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原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原工学院学报
中原工学院学报

董丞明

双月刊

1671-6906

zfxb@zzti.edu.cn

0371-62506128

450007

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中原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主要以专题研究论文及技术报告等形式发表国内纺织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纺织、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供热通风、工为企业管理等十几种学科,栏目设置主要有专论、系列研究、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网络模型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王东升聂建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特定场所人员佩戴安全帽行为的自动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网络模型的检测算法.采用FasterNet思想改进YOLOv8网络模型的C2f结构,减少了初始模型的参数量和运算量;在检测头位置添加EMA机制模块,提升了模型的特征检测性能;引入SAConv模块和ASFF算法改造检测头结构,对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进行自适应融合,提升了初始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证明,所提出算法的检测精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对安全帽佩戴检测的需求.

    检测算法YOLOv8安全帽佩戴检测FasterNet注意力机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输液系统设计

    王悦刘洋凌頔涂曼宇...
    9-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的医疗输液主要由人工管理,医务人员需要时时监视输液过程,当医务人员短缺时,通常无法照顾到所有患者,为此设计智慧输液报警装置.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拉力传感器信号设置报警阈值,经由Wi-Fi实时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再由服务器处理后将数据及时发送给各个设备,医生和患者可以实时同步监控输液速度和剩余量,实现了输液全过程及时、有效、智能化管理.通过增减砝码进行设计精度测试,输液系统测力范围为0~100 N,实验精度可达0.1 N,实验结果能适应实际需求.

    物联网智慧输液设计装置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智能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

    杨关吴彦博刘小明刘凤华...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化学习促进深度学习,实践性强,深刻影响了教学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理念、提升效率、改进展示和革新评价的智能项目化学习.设计了利用智能在线项目管理平台的大型迭代型项目,涵盖了学习全过程评价标准.构建了复杂的现实学习情境,制定了学习活动链、操作指南和反馈调节机制,确保各阶段的操作重点与智能项目化学习的思想、工具和特征融入教学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项目完成率,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教学改革方法.

    项目化学习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基于CLO-3D虚拟试衣的轮椅使用者裤装修正效果研究

    王珑澔赵莉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CLO-3D虚拟试衣系统,针对女性轮椅使用者裤装板型合体性问题,利用省道与分割线设计方法进行坐姿状态板型修正.在静态直立板型的基础上建立轮椅使用者无障碍裤装坐姿板型基样,根据三维人体测量数据生成虚拟试衣模特,利用CLO-3D虚拟试衣软件中压力图、透视图、接触点和变形率这4个服装效果评价指标,对虚拟缝合后的立姿与坐姿裤装板型进行修正效果评价.最后,将样衣真实试穿效果与CLO-3D虚拟试衣效果进行对比,模拟效果与真实试穿效果基本一致.研究可为无障碍服装结构研究提供借鉴.

    轮椅使用者三维人体扫描板型修正轮椅裤装

    融合中华服饰结构基因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专业思政研究

    赵静秒刘让同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深邃,呈现出极大的可持续性.基于中国服装历史长河提取典型中华服饰结构基因,探索其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思政融合方式,打造新中式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精品思政案例,联合服装结构设计相关实践课程进行新中式服装美学的传承与创新.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类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将专业思政渗透到本科教学全过程,整体推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建设.

    中华服饰结构基因新中式服装结构专业思政

    本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探讨

    赵贺王凯悦霍鹏丞王艳红...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对工程人员的伦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更适合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以提高本专业学生处理工程实践中伦理挑战的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工程伦理建设工作.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多角色辩论"的混合式教学法,建立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库.通过明确的考核标准,加深了学生对典型伦理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工程伦理意识和掌握应对伦理冲突时的决策能力.

    工程伦理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跨铁路T构桥水平转体施工阶段主梁与桥墩力学特性研究

    刘欣刘传起闫震李文杰...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T构桥在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桥墩的力学特性,以大同某跨铁路T构转体桥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上转盘以上结构的实体模型,分析了主梁和桥墩在不同转动角速度和转动角加速度下的应力变化规律,确定了T构桥转体时转动角速度和转动角加速度的可行范围.结果表明:主梁应力对称分布,根部截面应力最大,桥墩应力则在与主梁及上转盘连接处截面最大;T构桥匀速转动时,主梁和桥墩的应力与转动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转动角速度为0.02 rad/min时,主梁最大应力为0.5 Pa,桥墩最大应力为0.08 Pa,转动角速度对T构桥的影响较小;T构桥加速转动时,主梁和桥墩的应力与转动角加速度成正比,当转动角加速度为1×10-3 rad/s2时,主梁最大应力为0.16 MPa,桥墩最大剪应力为0.14 MPa.在T构桥实际转体施工中,转动角速度为0.017 rad/min,转动角加速度最大为8×10-4 rad/s2,最终用时100 min平稳顺利完成转体.

    T构桥主梁桥墩水平转体施工转动角速度转动角加速度

    中国传统地域八景的现象学解读

    汤士东宋晓庆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地域风景营构体系,八景是古代少有的面向公众开放的一种风景管理模式,在中国以及东亚文化圈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现象学作为现代知识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从人类意识活动的起点,即从本己直观经验出发推导出主观间共性的世界及观念本质的世界,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基于现象学视角对八景的生成机制、文化基因、景观组元、感知方式、场所意识、集体记忆以及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协调机制进行学理价值的梳理,可以丰富风景园林学科中"风景学"部分的方法论体系.

    八景现象学方法学理价值

    "双碳"背景下豫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分析

    朱彩霞程小倩王方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村既有居住建筑存量大且能耗普遍较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根据调研情况选取豫东地区农村单层居住建筑功能性房间建立模型,使用Dest模拟软件对建筑节能改造前后的冷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根据节能改造前后模型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指标计算节能改造后节能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选用动态投资回收期作为节能改造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及模拟结果提出针对豫东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改造建议,为豫东地区农村住宅的规模化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及刑法应对

    张秋芳段誉宗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极大便利,也极易侵犯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与知识产权等法益,蕴含着较大的刑事风险.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具有区别于传统刑事犯罪的特性,刑法在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时面临责任归属、罪名适用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刑法应在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提下,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者、服务提供者以及使用者的刑事责任,以提高刑法规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基础上,增设新罪名,以弥补现有规范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定的滞后性;强化研发者、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等责任主体的义务,从多维度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使用,以实现前沿科技与现实规则之间的有效平衡.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风险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