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国家指南、行业标准的引导下,众多医家将胸痹等同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围绕冠心病这一特定病种对中医胸痹进行理论体系构架,指出心脉痹阻是胸痹的主要病机,而活血化瘀法为胸痹最主要的治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对胸痹的认知与治疗.中医所述之胸痹是一大类病症,其主证症状相似,如胸闷如窒、胸痛彻背、短气不足息等,发病部位在胸廓、心下胃脘及以上.笔者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与心系病相关之胸痹仅占一部分,另外还包括肺、胃相关疾患,且不在少数,而且与心系病的病机治则不同的是,与肺、胃系疾病相关之胸痹与两者的生理功能特点密切相关.肺位于上焦的胸廓之内,胃居中焦,在横膈之下,肺气主宣肃,胃气主通降,胸膈中气机的正常运转不离肺、胃两脏之调达,二者均以气为用,易生痰浊而阻滞气机升降,若病胸痹之症,其病机总不离阳虚、气郁、浊聚,病理产物围绕痰、气展开,病理过程中以虚、郁、闭并见为特点,后期均可见病情深入,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本研究通过检索古代文献中"肺、胃相关胸痹"的有关内容,对肺、胃相关胸痹的病机与代表方药进行归纳总结与分类论述,指出在胸痹发生中肺、胃的中医学生理病理方面的关联性,揭示肺、胃相关胸痹治疗的共性,充分发挥中医异病同治的优势,从而拓宽临床应用,启发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