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磺酸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

    于梦蒋洁君马宏跃周婧...
    1-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牛磺酸(Tau)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 mg/kg蟾酥)、牛磺酸低剂量组(8 mg/kg蟾酥 + 150 mg/kg Tau)和牛磺酸高剂量组(8 mg/kg蟾酥 + 300 mg/kg Tau),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HPLC-ESI-TOF-MS分析不同给药组蟾蜍甾烯类成分在豚鼠心脏中的摄取情况,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牛磺酸与目前已知心脏疾病相关靶点蛋白SCN5A结合位点.结果:在模型组心脏中检测到Gtl、Arg、Hel、Tel、Btl、Bul、Rbg、Cbg和Cbt共9种蟾蜍甾烯的原型,在肝、肾中检测到部分可能发生羟基化的代谢产物,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也测到相关蟾蜍甾烯的原型化合物,但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蟾蜍甾烯的摄入均显著减少;分子对接模拟牛磺酸与SCN5A结合能为-3.7 kcal/mol,牛磺酸可以与受体氨基酸Glu1225、Arg1306、Arg1309之间氢键相连.结论:牛磺酸可延缓蟾蜍甾烯类成分在靶器官心脏中的摄取,从而降低蟾酥的心脏毒性,推测牛磺酸与SCN5A的结合位点可能是Glu1225、Arg1306、Arg1309,这为中药配伍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的实验依据.

    牛磺酸蟾蜍甾烯蟾酥配伍

    基于抑菌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童鑫帅维维唐喆唐燕燕...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柠檬烯、2-茨醇、制霉菌素的药液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D-柠檬烯、2-茨醇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两两联用的MIC,计算出联合抑菌分数(FIC).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柠檬烯、2-茨醇的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念珠菌病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Venny软件获得两种化学成分和念珠菌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D-柠檬烯的MIC为5 mg/mL,2-茨醇的MIC为2.5 mg/mL.D-柠檬烯与2-茨醇联用的FIC指数为0.75,呈相加作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两种成分相关作用靶点152个,疾病靶点893个,两者交集靶点为24个;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ESR1)等;KEGG分析得到核心通路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催乳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且2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初步提示D-柠檬烯、2-茨醇可能通过作用于TNF、PPARG、ESR1等核心靶点调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等以治疗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D-柠檬烯2-茨醇抑菌实验网络药理学

    基于中红外光谱法鉴定党参及结合化学统计学分析掺伪分数研究

    何小英刘鑫倪琳郭朝晖...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对党参及其两种常见伪品水防风和银柴胡进行定性定量质量评价研究.方法:分别制备不同伪品掺杂质量分数为5%~60%的单种掺杂物实验样品,采集400~4 000 cm-1范围中红外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党参及两种伪品进行初步定性鉴别.对于单一掺假物样品,采用五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方法,建立PLS1模型定量预测掺假物含量,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挑选最优波长,优化定量模型.结果:党参掺假水防风建立的8波长检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p2为0.989 6,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P)为3.378 1%.党参掺假银柴胡建立的11波长检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p2 为0.998 4,均方根误差(RMSEP)为1.279 3%.结论: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党参不同伪品掺假的快速无损检测以及质量评价.所建方法为后续党参及其他类中药无损检测仪器应用和开发提供了基础理论与参考方案,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及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党参红外光谱鉴别化学计量学掺伪

    基于Python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用药规律

    张锦楠李友山杨剑锋贾振...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Python方法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并纳入DFU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药处方,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9月1日.运用Python对其方药组成、药物剂量进行频次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处方101首,共155味中药,总频次1 047次,其中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共17味;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和红花是治疗DFU的主要药物,占总频次的58.8%;对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味甘、性温、归肝经的药物使用居于首位.得到桃仁-红花、川芎-红花、川芎-桃仁、玄参-金银花、赤芍-地龙、黄芪-牛膝、丹参-生地黄等相关性较高的药对,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以黄芪、金银花-玄参、牛膝-当归-鸡血藤-丹参为主的药物新处方.结论:通过Python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DFU新处方中"黄芪-牛膝-当归-鸡血藤-丹参-金银花-玄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该方具有益气清热之效,为临床治疗DFU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循证医学的依据.

    糖尿病足溃疡Python中医药用药规律益气清热

    丹龙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大鼠认知及海马病理的影响

    张运辉杨梦琳周小青伍大华...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肾虚血瘀证血管性痴呆(V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丹龙醒脑方对其认知功能及海马病理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6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改良2-VO法及摘除性器官法建立VD的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丹龙醒脑方高、中、低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丹龙醒脑方和尼莫地平干预4周.观察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表征,检测雌二醇(E2)、睾酮(T)、骨钙素(OCN)、钙(C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取全脑进行海马区HE染色.结果:建模成功大鼠可见典型VD的肾虚血瘀证模型表征,E2、T、OCN、Ca和NO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ET-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高脂饮食喂养结合改良2-VO法及摘除性器官法构建的模型大鼠符合VD肾虚血瘀病证结合特点.丹龙醒脑方可以提高VD肾虚血瘀证大鼠的认知能力,并改善其海马病理形态,发挥改善VD肾虚血瘀证的作用.

    丹龙醒脑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海马肾虚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对人食管癌ECA-109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的影响

    赵悦欣陈乐君刘婕赵迪...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荷瘤裸鼠肿瘤组织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源食管癌细胞ECA-109构建裸鼠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府逐瘀汤低、高剂量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血府逐瘀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4.8 g/mL血府逐瘀汤灌胃,各组连续干预14 d后剥离肿瘤组织.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密度、α-SMA阳性细胞覆盖率、Collegen-Ⅳ覆盖率、CD31阳性率和血管渗漏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乏氧区域面积.结果: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在抑瘤率、微血管密度、α-SMA阳性细胞覆盖率、Collegen-Ⅳ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1,P<0.05),血管渗漏率及肿瘤乏氧区域面积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抑制人源食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可以改善肿瘤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及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能一定程度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

    血府逐瘀汤食管癌移植瘤血管正常化乏氧

    中药联合针刺对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阳国彬刘玉芳李佳邹莹...
    40-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针刺对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综合造模法复制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中药组灌胃5.4 g/kg中药混悬液2 mL,联合组采用中药灌胃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治疗3周.观察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变化情况;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CRαβ+CD161a+、CD4+及CD4+/CD8+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浆中CEA、CA199、CA724的水平;检测大鼠胃组织中TLR-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CRαβ+CD161a+、CD4+比例、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D8+比例、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联合组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CRαβ+CD161a+、CD4+比例、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CD8+比例、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CD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可以降低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大鼠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调节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

    针刺胃癌肿瘤标志物TLR-NF/κB信号通路

    基于形气神理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诊治策略

    贺广情王小荣张磊李荣科...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气神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探讨,从形、气、神三个层面揭示人体物质基础、运动变化和精神情志的和谐统一,是《黄帝内经》中生命观的高度体现.糖尿病胃轻瘫为临床常见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多变.笔者从形、气、神角度探讨三者在糖尿胃轻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阐明脾胃虚损是发病的起始因素,气机不畅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心神不安是其内在因素,并提出治形、理气和调神的治法.

    形气神理论糖尿病胃轻瘫病机治法

    基于"嗅脑关联"探讨针刺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

    刘彤王海荣高莹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嗅觉密切相关,针刺可通过嗅脑关联通路治疗抑郁障碍,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梳理抑郁与嗅脑关联通路的关联以及嗅觉对情绪的影响,从针刺对情绪及嗅觉的作用,针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针刺通过调控嗅脑关联通路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发现以嗅脑关联为通路进行针刺可以使嗅球体积增大从而改善抑郁和嗅觉障碍,可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缺损,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提高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调控免疫细胞因子,减少炎性反应,对情绪实现良性调控,从而改善抑郁状态.

    抑郁障碍嗅脑关联针刺作用机制

    防己黄芪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姜健胡春平陈见纺严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代谢与肥胖专病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共175例,其中治疗组95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以防己黄芪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体质量、腰围、BMI、减重结局、中医证候疗效等主要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等次要指标;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随时间的延长,体质量、BMI、腰围明显下降,达到临床减重结局的发生率明显更高,且治疗组HOMA-IR、HbA1c、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85/95),优于对照组51.25%(4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明显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以及脂代谢,患者依从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单纯性肥胖脾虚痰湿型防己黄芪汤穴位埋线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