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炮制对苍耳子肝毒性的影响

    曾春晖罗喜刘传梦方静...
    1-5,后插17-后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并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炮制对苍耳子肝毒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筛选苍耳子的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毒性成分作用靶点;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肝相关疾病靶点,通过绘制韦恩图获取苍耳子毒性成分靶点和肝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毒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苍耳子肝毒性作用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上述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对苍耳子的肝毒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体外实验采用MTS法比较苍耳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肝细胞株(L-02)毒性,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内实验检测灌服苍耳子不同炮制品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苍耳子肝毒性成分主要包括羧基苍术苷(carboxyatractyloside)、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等,其核心靶点主要为PPARG、PPARA、NR1H3等。GO功能富集到脂质定位和储存的正、负调节和脂质代谢过程调节等生物过程;转录调节复合物、神经细胞体和受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结合和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到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酒精肝、胰岛素抵抗和PPAR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肝毒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能较好地结合。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苍耳子生品明显促进L-02细胞LDH释放,显示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能诱导细胞凋亡(P<0。05),炮制品能减少LDH释放,降低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减弱,其中酒炙品效果更明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苍耳子生品显著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AST和ALT的活性(P<0。05),炮制品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炒制和酒炙炮制方法可能通过减弱PPARA、PPARG和NR1H3等肝毒性靶点效应改善脂质代谢信号通路异常,从而降低苍耳子肝毒性,且酒炙法减毒效果更好。

    苍耳子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肝毒性炮制减毒实验验证

    人参皂苷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继荣蒋鹏薛旭陈文...
    6-10,后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是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CI涉及的病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脊髓缺血缺氧等。人参皂苷是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根部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因其丰富的药理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可以预防和减轻原发性SCI后的继发性损伤,其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缺血缺氧、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和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主要综述了人参皂苷抗SCI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以期为人参皂苷治疗SCI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人参皂苷脊髓损伤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药理作用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知识图谱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状况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邹吉宇王世文臧凝子庞立健...
    11-14,后插22-后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iteSpace和VOS viewer软件的知识图谱功能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三年来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状况与趋势,为今后疫病研究提供宝贵经验。方法 检索CNKI中从2019年12月1日—2023年6月1日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文献,筛选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设置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相关参数后分析年际发文量、文献来源、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结果 共纳入2789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文献,中医杂志发表94篇,数量最多。刘清泉、杨丰文、张伯礼等为高产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较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中医药、疫病、中医证候、辨证论治、恢复期等频次较多。关键词聚类图谱主要聚为中医证候、网络药理学、预防、辨证论治、恢复期、中医护理、重型、中成药8类。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康复、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等关键词研究较多并可能持续研究下去。结论 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共同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展示以探究研究现状,为今后中医药防治疫病提供经验。

    CiteSpaceVOSviewer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知识图谱

    基于中医目诊理论和白睛成像AI及光学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

    宋添力马婧李海霞刘立安...
    15-19,后插27-后插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目诊理论和白睛成像AI及光学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纳入2021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30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HTN)组172例,血压水平正常患者(NC)组128例。两组别均接受白睛无影成像智能分析系统对白睛眼象进行高清采集、特征提取,然后通过智能分析,最后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与血压水平正常受试者目络特征形态、目络血脉颜色等特征计数差异以及球结膜血管分区后的计数差异。结果 两组间的"血脉""斑""雾漫"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HTN组目络形态"斑"特征分值(18。00±7。07)高于NC组(14。32±5。60)分(P<0。05);HTN组目络形态"血脉"特征分值(30。15±1。15)分高于NC组(26。70±2。27)分(P<0。01)。两组间的"E"(心)"M"(肝)目络区域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HTN组白睛络脉区位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区(P<0。05),"M"区(P<0。01)。两组间的"黯红色""黄色""褐色"特征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HTN组白睛络脉颜色"黯红色"(P<0。01),"黄色"(P<0。01)"褐色"(P<0。05)分值显著高于NC组。结论 白睛络脉形态特征、白睛络脉颜色以及球结膜血管分区与高血压病相关联,为中医望目辨证的客观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高血压病白睛脉络目络特征球结膜微循环AI光学技术

    基于中医药真实世界数据验证中医可信联合分析平台中的安全多方计算:以描述性统计和频数分析为例

    赵冉张雯唐旭东张泽丹...
    20-24,后插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真实世界中的中医药数据验证中医可信联合分析平台中安全多方计算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效率,包括分布式描述性统计和分布式频数分析。方法 利用真实世界中多家三甲医院脾胃科慢性胃炎患者的数据进行验证,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拆分成多个数据集分别上传至平台中的各个节点,选取四个连续性变量(年龄、PG Ⅰ、PGⅡ、PGⅠ/PGⅡ)和三个二分类变量(证素、舌象、脉象)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和频数分析计算。在平台中分别进行单中心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在SPSS 26。0中进行中心式计算,对于分布式描述性统计,调整节点的数据量和节点数量进行三次验证,最后比较三种结果以评估安全多方计算的准确性、稳定性。在Excel中使用t检验比较计算时间之间的差异以评估效率。结果 最终纳入了 5160份数据。四个连续性变量的分布式描述性统计的计算结果与中心式结果完全一致,多次验证的结果也相同,部分单中心的计算结果与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三个分类变量的分布式频数分析结果和中心式结果同样完全一致。分布式描述性统计计算时间略高于单中心计算时间,但各变量都无显著差异(年龄变量P=0。05,PGⅠ变量P=0。08,PGⅡ变量P=0。31,PGⅠ/PGⅡ变量P=0。19),分布式频数分析的计算时间与单中心计算时间相近,总体无显著差异(P=0。32),然而频数分析的计算时间明显低于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51~84 s,频数分析:28~40 s)。结论 可信联合分析平台安全多方计算中的分布式描述性统计和分布式频数分析在严格保护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准确性、稳定性和效率能达到足够的水平,可以用于实际的多中心中医药临床研究。

    安全多方计算分布式计算数据共享数据安全中医药可信联合分析描述性统计频数分析

    可计算中医药知识发展前景及策略研究

    崔鸿雁陈秋平邵明义吕兰青...
    25-28,后插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具有海量的知识和数据背景下,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Computa-ble Biomedical Knowledge,CBK)概念的提出及推动为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知识带来了启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新型医学理念,而中医药知识特点恰好符合CBK循环学习模式,针对目前中医药领域知识传承模式与发展存在的局限性,结合CBK理念,提出可计算中医药知识(Comput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CTCMK)的发展理念。分析中医药知识可计算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以期推进可计算中医药知识的发展,加速中医药知识获取、发现和及时转化为实践,为中医药领域知识的创新性发展、提高中医药研究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可计算中医药知识计算机可执行中医药现代化知识管理

    四逆散及其单味药有效成分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金霞霞董文迪闫咏梅周锋...
    29-34,后插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丧失愉悦感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认知和行为及植物神经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四逆散是临床疏肝的经典方,由柴胡、白芍、枳实和炙甘草4味药按1∶1∶1∶1等比例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和解表里的功效;广泛地应用于因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疗效确切。研究发现,四逆散可通过调控神经环路、神经递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离子转运等多靶点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对四逆散及单味药有效成分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抑郁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四逆散抑郁障碍机制活性成分抗抑郁

    芪参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干预炎症小体活化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谢抗李春王勇王伟...
    35-39,后插33-后插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阐明芪参颗粒(Qishen Granules,QSG)调控线粒体自噬,干预炎症小体活化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L-1心肌细胞,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SG 2。5%、5%、10%组,QSG组分别给予2。5%、5%、10%QSG含药血清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10%普通大鼠血清MEM培养基培养,培养6 h后,每组细胞加入150 nmol/L Ang 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QSG含药血清对HL-1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QSG 含药血清对HL-1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以及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检测NLRP3 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蛋白表达水平及 PTEN 诱导激酶 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2,E3 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son Protein 2,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隔离蛋白 1(Sequestosome-1,P6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NLRP3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QSG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强(P<0。01,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DH、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QSG含药血清各剂量组LDH及MDA表达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LRP3、Caspase-1、IL-1β、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QSG含药血清各剂量组NLRP3、Caspase-1、IL-1β、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内NLRP3及LC3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QSG组心肌细胞内NLRP3、LC3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QSG能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干预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

    芪参颗粒线粒体自噬炎症小体心肌细胞损伤PINK1/Parkin

    山楂提取物基于调控TBX21、GATA-3因子对血脂异常小鼠Th1、Th2细胞亚群的影响

    黄昊枭杨莺刘宁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山楂提取物通过调控T-box转录因子21(TBX21)、GATA结合蛋白3(GATA-3)调节血脂异常小鼠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亚群防治血脂异常机制研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HFD)、HFD+高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中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低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HFD小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血脂异常模型。高、中、低山楂提取物组小鼠在高脂饲养4周后给予山楂提取物进行灌胃,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在高脂饲养4周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对照组和HFD组同时间口服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通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 Tbx21、Gata3 mRNA 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Tbx21、Gata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组织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相较于正常组,高脂饮食能明显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小鼠脾脏Tbx2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at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脾脏组织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上调,Th2细胞百分比显著下调;与HFD组相比,经山楂提取物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血脂异常小鼠血清血脂得以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小鼠脾脏Tbx2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a-t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小鼠脾脏组织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Th2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调节相关因子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且对于HDL-C、LDL-C、Th1细胞比例、Tbx21、Gata3 mRNA及蛋白等指标的作用效果接近于西药组。结论 山楂提取物可以通过调控Tbx21、Gata3因子,进而影响Th1、Th2细胞分化过程,减轻脂质沉积,从而有效地防治血脂异常。

    山楂提取物血脂异常Ⅰ型辅助性T细胞Ⅱ型辅助性T细胞T-box转录因子21GATA结合蛋白3

    基于真实世界壮筋补骨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特征及用药分析

    汪卫然刘佳富何富平钟静...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壮筋补骨丸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发作及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壮筋补骨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中共3家医院,一共505例患者。所提取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期、影像分级(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用药时长、用药剂量、用药频率、联合用药情况、合并疾病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本研究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筛选出异常证候。结果显示,肿胀疼痛(94。85%)、关节僵硬(70。89%)、腰膝酸软(59。80%)、活动不利(58。02%)、腰身酸重(48。51%)等症候的出现频次相对较高。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疾病分期分为发作期、缓解期,根据2020年版《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中主要疗效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患者发作期、缓解期治疗后的VAS评分和WOMAC总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相比较,在年龄和合并疾病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例患者中,单药治疗266例(52。67%),联用1种药物147例(29。11%),联用2种药物67例(13。26%),联用3种25例(4。95%)。发作期患者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相较于缓解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使用壮筋补骨丸治疗KOA常联合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外用、西药外用以及关节腔药物注射等,口服西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关节腔药物注射以玻璃酸钠为主,中成药以补肾健骨、活血止痛类为主。本研究中,患者使用壮筋补骨丸治疗KOA的平均服药量为(6。12±0。53)g/次,用药频率为3次/d。壮筋补骨丸治疗KOA最常用的用药时长为4周。结论 真实世界中壮筋补骨丸治疗KOA人群女性较多,患者以缓解期为主,K-L分级主要分布于Ⅱ~Ⅲ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均可收获良好临床效果;单独用药超过50%,联合用药主要包括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外用、西药外用以及关节腔药物注射等。

    壮筋补骨丸膝骨关节炎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特征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