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热电灸治疗气血虚弱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针灸科及骨科门诊66例气血虚弱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采用针刺百会穴和"项八针"并随症配穴.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2侧第2颈椎(C2)、第6颈椎(C6)椎旁的经验穴连接(同侧一组)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并采用温热电针模式,对照组不开启加热模式,电灸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均治疗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中医证候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椎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 61例患者完成研究,脱落5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和椎动脉RI左、RI右、PSV左、PSV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RI左、RI右、PSV左、PSV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77.4%),2组患者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热电灸能够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改善椎动脉血流,尤其是温热电针模式效果更优,且安全性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