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张孝文马兆鑫霍红江萍...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纳入的186例慢性咽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口炎清颗粒(无糖)、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服用方法为口炎清颗粒(无糖)一次2袋,2次/d,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一次1袋,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慢性咽炎患者的咽痛、咽痒、咽干等临床症状。结果 调整意向治疗患者,试验组92例,对照组88例。主要有效性指标第28天的临床症状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6。7%,对照组为7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次要有效性指标第7天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有效率,试验组为32。6%,对照组为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单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咽痛消失率,试验组为58。0%,对照组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点估计值高于对照组。试验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0。4%,对照组为27。3%。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与试验药物相关的治疗期不良事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口炎清颗粒(无糖)慢性咽炎随机开放试验

    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

    徐丽于雪峰郭振武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年来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麻黄为主药系列方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肯定。儿童过敏性疾病多因正气不足,肺、脾、肾功能低下,痰饮等伏邪宿根停留于体内,外邪引动而发病。麻黄为治疗咳喘之圣药,通过合理的配伍,麻黄与杏仁宣降相成,麻黄与石膏寒温并举,麻黄与附子温通表里。为了确保疗效,要重视遵循经方的原配伍比例、剂量、组方、煎服法和调护法。此外,还要明确麻黄类方及方证应用,即对方证,抓主证。

    麻黄经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儿童过敏性疾病

    数字中医学的研究进展

    刘刚刚高鲁谢欣昇高雪娇...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医学迅速兴起,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学也需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中医学中,为中医传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以推动中医学的现代化和发展。通过对数字中医学在中医数据挖掘、虚拟中医生理人体构建、数字中医学辅助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中药数字化加工研发等方面应用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数字中医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

    数字中医学中医学人工智能数字化标准化

    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研究

    杨乐乐龙海姚克宇刘丽红...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药物联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化研究基本处于数据库构建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西药相互作用类别及途径信息不完整,相关数据来源单一,检索结果缺乏证据评价;存在信息分散、缺乏统一语义参照等问题,难以满足本领域理论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背景下,探讨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方法。首先,解析中西药相互作用领域概念及关系,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本体;其次,在中西药联合使用时,根据设定的中西药相互作用规则发现隐含的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知识,利用语义检索获得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制定评价指标,通过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的证据等级推荐,对中西药联用场景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最后,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图谱并开发应用示范系统。同时,积极探索借助大语言模型的多任务处理功能,辅助信息抽取、结构化和知识表示,知识发现结果智能输出。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本体推理语义网检索知识发现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构建研究

    孙宇衡王雨轩魏东升齐佳杰...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在厘清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研制进展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人工智能对物理世界的智能管控经验,提出构建以中医经典著作原创思维为核心,以中医知识图谱和领域本体构建为肇始,将临床全域多场景数字化原态保护和中医经典著作"数字孪生"活态传承突破作为重点,着力于实现临床决策、流程管控、人机交互全面智能化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将在中医辨证的辅助决策过程中,基于病机演变特点,融合中医经典著作、图像资料、影音资料、心理行为等多模态数据,充分还原中医病机链变化的脉络和前人的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解决辅助决策系统信息采集界面操作繁琐和临床医生问诊思路混乱的问题。数字孪生仿真功能将模拟多复诊多模态的患者情况,尤其聚焦于复诊时患者病情数据的动态变化,最终实现多模态时序数据的集成与融合来为临床判别提供参考,完成合作博弈下的中医智能诊疗过程。研究期望为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出新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智能化应用与传承。

    中医经典辅助诊疗全域多场景多模态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

    紫草素(shikonin)抗奥密克戎毒株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分析

    王秀民谢小华孙永袁媛...
    23-2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旋体紫草素(shikonin)抗奥密克戎毒株的药理作用和对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使用奥密克戎毒株BA。2。2转染的Vero细胞模型检测shikonin的抗病毒活性;利用体外主蛋白酶荧光偏振模型测试shikonin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实验以奈玛特韦为阳性对照化合物。结果 Vero细胞模型药理活性测试发现shikonin具有抑制奥密克戎毒株核酸复制的作用;而在体外荧光偏振模型活性测试实验中,shikonin在20、50 μM药物浓度并未表现出对主蛋白酶的显著抑制活性。结论 紫草素(shikonin)在细胞水平的实验中表现出抗奥密克戎毒株的药理活性,但其可能是主蛋白酶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抗病毒的作用机理极可能为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

    紫草素奥密克戎毒株RNA聚合酶主蛋白酶荧光偏振筛选模型分子对接

    传统针灸面临的循证医学挑战及转化机遇

    巩昌镇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针对安慰剂效应带来的争议,提高到针灸危机的高度,探讨如何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理解和推进针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回顾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数量的强劲增加,反映出全球科学界和医学界对针灸越来越多的兴趣和认可。研究表明,尽管存在安慰剂效应,正是这些针灸临床试验研究展现出了在治疗多种疾病的实际生理效应以及非生理因素。探讨了针灸研究如何在面对挑战时寻找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针灸的作用机制,并提升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精确度。通过对不同文化和研究背景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揭示了针灸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终,强调在面对危机时,针灸学界需要采取行动,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来克服挑战,将古老的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安慰剂效应四大顶级医学期刊

    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石爱文姚佳靖王庆张玉珊...
    38-4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功效。通过文献汇总,对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念,围绕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成分与药性和药效的关系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四个角度,并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方法,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归纳出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等成分可作为蒲公英主要的质量标志物的候选成分,为完善蒲公英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为蒲公英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蒲公英质量标志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对接

    异甘草素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孔文月黄兰香苏鑫郑璇...
    46-51,后插2-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全世界范围内高频率发生的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研究旨在探讨ISL在抗LUS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梯度浓度ISL处理LUSC细胞,探究ISL在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抗癌特性。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寻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MIR22HG/miR-24-3p/Fas配体 基因(Fas ligand Gene,FASLG)之间可能的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LUSC 细胞中 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 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RNA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 lncRNA MIR22HG 与 miR-24-3p、miR-24-3p与FASLG的结合关系。结果 ISL可以显著抑制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信分析及临床样本分析发现lncRNA MIR22HG在LUSC中低表达,ISL可以促进lncRNA MIR22HG的表达,抑制LUSC细胞 的恶性行为。此外,lncRNA MIR22HG可以海绵吸附miR-24-3p进而调节FASLG的表达。miR-24-3p在LUSC中上调表达,FASLG在LUSC中下调表达。过表达FASLG可以逆转miR-24-3p过表达对LUSC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ISL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表明ISL有潜力作为治疗LUSC的新型药物。

    异甘草素lncRNAMIR22HGmiR-24-3pFASLG肺鳞癌转移

    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对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赵振宇吴建春张博骆莹滨...
    52-58,后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的耐药性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急需攻克的难题。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此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医药普遍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特点,与现代医学联合,在肿瘤治疗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可以尝试从中医药领域寻找突破,提高ICIs的功效,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回顾了近年来对ICIs耐药性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以及中医药对逆转其耐药性的突破性进展,并总结讨论,以期能够为中医药缓解ICIs耐药性方面研究提供帮助。

    中医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