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促进移植小鼠造血恢复的实验研究

    吴顺杰杨巧红聂毅翔汪显超...
    1-4,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l killer cells,alloNK)对移植小鼠术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ucleated cell counts,NCC)、骨髓造血组织容量(hematopoietic volume of bone marrow,HV)及骨髓病理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经过13.0 Gy剂量的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4 h内经尾静脉注入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8 × 106/kg,制作移植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lloNK组、参附汤组、参附+al-loNK 组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单用alloNK、单用参附汤和参附汤联合alloNK灌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及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 移植前及移植后第7天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14天,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仍处于粒缺期,而单纯alloNK组和参附组小鼠的白细胞均有所上升,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上升幅度高于其他组.移植后第30天,模型组、alloNK组及参附组小鼠白细胞、骨髓NCC、HV均较前回升,但仍低于移植前水平,而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的白细胞、骨髓NCC、HV恢复至移植前水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参附汤可保护骨髓免受放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而联合alloNK细胞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更明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参附汤同种异体NK细胞造血功能

    基于能量代谢探讨红景清肺方对PM2.5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苏鑫胡万利张胜君
    5-8,后插2-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红景清肺方对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 5)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M2.5模型组、中药等效组、中药二倍组.中药各组预给药7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持续2 d给予0.02 mg·μL-1浓度PM25混悬液滴鼻制备小鼠肺损伤模型.末次染毒24 h后取肺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Na+-K+-ATP 酶(Na+-K+-ATPase)、Ca2+-Mg2+-ATP酶(Ca2+-Mg2+-ATPase)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1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 α,PGC-1α)及线粒体转录因子 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GC-1α、TFAM、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2.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病理损伤明显,肺组织中ATP、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显著降低(P<0.01),AMPK、PGC-1 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 α、Nrf1、TFAM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与PM2.5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中药二倍组中ATP含量升高(P<0.05),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药等效组三者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组AMPK、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α、Nrf1、TFAM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红景清肺方可提高肺组织内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上调AMPK/PGC-1α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减轻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有效改善肺组织能量代谢,从而减轻PM25对肺组织的损伤.

    PM2.5红景清肺方肺损伤能量代谢线粒体AMPK/PGC-1α信号通路

    COVID-19诊疗信息、中医证型分布及组方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刘鑫瑶臧凝子王琳琳王梅...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简称新冠感染)患者的诊断、中医证型分布以及药物使用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新冠感染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搜索,可以获取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全国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内涉及的中医证型和中医药防治方案,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新冠感染相关文献共249份.对文献通过筛选、整理和去重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诊疗信息数据库、证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进行探究.结果 新冠感染患者常见的症状频数较高的为咳嗽、咽干咽痛、发热、纳差、乏力;大多数患者呈淡红舌、红舌,脉象为滑脉、滑数脉;中医证型频数较高的有湿毒郁肺证、湿热蕴肺证、肺脾气虚证、寒湿郁肺证、气阴两伤证、兼夹瘀血证.此外,共纳入491首治疗新冠感染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27味,得到高频中药共64个,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中归肺、脾、胃经中药居多;聚类分析结果根据中药性能将治疗新冠感染的高频药物聚为8类较好.结论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药具有以下特点:补益药用药次数较多体现攻邪不忘扶正;解表、清热、攻下、化湿、利湿、渗湿药物俱全体现多种逐邪之法;药类以清热药、补益药、化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为主,彰显新冠感染基本治法为清热化湿、止咳平喘、补养气阴.可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COVID-19诊疗信息中医证型中药复方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

    肥大细胞与腧穴

    冷三华景向红韩松平王富春...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敏化的C神经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SP激活肥大细胞,CGRP促进局部微血管扩张而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白细胞浸润,促进周围组织敏化.肥大细胞激活与C神经纤维敏化之间的反复循环持久存在会导致中枢敏化.周围与中枢敏化表现为腧穴区域敏化,包括对温度的敏化和对压痛的敏化,成为针刺和艾灸靶组织的重要特征.

    经脉腧穴肥大细胞C神经纤维穴位敏化

    开栏寄语

    刘保延
    22页

    以效为标·以数为据·以调为治——论中医学的数据科学思维

    文天才刘保延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的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健康平衡,是人类智慧与疾病对抗并寻找和逼近健康解决方案中最优解的过程.中医学持续的生命力源于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从大量复杂数据中寻找促进健康的证据,以及调整健康状态的干预模式.中医学的诊疗模式本身就蕴含着数据科学思维,体现了以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是一种天然基于数据的科学.

    中医学数据科学大数据科学范式

    益智仁-乌药药对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细胞自噬保护肾小球足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尹德辉唐诗韵吴珠陈应奇...
    30-34,后插4-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智仁-乌药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足细胞自噬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作用.方法 6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缬沙坦组、益智仁-乌药药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KSJ-db/m(以下简称db/m)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肾脏病理学改变,足细胞自噬体数量、结构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乌药药对组可显著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情况,增加足细胞自噬体数量,显著升高自噬相关蛋白表达(P<0.05),降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益智仁-乌药药对高剂量组各指标改善优于益智仁-乌药低、中剂量组.结论 益智仁-乌药药对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提高足细胞自噬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益智仁-乌药药对糖尿病肾病PI3K/Akt/mTOR足细胞自噬

    基于NFAT5介导的EMT研究益糖康改善高血糖对肾脏早期损伤的作用机制

    郭隽馥李乡南杨宇峰石岩...
    35-40,后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5(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5,NFAT5)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以及益糖康改善高血糖对肾脏早期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益糖康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给予1mL/100g生理盐水灌胃,益糖康组给予2.10 g/100 g益糖康煎剂灌胃,连续5 d,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上清.通过高糖诱导HK-2细胞构建早期糖尿病肾病体外模型,并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NC-siRNA(NC-siRNA组)/NFAT5-siRNA(NFAT5-siRNA组)或生理盐水含药血清处理(NS组)/益糖康含药血清处理(YTK组)以及益糖康含药血清处理同时转染 GV492-Empty(YTK+GV492-Empty 组)/GV492-NFAT5(YTK+GV492-NFAT5组)细胞中NFAT5、E-cadherin以及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再分别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力和侵袭力的改变.结果 转染NFAT5-siRNA能够明显抑制NFAT5 mRNA(P<0.05)和蛋白(P<0.05)的表达;与 NC-siRNA 组相比较,NFAT5-siRNA 组细胞中 E-cadherin mRNA(P<0.05)和蛋白(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imentin mRNA(P<0.05)和蛋白(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力(P<0.05)和侵袭力(P<0.01)均明显减弱.与NS组相比较,YTK组细胞中NFAT5 mRNA(P<0.05)和蛋白(P<0.05)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转染 GV492-NFAT5 能够明显促进 NFAT5 mRNA(P<0.05)和蛋白(P<0.01)的表达;与 YTK+GV492-Empty 组相比较,YTK+GV492-NFAT5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P<0.01)和蛋白(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 mRNA(P<0.05)和蛋白(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的迁移力(P<0.05)和侵袭力(P<0.05)均明显增强.结论 在高糖环境下,NFAT5会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益糖康能够通过下调NFAT5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从而改善高血糖对肾脏的早期损伤.

    T细胞核因子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益糖康糖尿病肾病

    乌梅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文晓东王春玲邢诗曼羊郑薇...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难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乌梅是亚洲国家常用的最古老的草药和保健食品之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应激、线粒体保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乌梅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国内外有关乌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乌梅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乌梅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保护研究进展

    参芪复方对糖尿病GK大鼠肝脏组织m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

    刘桠张翕宇谢春光徐刚...
    46-51,后插8-后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全转录组测序与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探索参芪复方调控糖尿病GK大鼠肝脏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的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和西药组.另将10只Wistar大鼠设为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参芪复方组大鼠予参芪复方浸膏灌胃,西药组予西格列汀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干预12周,每周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运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在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芪复方组中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进行全转录组测序,构建mRNA、lncRNA差异表达谱,分析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并进行RT-qPCR验证.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GK大鼠FBG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出现弥漫空泡状改变,呈中度脂肪变性,伴见炎性浸润、弥漫水肿;与模型组相比,参芪复方组大鼠FBG在12周时明显降低(P<0.05),肝脏组织排列较整齐,脂质沉积、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全转录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RNA、lnc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决定了糖尿病大鼠生理病理上的差异表现.参芪复方可广泛调控mRNA、lncRNA的差异表达,富集分析显示参芪复方通过调控多条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过程相关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包括胰岛素分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固醇代谢、鞘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RT-qPCR结果显示,基因Irf1、Trim30、Tmcc3、Insig1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转录组准确性较高.结论 参芪复方发挥调节血糖及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水肿的作用,可能与广泛调控m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有关.

    参芪复方2型糖尿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信使RNA(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