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花类药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黄永福黄飞翔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玄府是人体中普遍存在、分布广泛的一种微观结构,是机体气血、津液、荣卫、精神出入流行之门户.玄府理论肇源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发展而逐渐完善,最终由金元医家刘完素升华,并由此开启了中医学从微观角度认识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先河.玄府理论在生理上强调"贵开忌阖、以通为顺",病理上则认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玄府闭塞,则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壅盛,或阴阳失衡、神机失常,皆可致使动脉血流阻力增加,这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关键病机.研究在玄府理论的指导下,试从"肝玄火闭""心玄瘀闭""脾玄浊闭""肺玄汗闭""脑玄神闭"5个方面阐释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花类药芳香透达,轻扬升散之性与玄府贵开忌阖的生理特点具有共通之处,既可宣通肌表玄府之密闭,又能畅通脏腑玄府之郁闭.治疗上以"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为立足点,从"平肝泻火以开肝玄""活血化瘀以开心玄""升清泄浊以开脾玄""祛风清热以开肺玄""安神解郁以开脑玄"等角度阐述花类药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机制,称为"花药开玄五法".本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玄府理论花类药高血压病玄府闭塞

    大方复法并中西医结合自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体会

    邓悦毛倩佘林君舒鸿飞...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相关研究人员舒鸿飞因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2次住院仅"好转",遂打破"医不自治"的观念,在名医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自己拟方,根椐多因并存、多证兼具、多病同患的病情复杂性,基于辨证是论治的依据,方证对应,采用大方复法治疗.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运用西药强心、利尿等的同时,配合中药大方复法治疗.处方体现了中医与西医结合、辨病施治与辨证论治并举、新病与旧疾同疗、专方与他方合用.经过2月余的治疗,收到了宏观主症消失或减轻、微观检查指标正常或改善的显效结果.由此认识到合方与大方复法关系的规律性: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醒悟到中西医结合可取长补短,提高疾病疗效;体会到大方复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优越性;深感吸取古今名医经验的重要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大方复法辨病施治辨证论治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Meta分析

    王珊珊蔡成森于健健司雪杰...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0月8日的自血穴位注射治疗CO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两位研究人员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然后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计18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用自血疗法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73,95%CI(2.79,4.98),P<0.000 01],延长 6 min 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WMT)[MD=34.21,95%CI(24.92,43.51),P<0.000 01],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MD=-3.86,95%CI(-5.20,-1.26),P<0.000 01],提高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MD=0.45,95%CI(0.42,0.49),P<0.000 01]等19个结局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血疗法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6 WMT,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呼吸问题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CAT评分等,改善肺功能,减少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血穴位注射Meta分析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

    杨斌锋黄邦荣乔玉洁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门诊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及回顾性分析,归纳及探讨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总结出其用药经验,为继承及发扬裴老的学术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患者的564张门诊处方,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频次、关联规则,总结其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收集的564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为甘草、半夏、茯苓、苦杏仁、陈皮、桔梗、紫苏叶、枳壳、前胡、黄芩;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以杏苏散为主的核心方剂为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基本方剂,对其并发症的治疗处方则为冠心病2号、四逆散、癌症五味消毒饮的组合.结论:通过对裴正学教授临床用药的分析统计,可见裴正学教授在治疗肺癌时注重分期论治,宣降肺气、培土生金贯穿治疗始终,重视肝、脾、肾三脏,擅长用活血化瘀法攻补兼施,遣方不拘一格,中晚期肺癌以扶正固本为其治疗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肺癌数据挖掘用药分析临床经验

    浅析支气管哮喘并焦虑抑郁情绪临证辨治

    余欢帅云飞戴孟庭林莜岚...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哮喘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为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咳嗽、哮鸣、气喘为主症.该病病势缠绵、病程反复,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机体不适感,可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并且随着原发疾病进展,临床表现复杂,严重影响疾病预后及痊愈周期.西医治疗方案存在严重依赖性,且多单纯针对呼吸道疾病,鲜有对于情志的针对性治疗,近期疗效尚可,却未能获得长期、稳固的后期疗效.现结合《黄帝内经》中经典论述,基于"五脏-五神-五志"相关理论,根据肺之"气-神"二者关系,进一步阐明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病因病机,即以"形神失调"为病机的疾病,内风感召外风,邪气引触,咳喘为患,所郁在神,表现为情志不畅,所病在形.论治该病,无法完全隔绝"形-神"二者,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应,临床中在解除形体之"郁"的同时要兼顾神志之"郁"的治疗,当形神同治,即施予有形的"治脏"处方和无形的"治神"处方,治形当以宣肺达和汤化裁,达疏肝理肺、复气机升降之妙,治神以言语为药,对患儿及家属双方进行心理干预,以奏调畅情志、以情胜情之功,二者结合应用于临床常可事半功倍.现拟从新视角探讨哮喘兼情志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期拓宽该病辨证思路.

    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情绪郁证形神同调宣肺达和汤

    基于中医"从肝治痰"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

    龚钤升刘炜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日久难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阻肺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和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慢阻肺可归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痰作为肺胀的重要致病因素,不仅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还与肝的病理状态存在密切的联系,故探讨肝与痰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颇为重要.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胀中"宿痰伏肺"相契合.中医在治疗肺胀方面多从痰论治,肝对气机的宣畅升降作用在治疗痰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故研究基于"从肝治痰"理论对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进行证治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思路和临床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

    健脾理气汤灌肠联合温针灸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激素、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

    张仑闵振兴刘洪涛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汤灌肠联合温针灸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激素、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 2023年3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收治的12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针灸组(40例)和常规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健脾理气汤灌肠联合温针灸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达到92.00%(46/50),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0%(34/40),常规组仅75.00%(27/36),联合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联合组MTL、GAS及SS水平明显低于针灸组和常规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针灸组和常规组(P<0.05).联合组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常规组(P<0.05).联合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及血浆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常规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明显低于针灸组和常规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理气汤灌肠联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健脾理气汤温针灸胃癌根治术胃肠激素免疫功能

    熊鸣峰教授辨治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经验浅析

    马明云吴慧婷熊鸣峰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于该病的治疗,熊鸣峰教授根据30余年临床观察与经验总结,提出独特的中医十层脉辨治方法.中医十层脉法主要将脉诊细分为十层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肺脉、大肠脉、心脉、小肠脉、脾脉、胃脉、肝脉、胆脉、肾脉、膀胱脉.熊教授基于中医十层脉诊治方法,深入分析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病机,认为本病与肝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肝气疏泄失常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基于这一认识,熊教授制定了以从肝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案,强调通过调理肝气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熊教授注重脉象变化,根据脉象的不同,灵活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他擅长整体调整、内外同治,将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对患者进行整体调整,旨在恢复机体动态平衡,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证明,熊教授的治疗方法在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还缩短了病程,为患者进一步接受放化疗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熊教授的辨治经验值得临床医师传承和学习,以便为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中医十层脉术后胃瘫从肝论治内外同治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