关键,肠上皮细胞铁死亡致黏膜屏障受损则为肠虚作泄的物质体现).本研究旨在能更好地诠释"脾弱肠虚"的科学内涵,并为中医临床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

    溃疡性结肠炎线粒体功能障碍肠上皮细胞铁死亡脾弱肠虚生物学内涵

    水蛭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

    陈明龚海林胡志华夏冰...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水蛭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每组15只.同时各组均随机抽取10只大鼠用于观察24h生存情况.术后6 h和12 h时间点取血标本及病理组织,检测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溶酶抑制剂(Plasmin Inhibitor,PI)、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00%、40%和80%.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FIB水平在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h明显升高,且水蛭素组大鼠的FIB水平较盲肠结扎组更高(P<0.05).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术后6 h和12 h的AT Ⅲ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盲肠结扎组12 h时的AT Ⅲ较水蛭素组更低(P<0.05).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大鼠术后12 h的PLG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与盲肠结扎组相比较,水蛭素组和假手术组大鼠12 h时的PI明显更低(P<0.05).与盲肠结扎组相比较,假手术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FDP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盲肠结扎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坏死及水肿情况较水蛭素组更重,且炎症细胞浸润更明显.结论:水蛭素可以调节促纤溶及抗纤溶的力量并增强脓毒症早期的抗凝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早期纤溶功能.

    水蛭素脓毒症纤溶试验大鼠

    阻断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改善细菌脓毒症T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王小女张静王斌薛士鹏...
    64-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炎症细胞因子在脂多糖所致脓毒症免疫麻痹T细胞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革兰阴性细菌成分脂多糖诱导脓毒症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树突状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 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树突状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TGF-β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TGF-β可逆转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现象.与模型组相比,αTGF-β+模型组T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升高(P<0.05).结论:脂多糖所致脓毒症过程中树突状细胞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促炎反应过程.抗炎细胞因子TGF-β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淋巴细胞凋亡的脓毒症免疫抑制过程.阻断TGF-β,改善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免疫麻痹T细胞增殖抑制现象.

    细菌脓毒症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抗炎细胞因子

    基于"肺热论"治脱发经验

    王世凤刘荣奎谭镇岳王贲...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中医治疗脱发多从肝肾论治,而临床常见脱发亦与肺相关.刘荣奎教授总结大量临床经验,根据历代医家总结的理论基础,从"肺热"论治脱发.他认为,"肺热"贯穿整个发病过程.初期肺气不足,易受外性热邪侵袭;后期热邪入里,引发伤津,产生痰瘀、伤血、伤脏腑等一系列证候表现.他将病机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气不足以护发、津不布以润发,肺不洁则发伤,血不达以生发、脏腑伤则脱发".刘教授将肺热脱发患者证型分为前期风燥伤肺证、中期痰瘀郁肺证、后期气阴两虚证.在治疗时,他遵循"风燥伤肺防为先""痰瘀郁肺清为用""气阴两虚补为要"的原则;分别以防"风"、清"热"、补"虚"之药为君药;外治以中药外洗方以清发根之邪,养发根之虚,以及头部经络按摩法以舒经活络为主.刘教授综合中医内外疗法治疗脱发,临床效果显著.文章结合验案两则对"肺热论"治疗脱发具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肺热论脱发中医内外疗法医案

    李庭凯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经验

    耿彩玲李庭凯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机(字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表邪内陷而致邪郁少阳,邪气弥漫三焦,表里俱病而出现的胸满、心烦、小便不利等病证.此方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效,可使少阳枢机运转,三焦畅达.文章介绍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治疗不寐、胃痞、汗证、郁证的病案四则.所举不寐案乃肝郁气滞、气机不利之证,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基本治法;所举胃痞案为肝胃不和之证,治以疏肝和胃之法;所举汗证验案为肝肺气郁之证,治以疏肝理肺之法;所举郁证案乃气机不利、肝气扰神之证,以调畅气机、镇静安神为治疗大法.此四则病案虽临床表现不一,但追溯其疾病起因均与情志改变相关,肝失疏泄而累及他脏,阴阳不和,均宜宣畅气机,调和阴阳,故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化裁治疗,均获得较好疗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搜集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则医案,展现山西省中医院李庭凯教授卓越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活用经方提供参考.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名医经验

    刘树民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经验

    张飞宇孙梦迪卢芳于栋华...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甲亢的方案主要是口服甲巯咪唑片、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上述3种方法不良反应较多,后期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刘树民教授从事内科杂病治疗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认为,甲亢的病因隐匿且复杂,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肝郁气滞较为常见.研究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刘树民教授运用芪玄抑甲宁为基础方治疗甲亢气阴两虚证的临证经验.建议在辨证治疗时注意以下5个要点:第一,注重疏理肝之郁气.肝气郁结是标实的主要外在表现,理气调肝为其治疗大法.第二,注重肝与心对调节情志的协同之功.肝藏血与心主血、肝藏魂与心藏神乃调节情绪、情志,维持精神、思维愉悦的关键,临证时应肝、心同调,以求情志畅达.第三,注重肝与肾的子母生化关系.肾、肝为母子之脏,肾水涵木,肾阴可滋生肝阴,以制约肝阳.第四,注重肝与脾的关系.肝和脾属五行相克,但相克太过即出现肝木乘脾土的情况,应注重肝脾之生克以求木土之平衡.第五,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之品以防耗伤阴津及削弱中药滋阴之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阴两虚证芪玄抑甲宁名医经验

    五运六气三因司天方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体会

    张忠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因司天方麦门冬汤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等组成.此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无择针对六戊之年火运太过的运气特点而设立.笔者在学习顾植山教授和马新童教授临床经验的同时,得出自己的临床体会为三因司天方麦门冬汤的病机为"火旺、金燥、土虚".此病机是融汇运气理论、脏腑辨证、外感六淫辨证及方剂学理论而概括得出.并且将三因司天方麦门冬汤和《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两方融汇在一起,根据"火旺、金燥、土虚"的特点将两方中相关药物归类,从而把握方证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中竹叶、桑白皮、紫菀归为"火旺";麦冬,桑白皮归为"金燥";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粳米归为"土虚".在具体运用时,偏重于"火旺"加黄连;偏重于"金燥",调整麦冬、桑白皮剂量;偏重于"土虚",加减方中相关药物.本研究将深奥难懂的运气理论概括为简单的"火旺、金燥、土虚"病机,执简驭繁,方便临床应用.只要患者病机具备火旺、金燥、土虚的特点,皆可加减化载,灵活运用,不限于运气之年.本研究通过三则案例介绍相关体会,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五运六气三因司天方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冬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苟春雁主任运用"外四关穴"临床经验撷要

    于本画豆江移王毅刚苟春雁...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四关"的定义,历代学者颇有争议.自明代徐风在《针灸大全》正式提出"四关穴"这一词始,后世医家多将四关穴定义为手足的合谷、太冲四穴.然而,追溯《灵枢》原文记载,仍有许多医家指出合谷、太冲只是作为"四关"的举例,并不能代表"四关"的完整含义.研究根据《灵枢》所载"四关"定义及腧穴自身特性,通过将内四关、外四关对比,引申出外关穴、足临泣穴为"外四关穴"的讨论.外关穴、足临泣穴作为窦汉卿《针经指南》中所载八脉交会穴,既能治疗手、足少阳经本经的病变,还可治疗经气所通的奇经病变.苟春雁主任因其与传统"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的"内四关穴"在结构部位上有其共性,在经络功能上互为补充,而将其总结为"外四关穴".较之传统"内四关穴","外四关穴"具有转枢、调神开郁、调节诸经、溢蓄气血、调养经筋等功能.苟春雁主任临床运用"外关穴、足临泣穴"配伍,注重穴法相应,将处方遣穴与针刺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外四关穴"在对神志病、月经病、胸胁腰腹部疾病、头面疾病等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中医针灸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外关穴足临泣穴四关穴针灸八脉交会穴

    调气治积法的学术思想探讨及临床实践

    符秀梅何珊袁天娥杨小霞...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疾病的检出率及发病率不断增加.西医暂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病情发展达到手术标准时才进行干预处理.中医强调治未病,多在发现结节时就主张进行对症治疗.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结节类疾病均可归于"癥瘕、积聚、积证"等范畴,结合现今临床经验,目前多可归于肿瘤类疾病,中医多以清热解毒、化痰除湿、益气养阴等方法治疗,从疏调气机方面论治较少.国医大师张震教授长期扎根于中医临床实践及中医药理论研究,成立疏调学派,创新性地提出"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的学术思想,认为疾病的形成皆是气机失于健运引起,他主张以疏理肝气为体,健运脾和顾护肾为两翼.其学派优秀继承人郭利华主任医师认为,积证的起始病机多是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在辨治积聚类病证时,可充分运用疏调气机之法,以疏肝扶脾为先,疏调气机为治,临证中行之有效.本研究旨在探析疏调气机思想在积证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学术思想积证调气治积

    王奕珊主任医师从浊、气、血论治胃息肉

    叶沿坡王奕珊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福建泉州市中医院王奕珊主任医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林禾禧教授,参加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高级临床人才培训班"的培训,福建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奕珊主任在胃息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见解.她认为,胃息肉的发病与浊、气、血密切相关."浊",既包括病从口入的寒,也包括病从口入的毒,还包括了水谷不化的痰湿.胃息肉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因此胃息肉的发病与血瘀密切相关.在浊、气、血三者中,王奕珊主任尤其强调气的作用,气机调畅则百病不生;气机不畅则始生胃息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伴有焦虑已经成为胃息肉就诊患者中的普遍现象.焦虑则中焦气机郁滞,导致了胃息肉的形成.王奕珊主任认为,焦虑在胃息肉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王主任将胃息肉的发病机制精炼地概括为"浊、气、血",本研究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息肉机制中医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