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苓蔻人参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李文康刘朝霞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以"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中土为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为主要内容.根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探讨UC的病机和治法,认为UC的病机关键为水寒土湿,肝郁脾陷.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的治疗应从整体把握脾、肝、肾等多脏气机的全局变化,在以温阳健脾,斡旋中气为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原则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施治,治理源头的同时兼及四维,以求达到土干、木达、水暖,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阴阳气血随着"周流之气"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以求阴阳相济、气血归和,从而达到人即安和的状态.苓蔻人参汤出自《四圣心源》,为治疗泄利的经典方剂,其依理立方基于"木郁、土湿、水寒"的基本病机,通过条达肝气,益气补中,燥化水湿,以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为临床治疗UC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后世医者的进一步研悟借鉴.

    一气周流溃疡性结肠炎苓蔻人参汤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江露张宗星刘道忠袁林...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袭滑膜关节,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骨折,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且不清楚,迄今为止,尚无治疗RA特效药物及疗法.近年来,现代医学治疗RA的药物虽可较快控制临床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程,但其不良反应大、费用昂贵等问题日益凸显.RA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RA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RA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等优势.中医外治法治疗R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温针灸治疗RA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目前温针灸治疗RA在单独使用、联合西药、联合中药、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热敷、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放血、中频药透、穴位注射)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等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改善预后上作用明显,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本篇文章主要将近5年来温针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温针灸治疗RA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诊疗特点

    伏蕴韬于静金明秀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均为慢性全身性疾病,RA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变形,患者出现一系列活动受限症状,其病理本质是滑膜的炎性病变.MS早期表现为体力降低,身体沉重,头脑发昏等,进而出现功能受损症状,其核心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但RA与MS进入疾病后期均可出现肢体肿胀,腰膝酸软,胸闷气短,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及收集大量临床诊疗经验可得知,RA与MS发病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肝失所养,脾失健运,脾气虚弱,肾精亏虚等均可导致RA与MS的发生.本文将首先从肝、脾、肾三脏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RA与MS的发病机制.此外,肝、脾、肾受损日久可导致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的产生,痰、湿、瘀血痹阻关节筋骨可加重RA患者的疼痛,痹阻日久还可使患者代谢功能受损,进而导致MS的发生.故可得知RA与MS病因病机其本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标为痰、湿、瘀血,属于本虚标实之病.临床中采用肝脾肾同调,痰湿瘀共治的标本兼治,消补兼施的中医特色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代谢综合征本虚标实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燕欣雨顾炜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程慢、易复发等特点,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的年龄也不仅局限在青少年.因其具有损容性,故痤疮的预防与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医认为痤疮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雄激素的作用使皮脂分泌增多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治疗时多采用口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抗生素;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果酸类药物;或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红蓝光照射等物理疗法.但西医治疗存在禁忌证多、疗效不明确、易产生耐药性和易复发等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中医认为痤疮多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有关,导致痰、气、湿、热、瘀郁于肌肤,发为痤疮.治疗时多从整体出发,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改善全身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确有疗效,具有不良反应小,标本兼顾的优点.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医各位医家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意在为中医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借鉴和参考.

    痤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卢益萍教授辨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经验与规律研究

    张馨卢益萍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 年 9 月 1 日―2023 年3 月 1 日卢益萍教授所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药处方,对处方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 75 首有效处方,并将其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思路.结果:所收集的75首处方中,涉及药物50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60次的药物有13味,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类药;用药以寒、平两性为主;味多为甘、苦、辛;药物主归肝、心、肺、脾经;所用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丹参-生地黄,二者合用更能养阴活血,祛瘀润肤;复杂网络分析中得到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处方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丹参、槐花、紫草、白茅根、山豆根、防风、乌梅、云芝、甘草.该方药重以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消疮,卢教授将此方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结论:该研究从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上进行分析后得出卢益萍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紧扣从血论治这一原则,自拟白疕1号14味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主,并在临床治疗中随证化裁,提高临床疗效.

    寻常型银屑病数据挖掘名医经验

    术前清洁灌肠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

    马小愉李玮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腰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采用清洁灌肠对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三科住院的60例腰椎择期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饮食干预、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前一天晚上给予清洁灌肠,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禁食6 h、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为(66.81±8.72)h,而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为(61.56±9.19)h,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胀、便秘情况相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清洁灌肠能够有效地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减少术后腹胀、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术前清洁灌肠腰椎手术腹胀便秘护理

    电针促进肩袖修复术后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高瑞钟萍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肩袖损伤修复术术后患者是否电针治疗的运动功能康复进行临床研究,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解放军第九六O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 60 例,对 60 例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常规组、试验组,每组 30 例),常规组使用康复锻炼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做好患者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及运动评分的情况比较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屈曲方面、外展方面、内旋方面、外旋方面评分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效果较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效果较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效果较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促进肩袖损伤修复术术后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较优,在改善患者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的同时,使患者的损伤情况明显好转,在进行术后康复运动中能够提升整体效果,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良好,因此应做好对应的推广.

    电针肩袖损伤术后运动功能

    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的中西医治疗附病例一则

    李景周鄢卫平李振军胡得翼...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椎术后的低毒性感染发病率低,但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发病初期症状隐匿,极易造成神经脊髓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其体征、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故易发生误诊误治.颈椎术后的低毒性感染属于骨的低毒性感染,其本质是骨的一种慢性炎症,临床上常将其归于亚急性骨髓炎范畴.颈椎术后的低毒性感染发病机制与手术创伤密切相关,创伤后骨膜下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感染途径以医源性及血源性感染为主,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多样的感染性症状为主.中医将其归为"附骨疽""附骨痈""阴疽""骨蚀"等范畴,是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所致,正气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目前对于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对症治疗,中医则多依据不同分期辨证治疗,内治与外治并举,祛邪与扶正兼施.目前报道的骨低毒性感染多位于四肢,尚无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病例报道.文章总结了颈椎感染的发病机制和中西医治疗,并报道了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病例,以期帮助更多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患者尽早诊断、更高效治疗,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颈椎术后低毒性感染中西医结合病例报道

    老年人髋部骨折662例治疗回顾性分析

    朱聪武莉王大杨郑傅云...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髋部骨折的类别、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出现的相关临床并发症.方法:收集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病区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6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365例(55.1%),股骨粗隆间骨折285例(43.1%),股骨粗隆下骨折12例(1.8%).结果:6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男性211例(31.9%)、女性451例(68.1%),平均年龄为(77.65±9.616)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4.00±7.028)d;采用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462例(69.8%),采用非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200例(30.2%).3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有267例(73.2%),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有98例(26.8%);2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有184例(64.6%),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有101例(35.4%);1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有11例(91.7%),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有1例(8.3%).在选择手术治疗的462例髋部骨折患者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有99例(21.4%);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有130例(28.1%);采用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有156例(33.8%);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有77例(16.7%).在选择非手术治疗的2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的有180例(90.0%);采用手法整复的有11例(5.5%);采用皮牵引的有7例(3.5%);采用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有2例(1.0%).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各类型中,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龄患者较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股骨粗隆下骨折较少见.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内科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并且因为手术方式的多样性,对于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肺栓塞、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更具针对性.

    髋部骨折老年人治疗方式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颈项功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的疗效观察

    陈佳费乐怡余谦单婉青...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锻炼干预,比较颈项功和常规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痛、压痛阈(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纳入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功法组和常规米字操组,每组各 30 例.功法组患者采用功法"仙鹤点水"锻炼,常规米字操组患者采用常规米字操锻炼,两组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 次,以锻炼 4 周为一个疗程.锻炼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压痛点筛查,结果得到两组患者压痛点多在肩井穴和C3 夹脊穴,并以此作为PPT值的采集点.观察各组患者在锻炼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及肩井穴和C3 夹脊穴的PPT值,并综合评定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锻炼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均较锻炼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肩井穴的PPT值均较锻炼前升高(P<0.05),功法组C3 夹脊穴的PPT值较锻炼前升高(P<0.05),常规米字操组C3夹脊穴的PPT值与锻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法组的总有效率为 86.67%(26/30),优于常规米字操组的 63.33%(19/30)(P<0.05).结论:功法和常规米字操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压痛,但功法的疗效更加显著.

    颈椎病功法颈痛量表评分压痛阈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