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某高校学生的膳食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膳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选苏州市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采用食物频数调查表调查学生膳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511名学生中主要有5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健康"模式、钙类模式、"不健康"模式、肉类模式和粮谷模式.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体力活动强度、睡眠时间的大学生膳食模式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生与粮谷模式呈正相关(P<0.01,OR=2.501,95%CI:1.580~3.958);大一学生与钙类模式呈正相关(P<0.05,OR=1.988,95%CI:1.106~3.573),大二学生与"健康"模式呈负相关(P<0.05,OR=0.581,95%CI:0.350~0.965);家庭经济困难与钙类模式(P<0.05,OR=0.544,95%CI:0.300~0.986)、肉类模式(P<0.01,OR=0.386,95%CI:0.213~0.699)呈负相关;钙类模式与高水平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1,OR=2.169,95%CI:1.280~3.676);"不健康"模式与高水平体力活动(P<0.01,OR=0.534,95%CI:0.317~0.898)、睡眠时间≥8 h/天(P<0.05,OR=0.616,95%CI:0.387~0.981)呈负相关.结论 被调查大学生主要存在5种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会受到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体力活动强度、睡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