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紫花亚菊差异性研究

    卓玛措毛白玛次旦久美才让南加...
    210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紫花亚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不同产地、采集期及不同入药部位的 19 批样品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以 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20 nm,建立指纹图谱,基于相似性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同时测定紫花亚菊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建立 19 批紫花亚菊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 0.810~0.997.共标定 14 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C 2 个成分,其可作为评价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不同入药部位紫花亚菊的质量标志物.对 14 个共有峰进行CA和PCA,发现紫花亚菊不同产地之间成分差异较小,而不同采集期之间化学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定量结果分析,紫花亚菊的不同入药部位、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8 月采集的样品中绿原酸、异绿原酸C含量较高.结论:建立的紫花亚菊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可为紫花亚菊药材的整体性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坎阿仲紫花亚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化学模式识别

    基于HPLC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的红花标准汤剂研究

    魏家保唐双燕谢嘉慧胡雨...
    2106-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红花标准汤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山柰酚、6-甲氧基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制备 15 批红花标准汤剂并测定其出膏率,采用HPLC建立特征图谱,对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共有色谱峰进行质谱解析、对照品比对及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山柰酚、6-甲氧基山柰酚的含量及转移率.结果:15 批红花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 26.0%~36.5%,均值为 31.7%;特征图谱中共有 12 个特征峰,确定了 7 个成分,分别为紫丁香苷(峰 1)、羟基红花黄色素A(峰 3)、色氨酸(峰 4)、山柰酚-3-O-槐糖苷(峰 7)、芦丁(峰 8)、山柰酚-3-O-芸香糖苷(峰 9)、红花炔苷(峰 12),相似度均大于 0.915.标准汤剂山柰酚质量分数为 0.39~1.00 mg·g-1、转移率为 45.9%~78.9%,6-甲氧基山柰酚质量分数为 0.20~1.15 mg·g-1、转移率为 41.2%~89.8%.结论:15 批红花饮片与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能够稳定传递,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靠,可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评价提供参考.

    红花标准汤剂山柰酚6-甲氧基山柰酚特征图谱

    含挥发油饮片砂仁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唐双燕魏家保刘玉华赵伟志...
    2115-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砂仁标准汤剂出膏率、乙酸龙脑酯及挥发油的含量和转移率、特征图谱,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按要求制备 15 批砂仁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乙酸龙脑酯和挥发油含量,并计算转移率.同时采用CORTECS T3 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60 nm,流速为 0.35 mL·min-1,柱温为 30℃,建立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出膏率为 12.3%~17.7%,乙酸龙脑酯转移率为 3.9%~10.5%,挥发油转移率为 5.6%~15.6%.在最佳色谱条件下,采集到的砂仁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实现了对多种化学成分的展现,共标定 11 个特征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和对照品比对确认其中 7 个特征峰,其中峰 1 为原儿茶酸、峰 4 为香草酸、峰 5 为儿茶素、峰 7 为原花青素B2、峰8 为表儿茶素、峰 10 为异槲皮苷、峰 11 为槲皮苷,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得到 15批砂仁标准汤剂的相似度为 0.984~0.999.聚为两类,2 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81.579%.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方法适用性与准确度好,能较全面地反映砂仁标准汤剂的内在质量,可为砂仁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

    砂仁标准汤剂乙酸龙脑酯挥发油特征图谱

    基于滇丹参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娄涛涛王艳芳孙宜春向家俊...
    2123-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滇丹参标准汤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方法,对滇丹参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制备 15 批滇丹参标准汤剂,建立其指标成分迷迭香酸U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各批标准汤剂中迷迭香酸的含量,计算其转移率;建立标准汤剂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基于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特征图谱的一致性,制备 3 批滇丹参配方颗粒,研究滇丹参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标性成分迷迭香酸的量值传递情况及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变化趋势.结果:15 批滇丹参标准汤剂中迷迭香酸质量分数为 0.36%~0.83%,转移率为 31.72%~60.57%.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中共有 5 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 0.9,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 2 类;2 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98.005 2%;饮片中的5 个特征峰全部转移至标准汤剂中.指认出峰 1、峰 2 分别为迷迭香酸、咖啡酸.3 批滇丹参配方颗粒的迷迭香酸含量及转移率、特征图谱均与同批饮片制备的标准汤剂接近,且均在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结论:建立的基于滇丹参标准汤剂的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和特征图谱,全面反映了三者量值传递规律,可对滇丹参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滇丹参配方颗粒标准汤剂迷迭香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白头翁皂苷B4在HEK293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龚琴何鹿玲王木兰冯育林...
    2132-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白头翁皂苷B4(anemoside B4,以下简称B4)在HEK293 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探索其转运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得出B4 的安全给药浓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系统建立B4 含量的质谱检测方法;UPLC-MS/MS检测不同给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B4 在细胞内的含量,观察B4 的转运摄取;采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抑制剂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s)抑制剂与 B4 共同处理细胞,检测胞内的 B4 含量变化,观察其对 B4 的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利用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和P-gp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考察P-gp是否参与B4 的外排转运.结果:B4 质量浓度<156 μg·mL-1 时给药 48 h内没有细胞毒性;细胞内的B4 含量在给药 1 h时达高峰,且随质量浓度依赖性增加;OCTs抑制剂西咪替丁明显抑制B4 转运进入细胞;抑制P-gp对胞内B4 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B4 通过被动转运进入HEK293 细胞,OCTs参与B4 的转运过程,B4 外排不依赖于P-gp.

    白头翁皂苷B4HEK293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P-糖蛋白

    不同卷枝毛霉菌株和微藻肥对远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苏煜楹任盈李金凤张慧...
    2141-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微藻肥及两者复配对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无菌水对照、微藻肥、卷枝毛霉DF20、卷枝毛霉zh、卷枝毛霉DF20+微藻肥和卷枝毛霉zh+微藻肥 6 个处理,评估不同处理对远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参数(胚根长、幼芽长和鲜质量)及幼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通过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远志胚根中卷枝毛霉的定殖情况.结果:卷枝毛霉DF20 和卷枝毛霉zh均能定殖于远志种子的胚根并形成菌丝和孢子囊.卷枝毛霉DF20 浸种对远志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促进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2.15%和 10.26%;与对照比较,微藻肥浸种后种子活力指数提高了 53.62%(P<0.05),该指数与幼苗鲜质量、胚根长和幼芽长呈正相关(P<0.001).微藻肥及其与 2 种卷枝毛霉复配处理均能显著促进远志幼苗生长,其中微藻肥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的胚根长、幼芽长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56.39%、90.51%和 36.84%(P<0.05).卷枝毛霉浸种后远志幼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特别是卷枝毛霉zh与微藻肥复配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 33.05%(P<0.05).结论:卷枝毛霉能够促进远志幼苗可溶性蛋白积累,而微藻肥浸种能够显著提高远志种子活力.微藻肥及其与卷枝毛霉配施均能促进远志幼苗生长,但卷枝毛霉与微藻肥复配无协同增效作用,推荐在远志早期栽培过程中单独使用微藻肥.

    远志卷枝毛霉微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电子束辐照对玛保松汤散的灭菌效果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刘玉宁殷燕吴浩震谢和兵...
    2151-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藏族药玛保松汤散的灭菌效果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 0、2、4、6、8、10 kGy辐照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玛保松汤散,比较辐照前后样品的性状,薄层色谱图,显微特征,紫胶红色素、乙酰紫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及微生物水平.结果:与辐照前相比,辐照后的样品气味无明显变化,总色差值<0.5,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多细胞非腺毛、导管、木栓细胞、色素块,薄层色谱图中与藏紫草、藏茜草、紫草茸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主要有效成分紫胶红色素、乙酰紫草素、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相似度≥0.998,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含量显著降低(P<0.01);当电子束辐照剂量为 4 kGy时,微生物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规定.结论:电子束辐照对玛保松汤散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电子束辐照剂量为 4 kGy时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可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玛保松汤散灭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玛保松汤散辐照灭菌紫胶红色素乙酰紫草素大叶茜草素

    中成药在马来西亚上市监管法规分析

    杨志城孙彩虹叶冠
    2158-2166,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来西亚邻近我国,长期受中医药文化及产品影响,已将传统及辅助医学纳入医疗监管系统范畴使其合法化.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药出口至东盟地区,其中马来西亚为主要国家之一,中药出口均以药材为主,中成药较少,难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惠及马来西亚人民.2018 年 3 月,马来西亚卫生部推出《马来西亚传统与辅助医药发展蓝图 2018-2027(医疗篇)》,为我国中药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及药品上市销售奠定基础.结合 2024 年 1 月马来西亚发布的《药物注册指导原则3.0》及相关法规梳理马来西亚传统植物药注册管理机构、申报资料、注意事项等信息,为意欲开拓马来西亚市场的中药企业资料撰写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上市与发展.

    中成药马来西亚上市申请药物注册指导原则3.0

    基于古代文献分析的经典名方平胃散关键信息考证

    宋甜甜李和伟
    2167-2171,中插2-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胃散始载于《简要济众方》,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经典名方,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对平胃散的历史沿革,组方药味的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方法,方义与功能主治进行考证,建议临床使用煮散剂时每服药量为苍术 3.14 g、厚朴 1.97 g、橘红 1.97 g、甘草 1.18 g,煎煮时加生姜 2 g、大枣 6 g,加水300 mL,煎煮至 210 mL,去滓或去姜、枣,空腹食前温热服用,每日服用 3 次.平胃散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内服治疗湿滞脾胃证及霍乱、瘴、妇人死胎不下、疟疾等,外用治疗闪肭、恶疮、脚气膝肿等.

    经典名方平胃散关键信息历史沿革文献考证

    藁本的品种问题与鉴定研究概况

    郑波江上舟李耿姚霞...
    2172-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藁本药用历史悠久,但传统用药存在多种混淆品和地方习用品.近年来,市场上的藁本逐渐由野生品转变为栽培品,并出现多种混淆品.通过本草考证及产地、市场调研,分析藁本品种混乱的原因,探讨通过有效监管改变藁本质量现状的路径.通过总结当前藁本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发现,当前其处于栽培品替代野生品的过渡时期,亟须建立快捷、合理、实用的藁本品种辨识方法,满足市场监管的现实需求.

    藁本中药鉴定品种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