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谢磊张敏万江帆王露莎...
    1627-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浪潮中,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新质生产力及其创新技术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各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包括处方组成及优化、临床试验的精准定位、试验方案的科学设计、数据的收集与管理、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等.此外,还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挑战,如数据安全性及受试者隐私保护、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算法模型的精确性和普适性、跨学科合作的复杂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继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及其创新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特别是融合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等技术以进一步释放中药研发的新潜能.

    新质生产力中药新药开发临床试验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

    安徽省道地药材宿半夏资源分布调查与生药学分析

    袁晓明胡丹赵向阳
    1639-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安徽省道地药材宿半夏野生资源濒危、人工种植规模不断缩减的问题,探索推动其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野外踏查、样方分析等方式,开展宿半夏资源分布调查,同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和浸出物分析.结果:在安徽省濉溪县四铺镇发现小规模种植半夏,其他县区在果树林、田间、坡地等发现野生半夏零星分布,总分布面积约为 6.18×105 m2,总蕴藏量约为49.93 t.显微鉴别发现,宿半夏粉末淀粉粒甚多,直径 2~20 μm;草酸钙针晶成束,长 20~110 μm;螺纹导管为主.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 4 种氨基酸对照品、半夏对照药材和其他产地半夏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斑点,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半夏鉴别标准,证明宿半夏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半夏基原相同.安徽省砀山县采集的野生宿半夏浸出物质量分数最高.结论:宿半夏资源亟待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安徽省砀山县生态环境适宜野生宿半夏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种质资源较好.

    道地药材宿半夏资源调查生药学

    败酱草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和DNA条形码构建

    孟文娜浦香东蒲婧哲申传璞...
    1645-1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败酱类药材基原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开发特定的DNA条形码,准确鉴别败酱草及其近缘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特征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高突变区构建特异性DNA条形码进行验证.结果:3 种败酱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呈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 159 585、158 919、158 919 bp,编码的基因数分别为 130、132、132,包含 8 个rRNA基因和 37 个tRNA基因,蛋白质编码基因数分别为 85、87、87.ccsA、ndhG、rpl23、ndhF序列作为特异性DNA条形码成功扩增 16 份样品,黄花败酱、白花败酱和少蕊败酱聚类在同一支,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聚类在另一支.通过ccsA、ndhG、ndhF序列可进一步鉴别糙叶败酱和异叶败酱.结论:ccsA、ndhG、rpl23、ndhF序列可作为补充特异性DNA条形码区分败酱草及其近缘种.

    败酱草叶绿体基因组分子鉴定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分析

    沪地龙COⅠ条形码和特征序列鉴定

    李雷史建伍李奇璋吴宇...
    1654-1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补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条形码鉴定沪地龙的种内、种间遗传信息并提取特征序列用于辅助鉴别,提高COⅠ条形码鉴定沪地龙基原的准确度.方法:收集不同产地沪地龙和其他品种蚯蚓,采用COⅠ条形码方法鉴定并获得鉴定序列,使用MEGA 7.0 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计算各品种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提取沪地龙 3 个基原的特征序列.结果:通俗环毛蚓与威廉环毛蚓的遗传距离为 0.074,两者与栉盲环毛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187、0.194.经筛选整理后,共获得 22 个蚯蚓种类的 271 条序列,其中测序合并后得到序列 218 条、GenBank下载参考序列 53 条.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蚯蚓种类在科与种一级均单独聚为一类,而属一级中,巨蚓科(Megascolecidae)腔蚓属(Metaphire)与远盲蚓属(Amynthas)未能较好区分.在通俗环毛蚓中提取了 2 条特征序列,威廉环毛蚓和栉盲环毛蚓中各提取了 1 条特征序列.结论:COⅠ条形码能够鉴定沪地龙与其他蚯蚓,特征序列能辅助提高沪地龙基原鉴定的效率和准确度.

    沪地龙DNA条形码特征序列分子鉴定

    经典名方清肺汤的基准样品关键质量属性量值传递研究

    曹春琪周亚楠苏建徐冰...
    1663-1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清肺汤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清肺汤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制备 15 批清肺汤基准样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方法,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苦杏仁苷、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酸为指标性成分建立清肺汤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和转移率进行分析研究,以均值的 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波动范围.结果:15 批清肺汤基准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为 0.986~0.999,共 16 个特征峰,经对照品指认出 12个特征峰,分别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苦杏仁苷、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去甲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五味子醇甲、千层纸素A;指标性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苦杏仁苷 24.35%~33.13%、栀子苷 36.78%~49.55%、橙皮苷 23.11%~35.92%、黄芩苷 60.62%~74.15%、汉黄芩苷 61.81%~76.90%、黄芩素 9.21%~15.77%、甘草酸 10.35%~18.46%.结论: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对清肺汤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该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准确、稳定,为经典名方清肺汤基准样品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经典名方清肺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含量测定量值传递

    基于不同透气性的包装容器单因素设计探索广陈皮陈化标志物

    陈明权商雪莹李华覃仁安...
    1672-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反映广陈皮陈化特征的标志物.方法:将同一来源的广陈皮在不同透气性的包装容器内放置 3 年,以模拟出不同陈化等级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对不同陈化等级广陈皮样品进行全波长(200~400 nm)扫描,分析样品之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色谱峰;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广陈皮中间苯三酚-O-葡萄糖苷与陈化等级呈负相关,即陈化等级越高,该成分含量越低;5-羟甲基-2-呋喃甲酸、香草酸与陈化等级呈正相关,即陈化等级越高,2 个成分含量越高.结论:间苯三酚-O-葡萄糖苷、5-羟甲基-2-呋喃甲酸、香草酸 3 个成分均可作为反映广陈皮陈化特征的标志物,为阐述广陈皮陈化过程原理及量化广陈皮陈化度提供参考.

    广陈皮陈化间苯三酚-O-葡萄糖苷5-羟甲基-2-呋喃甲酸香草酸

    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诃子与草乌配伍"异病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

    阿如娜韩志强娜仁朝克图呼和木仁...
    1678-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诃子与草乌配伍"异病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治疗"图赖"病的核心药物组合(诃子-草乌),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大鼠灌胃诃子与草乌配伍药物后的入血成分;运用 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OMIM、DisGeNET、Metascape等多个数据库检索诃子与草乌化学成分对应靶点、RA和GA的疾病靶点,以及代谢通路等信息,利用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证实诃子与草乌的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高亲合力.结果:诃子与草乌入血成分相应靶点与RA靶点交集后得到 323 个交集靶点、与GA靶点交集后得到 24 个交集靶点,两者共有靶点 24 个,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TGS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与十八碳四烯酸、绢酸、5-(3-羟基-4-乙酰氧基-1-丁基)-2,2'-联噻吩、灵芝酸H等有紧密联系,涉及通路有TNF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灵芝酸H和TNF、5-(3-羟基-4-乙酰氧基-1-丁基)-2,2'-联噻吩和MMP-9 有强烈对接活性.结论:蒙古族药诃子与草乌配伍治疗RA和GA具有多靶点效应,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调节、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磷酸盐代谢的正调控和对激素的反应等通路发挥"异病同治"作用.

    诃子草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网络药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异病同治数据挖掘技术

    基于UPLC-Q-TOF-MS的黄精炮制前后低聚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璇何秀娟黄蓉李晓欣...
    1691-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精酒制前后低聚糖的成分种类、变化情况,以及生、酒黄精低聚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对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的低聚糖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低聚糖含量,采用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测定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在生、酒黄精低聚糖中同时检测到蔗糖、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 3 种低聚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在炮制后减少,棉子糖、蜜二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在炮制后未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3 种单糖含量增加;生、酒黄精低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 78.17%、70.80%;生、酒黄精低聚糖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 2.12、0.41 mg·mL-1、ABTS+自由基的EC50 分别为 2.90、0.95 mg·mL-1;生、酒黄精低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热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结论:黄精经炮制后低聚糖成分含量发生变化;黄精低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作用,酒制后活性增强.以上结果可为黄精炮制前后作用改变的研究及对黄精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黄精低聚糖炮制抗氧化

    基于正常大鼠肠道微生物差异探讨不同药性淡豆豉药食两用的生物效应

    张琳付予劼白莹袁继巧...
    1701-1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药性辅料发酵制备而成的淡豆豉对正常大鼠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生大豆组、未添加辅料发酵组和添加辅料发酵组(Ⅰ组:青蒿+桑叶;Ⅱ组:麻黄+紫苏叶;Ⅲ组:清瘟解毒汤+青蒿).给予生大豆或淡豆豉不同提取物 6 周后,取大鼠盲肠内容物,利用 16S rRNA测序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采用PICRUSt预测法分析各组的微生物功能差异.结果:与生大豆相比,食用淡豆豉能够增加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未添加辅料发酵的淡豆豉相比,食用添加不同药性辅料发酵的淡豆豉能够减少大鼠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降低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Ruminococcaceae_UCG_005 的相对丰度.各添加辅料发酵组之间比较,添加温性辅料组较其他 2 组乳酸杆菌属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 的相对丰度降低;添加寒、凉辅料组的门、属水平变化具有相似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寒性辅料发酵组大鼠肠道菌群在循环系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温性辅料发酵组肠道菌群在化学结构转换图、转运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凉性辅料发酵组肠道菌群在化学结构转换图、循环系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并与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密切相关.结论:淡豆豉药食两用具有客观生物学基础.饮食保健方面,淡豆豉能够适度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一定的疾病预防作用;药物治疗方面,淡豆豉有助于降低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不同药性辅料制备的淡豆豉在防治炎症疾病、神经性疾病和代谢类疾病方面存在不同的优势.

    淡豆豉药性盲肠内容物药食两用

    太白美花草对肺炎幼鼠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刘妍刘妍如唐志书游雪莲...
    1710-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太白美花草对肺炎幼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幼年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幼年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SCF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太白美花草可提高幼年大鼠体质量(P<0.01),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P<0.05)和肺指数(P<0.01),改善肺损伤;可显著改善幼年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提升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提高粪便中乙酸、丙酸的含量(P<0.05);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在纲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上升,而梭状芽孢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接近对照组;在目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拟杆菌目相对丰度升高,梭菌目相对丰度降低;在科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普雷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提高,毛螺球菌科、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普氏菌属-9、乳杆菌属、普雷沃菌属Ga6A1、普氏菌属-1、毛螺菌属NK4A136、普雷沃菌属UCG-001 相对丰度有上升趋势,拟杆菌属、普拉梭菌、直肠真杆菌相对丰度有下降趋势.结论:太白美花草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SCFA的含量改善肺炎幼鼠炎症因子的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

    太白美花草小儿肺炎肠道菌群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