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证治方药及可能机制

    谢铱子黄秀芳黄慧婷詹少锋...
    536-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以 2014-2020 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二次辨证与计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普通登革热有 3 个证型,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肺脾气虚,余邪未尽"证.共挖掘出 3 首新方,登革 1 号方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登革 2 号方功善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登革 3 号方擅长清热祛湿、凉血止血;3 首新方均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作用于TNF、IL6、AKT1,可能通过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该研究挖掘了普通登革热的 3 个证型与 3 首中药新方,并认为 3 首新方可能有病毒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炎症、免疫、凋亡调节等相关,但又各有差异.

    登革热证型方药机制回顾性分析网络药理学病毒抑制

    基于文献挖掘的雷公藤制剂建立卵巢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分析

    程齐丁樱黄欣徐闪闪...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近 20 年公开发表的雷公藤制剂建立卵巢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为未来应用雷公藤制剂建立有关卵巢功能障碍动物模型标准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中文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及Springer、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 2000-2023 年公开发表的与雷公藤制剂建立卵巢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主题相关的文献,经人工仔细阅读筛选,运用Excel 2021 软件将模型类别、实验动物种类、初始年龄、正式实验前动物的筛选标准、给药剂量、给药周期、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等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278 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 270 篇、英文文献 8 篇.纳入文献中应用雷公藤制剂建立的卵巢损伤模型较多的分别是:卵巢早衰(POF;96 次,34.53%)、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80 次,28.78%)、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27 次,9.71%)等;实验动物多选用Sprague Dawley(SD)大鼠(205 次,73.74%)、Wistar大鼠(22 次,7.91%),昆明小鼠(21 次,7.55%);多数实验开始前对实验动物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动物的动情周期;造模药物多数采用雷公藤多苷,给药剂量常见 50 mg·kg-1(121 次,43.53%)、75 mg·kg-1(47 次,16.91%)、40 mg·kg-1(41 次,14.75%);模型成功多以动情周期紊乱为标准;涉及的检测指标频次最高的是血清性激素(229 次,25.87%).结论 现有的雷公藤制剂建立卵巢损伤动物模型,多选用 7~12 周龄且动情周期规律的成熟雌性SD大鼠.模型评价指标建议综合动情周期、血清性激素、卵巢和子宫脏器指数、卵巢组织病理等结果.但目前仍缺乏对不同造模方式的比较以及造模所用具体参数的确立,有待进一步探究.

    雷公藤卵巢损伤动物模型文献挖掘基础研究

    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李雷张艳丽陈美庆白珊珊...
    553-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给药参苓白术散后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通过Peak View 1.2 和Chem Draw软件,根据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离子碎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对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从参苓白术散中鉴定出 104 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在灌胃后大鼠血浆中鉴定出 27 个入血成分,包括 11 个原型成分和 16 个代谢产物,主要的代谢途径为Ⅱ相代谢途径.结论 该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了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可为阐明参苓白术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入血成分代谢产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白桦脂醇酯类衍生物合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张彦南张欣邹梓萱余梓楷...
    563-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白桦脂醇不同位点的修饰及进一步抗氧化活性分析,探讨白桦脂醇各修饰位点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以白桦脂醇为起始物,以四氢呋喃(THF)或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控制反应温度及酸酐当量,进行酰化、羟基保护、氯铬酸吡啶鎓盐(PCC)氧化、脱保护基等反应合成 7 个目标化合物,即3,28-二乙酰基白桦脂醇、3,28-二烯丙酰基白桦脂醇、28-乙酰基白桦脂醇、28-烯丙酰基白桦脂醇、3-乙酰基白桦脂醇、3-烯丙酰基白桦脂醇和 3-羰基白桦脂醇.采用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桦脂醇衍生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NMR)图谱、高分辨液质联用(HRLC-MS)综合解释得以验证.DPPH法测试结果显示,白桦脂醇、3-乙酰基或烯丙酰基白桦脂醇及 28-乙酰基或烯丙酰基白桦脂醇对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28-乙酰基或烯丙酰基白桦脂醇对DPPH的清除效果优于白桦脂醇及 3-乙酰基或烯丙酰基白桦脂醇.在相同条件下,3-羰基白桦脂醇与 3,28-双酰基(乙酰基或烯丙酰基)取代白桦脂醇无明显清除DPPH的作用.此外,烯丙酰基修饰的白桦脂醇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对应的乙酰基修饰的白桦脂醇.结论 建立了简单易行的白桦脂醇酰化及羟基官能团保护方法.28-烯丙酰基白桦脂醇表现出更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提示白桦脂醇 28-位引入吸电子作用基团可能提高其抗氧化作用.

    白桦脂醇酯类衍生物合成抗氧化活性修饰位点

    龙泽熊胆胶囊中水防风掺伪的检测方法研究

    刘珍陆佳张万青苏章轩...
    570-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龙泽熊胆胶囊中水防风掺伪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水防风区别于防风的专属性成分Xanthalin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法(TLC),对样品进行初筛.若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出现水防风特征斑点,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定性检查.色谱条件:SHIMADZU InertSustain®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58∶4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进样量:10 μL.若供试品Xanthalin色谱峰面积大于对照品的峰面积,视为阳性检出,必要时可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进一步确证.结果 建立的TLC法、HPLC法简便、快速,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对市售 107 批龙泽熊胆胶囊样品进行检测,19 批次样品检出Xanthalin,提示该制剂存在水防风掺伪投料生产的风险.结论 该方法可实现水防风掺伪防风的定性鉴别,有助于完善该品种的质量控制.

    龙泽熊胆胶囊防风水防风掺伪Xanthalin

    清肝润肺止咳露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

    黄樱华熊颖骆月姬梁振生...
    580-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清肝润肺止咳露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测定其中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甲醇-5 μmoL·L-1 庚烷硫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 2.6)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 μL.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 10 批清肝润肺止咳露的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 10 批清肝润肺止咳露特征图谱共确定 16 个共有峰,指认了 5 个共有峰,分别为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其中 4 个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吗啡 0.70~8.70 μg、可待因 0.68~8.50 μg、罂粟碱 0.60~7.55 μg、那可丁 0.38~4.80 μg)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 3.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7.93%~99.43%之间(RSD<3.1%);含量测定结果:吗啡 43.58~76.47 μg·mL-1,可待因 16.64~78.92 μg·mL-1,罂粟碱 29.93~41.22 μg·mL-1,那可丁 14.44~33.22 μg·mL-1.通过CA、PCA和PLS-DA分析,可将 10 批清肝润肺止咳露分为 2 类(S3、S4、S8、S10 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并筛选出峰 2、峰 4、峰 13、峰 11(吗啡)、峰 1、峰10、峰 8、峰 12、峰 16(那可丁)9 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可用于清肝润肺止咳露的质量控制.

    清肝润肺止咳露罂粟壳特征图谱含量测定化学模式识别法

    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魏静何翔周洪玲李惠菁...
    587-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收治的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 6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曲安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洁含漱液含漱、吞服,每日 3 次,持续治疗 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指数、疼痛持续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口腔菌群(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DNA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6 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疼痛抑制效果和溃疡愈合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口腔内链球菌和韦荣氏菌DNA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 含量相较治疗前降低,CD3+、CD4+、CD4+/CD8+相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洁含漱液治疗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口腔菌群构成,抑制血清炎性反应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口腔洁含漱液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口腔菌群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

    生姜、干姜、炮姜的性效考证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杨秀娟王佳佳郭晶晶李硕...
    595-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属性和作用特点上却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家对三者的性效和应用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该文从古籍本草考证、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生姜、干姜、炮姜(三姜)进行了总结,以系统地综述三姜的性效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其临床应用范畴,为三姜性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参考.

    生姜干姜炮姜药性功效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4年征稿启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6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