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铸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葛晨光

月刊

1001-4977

journal@foundryworld.com

024-25847830

110022

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铸造/Journal China Found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铸造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涉及材料、工艺、熔炼、设备、检测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生产技术、专题综述、生产经验、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为铸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驱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性能优化与智能工艺研究进展

    涂先猛彭东剑陈威计效园...
    1487-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区激光熔化(SLM)是一种革命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传统方法难以实现SLM零件多项性能目标协同优化和智能化工艺推荐。为此本文报道了新兴的数据驱动方法在SLM成形性能优化及成形机理探索方面进展。首先,阐明了数据驱动已成为促进SLM成形高性能零件的趋势选择;其次,报道了SLM成形单性能和多性能目标优化,总结了存在挑战并指出优化方向,并提出了一套通用的数据驱动SLM智能工艺推荐系统研究框架、构建方案和多维评价准则;再次,综述了数据驱动SLM成形机理并阐明了其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数据驱动SLM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成形性能优化与成形机理进行总结,旨在促进增材制造工艺优化迈向智能化,促进SLM成形构件高质量,高综合性能发展。

    数据驱动增材制造选区激光熔化性能预测工艺参数推荐成形机理

    稀土Y对TiZrNb中熵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耿甜甜李炳范新会李想...
    1506-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熔炼铸造的方法制备出TiZrNb、TiZrNbY0。25和TiZrNbY0。5三种中熵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Y对TiZrNb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组织得到细化,成分更加均匀,但在枝晶间形成了少量的富Y,富Zr及Ti4Nb相。稀土Y的添加,提高了TiZrNb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但TiZrNbY0。5合金枝晶间析出较多强度较差的富Y相,其压缩屈服强度低于TiZrNbY0。25合金。此外,Y元素提高了TiZrNb合金的耐蚀性能,TiZrNbY0。25合金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仅为4。71 × 10-7A/cm2。

    稀土Y中熵合金显微组织屈服强度耐蚀性能

    超高速激光熔覆FeAl-TiB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智俊旻王世强张奎牟广强...
    1512-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FeAl基复合涂层在高温(600 ℃)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Fe粉末、Al粉末和TiB2粉末为原始粉末,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工艺在32Cr3Mo1V钢表面原位制备了不同TiB2质量分数的FeAl-TiB2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复合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TiB2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表面更加致密,重熔的TiB2以网格状的形式分布在复合涂层表面。TiB2增强相能够承受摩擦过程中的压应力与剪切力,有效提升了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当TiB2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耐磨性能最佳。随着TiB2质量分数的上升,磨损方式已由塑性变形逐步向磨粒磨损转变,同时伴随着氧化磨损。

    FeAl-TiB2复合涂层原位合成超高速激光熔覆耐磨性能磨损机制

    砂型铸件碳排放定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庄澳杰赵秀栩蔡薇秦艳平...
    1521-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个铸件砂型铸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定量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法与过程分析法相结合的砂型铸造过程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使用生命周期理论对铸件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铸造过程中的物料、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以铸件和铸件的能源、物料消耗量及废弃物产生量为单位对整个铸造过程的各生产阶段碳排放量进行分摊计算,实现对批量生产中单个铸件产品的碳排放定量计算,并结合某风电铸造企业生产的锁定盘铸件进行分析,从物料和能源的角度为砂型铸造过程减少碳排放提供理论基础。

    单个铸件砂型铸造过程生命周期理论碳排放定量计算模型

    Inconel 601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脱氧工艺研究

    叶文成谷宇王岩
    1529-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采用国产大型真空感应炉熔炼Inconel 601镍基高温合金的脱氧工艺。从热力学上计算了合金熔液中碳氧反应平衡值。通过调整熔炼工艺参数,确定了影响氧含量及合金轧制质量的工艺参数最佳范围。结果表明:熔化时间为365~370 min、真空度为1。0~1。2 Pa及C初始加入量为0。050%时,合金氧含量可降至10×10-6以内,脱氧率可达90%以上。采用6 t国产大型真空感应炉可生产出高纯净度的镍基高温合金产品。

    国产大型真空感应炉镍基高温合金脱氧

    稀土在铸铁中的应用研究

    张洋刘玉宝吕卫东高日增...
    1534-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稀土在铸铁中的作用,详细描述了稀土在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和球墨铸铁中的应用,并且阐述了稀土在各类铸铁中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近些年的科研工作总结出更高效的稀土添加剂:"稀土铁合金",通过中间合金加入法,应用到铸铁中,解决了稀土在加入铸铁中烧损大、收得率低等问题。

    铸铁稀土稀土添加剂稀土铸铁

    回火温度对新型9CrMoCoB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张旭鹏马煜林宋楚王润泽...
    1541-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回火温度对含B耐热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含B碳化物的析出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对9CrMoCoB耐热钢进行950 ℃等温淬火和1 100 ℃正火空冷,回火温度分别选择680 ℃、700 ℃、720 ℃、740 ℃、760 ℃,保温2 h后炉冷。采用交流阻抗、动电位极化曲线技术对耐热钢进行电化学测试,观察不同回火温度对耐热钢中析出相的尺寸、数量的影响,对比其对耐热钢耐腐蚀性的影响,同时研究经过等温淬火和1 100 ℃正火后分别形成含B碳化物和无B碳化物对耐热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尺寸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回火后含B碳化物尺寸小于无B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耐腐蚀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回火温度为720 ℃时耐腐蚀性能最好;与无B碳化物相比,经过950℃等温淬火的耐热钢耐腐蚀性能更优。

    耐热钢回火温度耐腐蚀性能碳化物

    TiB2/Mg-4Al-xSi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刘健赵宇王武孝何娜...
    1548-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化Mg2Si相是提高Mg-Al-Si合金强度和韧性的重要措施,以TiB2纳米颗粒作为Mg2Si的异质形核剂,采用半固态搅拌结合熔体超声处理法将TiB2纳米颗粒加入Mg-4Al-xSi(x=0。5,1。0,1。5,2。0)(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熔体中,制备出TiB2与Mg2Si混杂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中Mg2Si相的形貌和尺寸,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统计分析了Mg2Si相的体积分数,重点研究了不同Si含量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B2纳米颗粒的加入显著细化了 Mg-4Al-xSi(x=0。5,1。0,1。5,2。0)合金中的共晶Mg2Si相和初生Mg2Si相,显著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Si含量的增加,TiB2/Mg-4Al-xSi(x=0。5,1。0,1。5,2。0)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Si含量为1。5%时耐磨性能最佳。

    镁基复合材料Mg2SiTiB2纳米颗粒磨损率磨损机制

    双级固溶处理对Mg-4Nd-1Gd-0.3Zn-0.6Zr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蒙李辉张旭亮潘龙...
    1554-1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双级固溶温度和时间对Mg-4Nd-1Gd-0。3Zn-0。6Zr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主要由a-Mg基体和晶界上的共晶组织Mg12Nd组成。经过不同双级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Mg12Nd以及时效析出相β'相组成。当双级固溶制度为500℃×20 h+540 ℃ × 10 h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68。65 MPa,屈服强度为171。28 MPa,伸长率为3。33%。合金的主要断裂方式为混合断裂。

    双级固溶稀土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碱性酚醛树脂砂表面安定性的试验研究

    王才加尚彭昕张宇殷亚军...
    1561-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碱性酚醛树脂砂作为一种环保型树脂砂,在铸钢件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表面安定性差的问题,容易导致生产的铸钢件易发生夹砂和粘砂缺陷。为此,首先以碱性酚醛树脂砂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达到实际生产需求的表面安定性为99%,其次筛选碱性酚醛树脂和粉末添加剂,选用了两种粉末添加剂,进行正交试验后得到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树脂加入量1。2%,原砂采用大林砂40/70号,氧化镁0。1%,可溶性淀粉0。1%。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前,优化后的方案1 h强度提高至0。55 MPa,24 h强度提高至0。93 MPa,表面安定性提高至99。12%,最后进行浇注验证,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造型方案生产的铸钢件表面质量较好,无夹砂和粘砂缺陷。

    碱性酚醛树脂砂表面安定性粉末改性剂常温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