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思考

    陶冶徐新房魏锋张亚中...
    1443-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由来已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政策以来,各地区陆续发布趁鲜切制工作方案及品种目录,并开展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的趁鲜切制品种和全国各地发布的趁鲜切制品种进行分析,立足趁鲜切制品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现状,发现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存在加工不规范、区域间缺乏流通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评估趁鲜切制品种的加工技术规范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中药材趁鲜切制安全性有效性存在问题质量体系

    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徐智玮马晓辉王双玺奥·乌力吉...
    1452-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矿物类中药(以下简称矿物药)资源种类、分布及民族用药现状,为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进行研究,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普查通过文献调研了矿物药 92 种、实地调研了矿物药 44 种,经合并去重共调查到矿物药 103 种;分析总结了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变迁情况,其中 33 种常见矿物药在西北地区有应用历史且在当地有分布;矿物药在不同民族使用过程中存在单用和共用现象,其中中药与蒙古族药、藏族药、维吾尔族药共同使用的品种有 24 种.结论:基本查清了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掌握了西北地区矿物药资源变迁原因和矿物药在不同民族间的应用概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矿物药西北地区资源分布应用现状

    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水牛角及其伪品

    张竞研谭冰艳康安王协和...
    1462-1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一种针对水牛角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与其他混伪品.方法:通过比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等动物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 Ⅰ)基因序列差异,筛选水牛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出相应的鉴别引物,并对影响PCR体系的相关条件进行优化,考察验证方法的耐受性和适用性.结果:PCR条件为扩增体系 20 μL、退火温度 60℃、循环次数 32 次、DNA模板量为 100 ng、10 μmol·L-1 正反引物对各 0.8 μL时,使用设计的鉴别引物SN1 对水牛角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约 358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物种的样品均无条带出现.结论:该PCR鉴别方法特异性好,能迅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和其他常见动物角类样品,为水牛角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水牛角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别

    基于性状鉴别和特异性PCR技术对膨腹海马的鉴别研究

    王琳魏霞焦阳汪冰...
    1470-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性状鉴别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我国主要的海马养殖品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 Leeson进行研究,为该品种鉴别技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样品统计观察,总结膨腹海马的性状鉴别特征;根据膨腹海马及其他海马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筛选出膨腹海马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专属膨腹海马的引物PFHM-Primer-F和PFHM-Primer-R.通过优化PCR体系反应条件,考察最佳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膨腹海马的核心性状特征主要包括有较多的体环、尾环和背鳍条数,背鳍覆盖 4 个体环+1 个尾环;眼周和鳃盖部具有明显的大而黑的斑点等.基于COⅠ序列展开的PCR鉴别方法研究表明,当退火温度为 65℃,循环 30 次时,膨腹海马样品在 100~250 bp呈现单一明亮条带,而其他品种均无此条带.结论:建立的性状鉴别和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快速鉴别膨腹海马,为我国海马新资源的鉴别和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膨腹海马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性状鉴别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前胡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

    胡彩云贺元任广喜姜丹...
    147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前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前胡木质部占比;采用分光测色仪采集前胡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析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红绿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红绿值越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越高;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白花前胡乙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外观性状指标可作为前胡"辨状论质"的依据.研究结果为建立客观、科学的前胡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前胡辨状论质质量相关性

    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郭宜欣张诗焉唐诗成任玲慧...
    1485-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辨状论质"理论指导下,基于偏相关性分析,揭示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规律.方法:2021年 10-12月,采收新鲜的 3年生三七地下部分共 30批.采用色差仪、电子鼻、电子舌测定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生物量、色、气、味、质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总皂苷)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三七性状与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产地三七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整体看来,在一定范围内,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主根长度越长、颜色偏灰绿色有光泽、味道越综合、苦味越小、质地较为粉性的三七,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5个皂苷含量之和、三七总皂苷含量较高,人参皂苷Rb1含量较低.此外,对于三七"气"的特性,在 17、53 min处的值越高,22 min处的值越低,三七的皂苷类成分含量越高.结论:三七的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传统认为的体大、灰绿色有光泽者为佳得到了体现,研究结果为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快速判别三七质量提供了参考.

    三七表型性状皂苷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基于《德国药品法典》要求的南五味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卢晨娜向定华许海玉王梅...
    1494-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依据《德国药品法典》(Deutscher Arzneimittel-Codex,DAC)的相关规定,建立符合DAC要求的南五味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DA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以上2项内容规定的异同点.方法:采用硅胶GF254薄层色谱板,以乙酸-乙酸乙酯-甲苯(1∶18∶46)为展开剂,以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乙为系统适应性测试(SST)指标,以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为检测指标建立了南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HALO Biphenyl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为固定相,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54 nm,流速为 0.8 mL·min-1,柱温为 35℃,以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分离度为SST评价指标考察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南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按照DAC相关要求进行了SST考察,结果显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可满足南五味子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的要求;HPLC测定结果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分离度均大于 3.5,符合SST要求,可用于南五味子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31 批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0.761 1%和 0.010 9%~0.790 9%,且 2 个成分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建立的南五味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均符合DAC要求,且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南五味子的质量控制;在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面,DAC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大致相同,但在SST方面存在差异,应加以重视.

    南五味子《德国药品法典》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

    基于薄层色谱和指纹图谱的百合成分差异性研究

    魏家保唐双燕谢嘉慧詹智洪...
    1503-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卷丹、百合、细叶百合 3 个基原药材及对应蜜百合鉴别的薄层色谱法(TLC)和指纹图谱方法,对各基原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研究.方法:采用Ultimate X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 21 批不同基原百合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不同基原百合的异同.同时采用硅胶G薄层色谱板,分别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8∶2∶1.5∶1)、乙醚-正丁醇-冰乙酸(3∶9∶6)为展开剂,建立不同基原百合药材及蜜百合的薄层色谱区分方法,全面展现不同基原百合及蜜百合中化学成分特点.结果: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不同基原百合药材差异明显,卷丹、百合、细叶百合样品分别标定 8、12、8 个峰,共有成分为高泛酸、王百合苷H、王百合苷A,而王百合苷I存在于百合、细叶百合中,2-乙酰王百合苷A存在于卷丹中;不同基原百合的相似度评价结果(均小于 0.50)显示其成分差异较大;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基原百合分别聚为一类;峰 12(2-乙酰王百合苷A)、峰 13、峰 14、峰 11(王百合苷I)、峰 3(高泛酸)是卷丹、百合、细叶百合的差异性成分.TLC结果表明,不同基原百合的色谱斑点存在明显差异,可与指纹图谱结果相互印证;而蜜百合TLC存在蔗糖、果糖、葡萄糖斑点,百合药材仅存在蔗糖斑点,这种成分差异来源于炼蜜.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TLC可对百合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且能快速、准确、直观地反映不同基原百合药材及蜜百合中含有的成分差异,为不同基原百合药材和蜜百合的质量控制及区分鉴别提供参考.

    百合蜜炙不同基原薄层色谱法指纹图谱区分鉴别

    基于LC-MS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百合鲜品及其干燥品差异性分析

    王碧莹张欣亚陈随清付钰...
    1511-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 Q-TOF MS)对比不同种百合(卷丹及百合)的新鲜品和干燥品(冷冻干燥及烘干)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 Q-TOF MS技术,对不同种百合的新鲜品和干燥品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单因素分析筛选百合新鲜样品及烘干样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UPLC Q-TOF MS结果显示,百合新鲜样品和干燥品主要成分相似.PCA结果显示,百合新鲜品与冻干品聚为一类,而两者与烘干品有明显差异,说明百合冻干样品和新鲜样品整体化学成分相近,而烘干样品经过烫片和烘干处理后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变化,故与前两者相异.OPLS-DA结果显示,卷丹新鲜品与烘干品存在 387 个差异成分,百合新鲜品与烘干品存在 335 个差异成分,经数据库比对,初步鉴定出 8 个成分.结论:相较于烘干百合,鲜百合与冷冻干燥百合成分更为相近,为百合药材临床应用与现代中药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百合新鲜药材干燥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基于PLS-DA的盘龙七及其易混品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分析

    何姬刘妍如段金廒唐志书...
    1520-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盘龙七及其同名异物药材大盘龙七的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盘龙七和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差异性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PLS-DA结果显示以t检验(P<0.05)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VIP>1.0)为标准,筛选出盘龙七和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共 296 个.对排名靠前的差异性成分进行表征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碎片裂解规律及文献记载的差异性成分共 8 个,其中绿原酸、没食子酸、岩白菜素 3 个成分含量差异最显著.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分析盘龙七和大盘龙七的差异性,为盘龙七及大盘龙七的质量评价及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盘龙七大盘龙七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绿原酸没食子酸岩白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