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多糖治疗化疗性骨髓抑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江涛谢欣序崔亚茹余军...
    158-164,后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疗性骨髓抑制是癌症化疗引起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周期。临床上缓解骨髓抑制的常用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虽短期内能够快速恢复外周粒细胞数量,但由于其诱导产生的中性粒细胞成熟度不足、损害先天免疫等问题,并不能有效的降低感染风险或者从本质上改善造血系统的损伤。中药多糖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并且具有调节机体免疫、促造血、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表现出较好地抗骨髓抑制的潜力。从化疗致骨髓抑制出发,首先分析阐述了化疗致机体造血系统损伤的常见机制,其次重点介绍了中药多糖改善化疗性骨髓抑制的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骨髓抑制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造血化疗骨髓抑制多糖中药多糖

    中医药通过自噬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袁久术周明阳王雪茹黄苏苏...
    165-170,后插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伤害,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持续的高糖环境改变了机体自噬水平,自噬被抑制或过度激活均会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速DPN进展,恢复自噬平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DPN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方案,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自噬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恢复自噬平衡可以减轻神经损伤、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基于此,对自噬的调控及其在DP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单味中药或复方有效成分对自噬干预作用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DPN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DPN的疗效提供参考。

    自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雪旺细胞中医药调控机制综述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患者证候及中医处方用药研究进展

    张迪陈浩然王家政陈亚飞...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中医药与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相结合是肺癌综合治疗的新模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中医药的精准配合,可以贯穿于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的全程。通过查阅、归纳及分析近年来不同专家学者对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相关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中医证候及中医处方用药研究的文献,总结肺癌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证候分布及中医处方用药特点,促使中医辨证论治更加精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上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的效果。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证候中医处方用药

    雷公藤血液毒性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郑肖庆丁樱徐闪闪郭婷...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血液毒性表现特点发现,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能会产生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且大多可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成分致血液毒性产生的机制各异。对雷公藤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并从抑制细胞周期、影响转录调节、致突变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其血液毒性作用机制,对雷公藤减毒的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与发掘,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西药减毒机制,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雷公藤血液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

    基于"胞脉络于心"探讨绞股蓝通过METTL3介导RNA m6A修饰调控糖酵解途径共治动脉粥样硬化与卵巢癌的理论研究

    孙小扉王莹闵冬雨赵佼...
    180-183,后插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病和癌症,是导致人类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潜在联系。从中医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位在血管,与奇恒之腑"脉"对应,卵巢癌以脏腑功能紊乱、冲任失调为本,邪毒内生为标,阻于胞宫所致,又《素问·评热病论篇》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可见,两种疾病可以"脉"为桥梁构建联系。绞股蓝化痰止咳,健脾理气,益气活血,解毒利湿,具有调血脂、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与肿瘤领域疾病中疗效显著。N 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细胞mRNA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m6A甲基化修饰通过调控修饰mRNA,广泛参与细胞内RNA的许多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疾病进展与肿瘤的发生。基于"胞脉络于心"理论,以中医异病同治观点为依据,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以METTL3介导RNA m6A修饰调控糖酵解途径为切入点,对绞股蓝共治AS与卵巢癌的中医内涵及现代药理作用予以探讨。

    绞股蓝m6A甲基化卵巢癌动脉粥样硬化糖酵解

    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钰涵靳明明吕昌莲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减乌梅丸作为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之一,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分别从古籍文献与现代医家思想总结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腹泻、便秘便血、情志不振、纳呆乏力),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症状,降低结直肠癌总体复发率,防止肠道多发性息肉癌变等要点对加减乌梅丸在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凋亡相关因子(factor related apoptosis,Fas)蛋白、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ligand,FasL)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蛋白、氨基酸末端激酶/Wnt(Jun N-terminal kinase,JNK/Wingless/Integrated,Wnt)通路、白介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实验研究方面展开综述,期望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加减乌梅丸有关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加减乌梅丸乌梅丸结直肠癌

    基于信号通路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马文文牟一凡刘芳媛李佳...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枝茯苓丸是治妇人癥病的中医经典名方,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其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脑缺血等作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少不易诊断,晚期临床疗效不佳,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等数据库,从桂枝茯苓丸及其方中单味药主要成分入手,归纳整理了近年来桂枝茯苓丸及其方药主要成分治疗OC的相关通路,发现其主要涉及 PI3K/Akt/mTOR、JAK2/STAT3、Wnt/β-catenin、NF-κB、VEGF/VEGFR2、Notch 多条信号通路。桂枝茯苓丸通过以上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功效,实现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OC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据,更好地体现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

    卵巢癌桂枝茯苓丸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于媛媛祝溢阳张世诚张烜...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多糖是一种来自于植物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药理活性十分显著,在疾病治疗、医药研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植物多糖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较低。胃肠道中含有大量酶和微生物菌群,可以将多糖降解为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保护胃肠道黏膜,修复胃肠道损伤。主要将植物多糖对常见胃肠道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汇总,以期为今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植物多糖胃部疾病肠道疾病作用机制

    不同干燥方法对兰州百合质量的影响

    毛耀杰晋小军刘鑫钰张迎芳...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不同干燥方法干燥后兰州百合的外观品质和主要质量指标为依据,研究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烘干、晒干、阴干、真空和冷冻干燥,用冷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测定王百合苷A含量,百合多糖、总黄酮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真空和冷冻干燥外观质量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80~100 ℃烘干。真空干燥处理的折干率、多糖和王百合苷A含量最高,且总灰分最低,分别为56。77%、23。13%、1。95 mg·g-1和3。26%;冷冻干燥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66。07%和3。84 mg·g-1,真空干燥次之;烘干处理中100℃烘干多糖、总黄酮和王百合苷A含量最高分别为21。30%、3。28 mg·g-1和1。81 mg·g-1;90℃烘干浸出物含量最高,为56。83%,100℃和90℃烘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干燥能耗高,阴干和晒干时间成本高。从外观质量、主要指标成分及能耗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真空干燥和100 ℃烘干是兰州百合干制的适宜方法。

    兰州百合干燥方法外观质量主要质量指标能耗

    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探析高树中教授治痹特色

    李笑颜孟宁宁闫文丽马玉侠...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高树中教授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治疗痹证特色。"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出自《灵枢·终始》,高教授认为病位在筋骨之痹,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应守筋守骨。临证针刺以局部解结消灶为主,远近配穴,重视三阳经取穴,穴少而精;强调针法操作,巧施针法,随咳进针,活动患处;针刺宜深内而久留,意在刺至病所;常用砖熨法、麦麸熨法,配合引经药,引药至病所。刺熨方药结合,药廉效佳,法活机圆,内外合治,效如桴鼓,为临床治疗痹证开拓思路。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高树中痹证治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