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振常运用柔肝化纤颗粒加减辨治肝癌切除术后腹水验案浅析

    王静李亚楠劳慧霞李菲...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转移及浸润性强,早期结合血清生化标志物、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做出诊断,临床治疗上主要有手术切除、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手段,其中肝脏储备功能良好型Ⅰa期、Ⅰb期和Ⅱa期肝癌首选手术切除.由肝静脉癌栓及肝癌浸润腹膜形成的腹水可为肝癌切除术后主要体征,且肝癌切除术后腹水发病率较高,具有复发性,西医治疗方案主要有限盐、利尿、穿刺大量放腹水及联合补充白蛋白等.而从中医病因病机上认为其源于肝病日久,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血瘀、气滞、水停等病理因素结于腹中所致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中医治则为攻补兼施,治法为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利尿逐饮、扶正固本.本病预后较差,属于中医"臌"之顽证.文章通过对王振常教授运用柔肝化纤颗粒加减辨治肝癌切除术后腹水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浅谈王振常教授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腹水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腹水提供思路.

    肝癌验案腹水柔肝化纤颗粒

    浅析"亢害承制"与原发性肝癌

    卢瑞枫易良杰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的地域特点,以东亚、东南亚及非洲较高,其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原因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饮酒、饮用水污染等因素相关.抑癌基因失活及原癌基因的激活与肝癌细胞增殖转移有关."亢害承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该理论以天人相应和整体观为基础."亢害承制"理论认为原发性肝癌发病过程中,邪毒六淫、情志过极、饮食失度等亢而为害,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则是原发性肝癌发病承制失稳的内在条件."亢害承制"理论不仅总结了自然界中的自我稳态的调节机制,也以此提出人体内环境及各脏腑之间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在此理论基础上,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上应遵循"大毒平其亢、扶正固其承制、顺其承制以防复"的原则."亢害承制"理论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灵活运用"亢害承制"思想指导临床实践,以大毒之药平其亢气,扶正补虚固其承制不及,其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是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不仅丰富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理论与方法,更是对中医药治癌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原发性肝癌亢害承制五行生克自愈

    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霍雪宾叶海燕宋欢李鹏...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有关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阻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 6 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计443 例患者(试验组 221 例,对照组 222 例).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试验组)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 = 6.64,95%CI(2.45,17.98),P<0.000 01];改善咳嗽[MD =-1.09,95%CI(-1.21,-0.97),P<0.000 01]、喘息[MD =-1.18,95%CI(-1.31,-1.06),P<0.000 01]、哮鸣音症状[MD =-1.05,95%CI(-1.13,-0.97),P<0.000 01];显著提高显著提高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MD = 0.44,95%CI(0.34,0.53),P<0.000 01]、第 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MD = 5.48,95%CI(3.32,7.64),P<0.000 01];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R = 0.79,95%CI(0.43,1.45),P = 0.45].结论: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可提高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

    基于隐结构与频繁项集探讨中药治疗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

    刘贵丽孙银铎米术斌陈光晖...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对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借鉴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建库至 2022 年 4 月中药汤剂内服辨证用药论治肺结核的临床文献,提取证型、症状及中药处方信息构建肺结核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文献 92 篇,共涉及 241 味中药,358 项症状.高频药物包括麦冬、百部、生地黄、百合等;中药频繁项集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12 条,如熟地黄-生地黄⇒麦冬、川贝母-山药⇒麦冬等;高频症状包括咳嗽、盗汗、痰中带血、咳痰等;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出肺结核主要证候有阴虚火旺、肺阴虚证、阴阳两虚等;挖掘证型-症状-中药频繁项集 5 项,其中包括肺阴虚证-脉细数+咳嗽+痰中带血+盗汗-百部+川贝母+麦冬等.结论:中药汤剂治疗肺结核多以麦冬、百部、生地黄为主要药物,药物配伍依据临床情况辨证选药,此结论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参考.

    肺结核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数据挖掘辨证用药规律

    陈团营基于"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经验

    周雪张向峰张志英靳秀红...
    92-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总结陈团营副主任医师运用中医"风咳"理论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经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鼻塞、流涕、咽痒、咽干有异物感、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常由各种鼻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咽炎等一系列上气道疾病引起,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第二大原因,需要引起临床关注.临床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共同引起慢性咳嗽,所以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西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以及手术等治疗,但上述疗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根除病因,疗效不尽如人意.陈师具有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病因为风邪侵犯人体,导致肺脾功能失调,痰邪内生,或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生,复感风邪所致.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及鼻咽二窍,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肺失宣肃.方用祛风消痰方以祛风宣肺,消痰止咳,对于虚证者,兼以补虚;对于实证者,则增强祛邪之力,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咳经验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蒲慧云陈宏慈彭双立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各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获取关于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从建库至2021 年,由 2 名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的检索与筛查,如遇分歧由第3 方解决,最后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RevMan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6 篇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计 1 454 例,结果显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血清学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II]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改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改善异型增生无明显优势.结论: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或者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对照组用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偏倚风险较高、样本量少,故建议进一步开展具有合理设计、样本量充足以及结局指标完善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与评价.

    柴芍六君子汤肝郁脾虚慢性萎缩性胃炎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研究

    赵毅王雪妍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运用中医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 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6 篇,包含 125 味中药,19 类中医证型.得出高频证型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等,高频药物甘草、白术、柴胡、党参、半夏等,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关联分析出 17 组高度关联的中药药对,聚类分析出 4 大类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脾胃气虚是其发病的关键,病程日久气机不畅则酿生湿热、食积、痰浊等病理产物,故临床多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荣乐雷鸣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 2022 年 9 月 1 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演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91 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 112 味.单味药用药频次以黄连最高,半夏次之;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平性次之;药味以苦味、辛味最多,辅以甘味;归经中以脾经、胃经为主、肺经次之.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药、补虚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常用药物组合频次排前 6 位的分别为"黄连、半夏""黄连、陈皮""半夏、厚朴""半夏、黄芩""黄连、黄芩""半夏、陈皮";通过k-means聚类得到 3 对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黄连、半夏、陈皮、黄芩、厚朴""厚朴、半夏、黄连、黄芩、甘草""黄连、半夏、生姜、厚朴、苍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清热燥湿、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目的,以半夏泻心汤及王氏连朴饮为治疗基础方.此方能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达到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胃肠道动力,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数据挖掘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直肠癌术后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验案举隅

    吴柯玫金鑫吴金玲王丽...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指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近些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向,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治疗短期有一定效果,长期效果欠佳.直肠癌术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腹泻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从而阻碍了术后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不良影响.中医药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可发挥主导优势,弥补了西医手术治疗直肠癌伴随的术后腹泻等不足,中医药辨证论治、对证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后续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具体辨证亦随之相应改变.久泻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肾阳不足,临床上多选用四神丸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在本验案中尹丽丽副主任医师辨证选用自拟方癌后止泻方对证施治.现笔者将跟师学习,整理记录,从病因病机、病情转归、用药情况等方面对尹丽丽副主任医师治疗直肠癌术后腹泻的诊治思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临证经验和治则.故文章介绍四神丸以及癌后止泻方治疗直肠癌术后伴腹泻的1例临床验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向.

    直肠癌术后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泄泻四神丸机制癌后止泻方

    应用肾风汤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机制探析

    张宇倩郭玲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球蛋白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文章将从卫气营血辨证及"因势利导"思想探讨何学红教授辨治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思路.何师认为该病感受邪气与温病相似,以风热、湿热为主,风为先导,风热最先侵袭人体形成卫分证,湿性黏滞,湿热胶结难分,致使病情迁延.发病过程与卫气营血传变过程相似,该病多由外感诱发,早期以卫分证表现为主;其后出现水肿、少尿、泡沫尿等气分证表现;邪气也可不经气分直入营血,在外感的同时即出现肉眼血尿.在治疗上,何师运用"因势利导"思想,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组方肾风汤应用于临床.其组方思路为首先顺疾病之势导邪外出,对于在上之风热,应用防风、荆芥炭,顺风性清扬之势而透发于外,对于在下之湿热,应用芦根、白茅根,顺湿性趋下之势而渗湿于下;其次要顺人体之势而护正利导,应用小剂量黄芩、川楝子清热保津、存阴护阳;应用丹参、茜草、金银花宣通气机、透热转气;同时警惕疾病传变,应用地榆、槐花、小蓟、水红花子、大黄、丹参凉血散血以防瘀滞;最后在饮食起居方面也应顺应自然之势预防调护.何师常以肾风汤为底方,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脉辨证调整用药,在临床治疗中,获效颇丰.

    免疫球蛋白A肾病卫气营血辨证因势利导肾风汤风热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