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织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织工业
针织工业

邓淑芳

月刊

1000-4033

zzgybjb@yahoo.com.cn

022-27382711 2738502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鹊桥路25号

针织工业/Journal Knitting Industri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针织工业》是目前全国针织行业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被推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被评为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期刊和天津市优秀期刊。《针织工业》创刊于1973年,多年来,为促进我国针织工业发展,加强针织工业科技信息交流,本刊密切注视国内外针织科技、针织生产方面的发展动向,大量搜集和报道了针织及染整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情况。对行业的实用技术、技改经验进行了推广。交流了许多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注意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对针织行业的推动作用。《针织工业》的读者对象为针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及针织机械、针织原料、染整机械、染化料助剂、纺织品贸易等针织相关行业的有关人员。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凡于当地邮局错过订阅的读者,可直接向本编辑部索取订单。另本编辑部还备有1994年至今的合订本,每年装订为一本,欢迎选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1-9月针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高晚晴魏薇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24年1-9月中国针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表明2024年1-9月中国针织行业的运营规模和质量实现了稳定与回升,针织产品出口在2023年较高基数上稳中有增,体现出行业发展的韧性.同时指出,下半年开始行业主要运营指标的增长幅度趋于放缓,反映出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实现行业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针织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行业走势可持续发展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赵阳何斌徐国强汪泽幸...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种类和特点;对比现行标准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结构特点;指出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热湿舒适性、尺寸设计及穿脱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发展趋势,包括提高热湿舒适性、提升服装适体性、改善穿脱便利性、增强安全防护性等.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要融合多学科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在保证其安全防护功能前提下,提高其舒适性及医护人员穿着体验感.

    防护服非织造材料结构优化舒适性安全性

    费尔岛针织历史源流与技术分析

    谷雨珊刘大玮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Fair Isle(费尔岛)针织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博物馆馆藏实物,系统追溯其针织技术的历史源流,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通过对费尔岛传统针织的图案、排列、色彩、材料及工艺的梳理,详细探讨其设计特点与制作工艺.费尔岛针织以独特的几何图案和丰富的配色著称,其图案灵感多来源于自然风貌、日常生活及宗教符号,承载着岛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外来文化的创新演绎.文章总结了费尔岛针织的特色及文化内涵,为深入挖掘传统针织文物的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提供新视角.

    费尔岛历史源流传统针织设计与工艺文化内涵

    采用防紫外线凉感锦纶开发无缝防晒凉感袖套

    吕晓辉夏金晶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一款具有抗UV(防晒)、吸湿速干、凉感功能的3D无缝袖套.采用7.8 tex/68 f抗UV凉感锦纶纤维与2.2 tex氨纶外包一根1.3 tex/5 f锦纶包覆丝交织,采用意大利罗那地LA04E7型电脑单面纬编针织丝袜机设计开发,从原料选择、编织工艺、定形、黏合、超声波切割以及成品功能性测试,进行详细描述和探讨.结果表明,这款抗UV凉感锦纶纤维编织而成的袖套轻薄、穿戴美观,面料手感柔软舒适,吸湿速干,具有抗UV(防晒)和接触冷感功能.

    凉感锦纶纤维3D无缝针织面料抗UV接触冷感黏合超声波切割

    莱赛尔、亚麻混纺针织物及吸湿快干性能研究

    罗秋兰潘川周云陈子晗...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8 tex莱赛尔、亚麻混纺纱(55∶45、70∶30、85∶15)和28 tex纯莱赛尔纱线为原料,织造纬平针、1+1罗纹和2+2罗纹共12种织物,对织物吸湿性和速干性对比分析,并对其顶破强力、透气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等测试.结果表明:与纯莱赛尔织物相比,莱赛尔、亚麻混纺针织物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均达标准要求;莱赛尔、亚麻(85∶15)2+2罗纹织物芯吸高度仅为96.0 mm,未达标准规定;亚麻纤维混纺比≥30%的织物,蒸发速率和透湿量均满足要求,速干性优异.此外,随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混纺针织物顶破强力略下降,透气性提升,抗起毛起球性由3级增加为4级,织物悬垂系数增大,较为硬挺,但不影响穿着使用.

    莱赛尔亚麻混纺针织物吸湿性速干性

    组织结构对针织镀银纱织物电热性能的影响

    王虹艳柯宝珠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针织物组织结构对电加热性能的影响,选用镀银纱线编织6种组织结构不同(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1+1双反面组织、双罗纹组织、1+3毛圈组织、1+1假罗纹组织织物),但规格大小相同的针织物,并测试分析不同组织结构针织物间的最大负载电流、升温速度、热均匀度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组织结构对针织物电热性能存在影响,其中双罗纹织物在施加0.9 V电压后在7 min内从室温上升至33.5 ℃,稳态温度达37.3 ℃,表面温度分布系数在30 min内低于0.017,电阻变化率在90 min内低于3.3%,升温速率快、热均匀度高、产热稳定,是用于编织电热针织物较为合适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为针织电加热服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导电纱线电热织物组织结构电热性能热稳定性能热均匀度镀银纱线

    石墨烯碳基光热功能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研究

    李昌垒刘福荣陈晓朱九涛...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石墨烯分散体系作为光热功能助剂,并通过纺前注射装置将其加入再生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中,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碳基光热功能再生纤维素纤维.介绍石墨烯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石墨烯碳基光热功能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光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石墨烯分散体系具有较小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且分散效果良好;石墨烯碳基光热功能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好的光热功能,该纤维表面温度随红外辐照时间增加和石墨烯添加量增加而逐渐升高;去除红外辐照后,温度下降速率随石墨烯添加量增加而逐步减小;该纤维对测试波长范围内的光均具有较高吸收性,远红外性能优良,远红外性能和导热系数随石墨烯增加而逐渐增大.

    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光热功能远红外性能导热系数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长丝卷装外观缺陷识别

    翁伟杰崔丽娜邱夷平夏克尔·赛塔尔...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纤维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在长丝生产过程中,环境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容易导致长丝卷装外观出现缺陷,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织造效率和长丝质量.卷装外观大多以人工方式识别,存在速度慢且准确率低的问题.由此提出SCNet模型,一个融合注意力机制模块SimAm的ConvNeX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块增加模型对于缺陷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保持了模型轻量化.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使用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丰富样本多样性和加快模型收敛速度.试验表明:SCNet模型对缺陷卷装外观识别精度达96.6%,该模型对正常及3类常见长丝卷装外观缺陷具有较好分类效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长丝卷装外观缺陷检测深度学习ConvNeXtSimAmSCNet

    棉与聚酰胺织物表面改性对喷墨印花的影响

    杨海贞周泽林马闯魏肃桀...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喷墨印花棉与聚酰胺织物的图案效果,将海藻酸钠(SA)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用于棉与聚酰胺织物的预处理工艺,对喷墨印花织物的颜色参数进行测试,分析SA和DTAC改性对棉与聚酰胺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图案印花清晰度、色牢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A改性织物相比,DTAC的引入可使棉与聚酰胺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增加,图案清晰度提升,防渗化效果变好,色牢度和断裂强力没有明显改变;经过DTAC改性,改性剂在棉与聚酰胺织物表面形成了薄膜,填充了纤维之间的毛细孔隙,使得更多的活性染料与纤维共价结合,进而提高了喷墨印花图案的颜色深度和印花清晰度.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棉与聚酰胺织物喷墨印花活性染料海藻酸钠

    靛蓝电催化氢化还原电极制备及染色研究

    吴刚刘伟红黄旭明李晓燕...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靛蓝染色需要还原剂还原为隐色体上染,会产生大量含硫废水,因此可实现节能环保且精确可控的电催化氢化还原技术被提出.文中以硫代硫酸钠作为硫源,利用电沉积法制备泡沫镍、泡沫铜、碳毡和不锈钢网不同基底的Ni@S电极,并对其进行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Ni-Ni@S电化学活性面积最大为1 048.25 cm2,Tafel斜率最小为177.5 mV/dec,过电位最低为145.8 mV,即在低电位时就可达到10.00 mA/cm2电流密度,电阻抗测试其电荷转移电阻最小为279 Ω,是4种电极中性能最佳的电极基底;以Ni-Ni@S电极为阴极,进行电催化加氢还原染色,并与传统保险粉还原染色织物对比,Ni@S电极可还原靛蓝并上染棉织物,并且K/S值与染料浓度呈正相关,与传统保险粉染色结果相当.

    靛蓝电化学还原电催化氢化Ni@S电极电沉积